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广西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在工业能源密度下降过程中,技术效应贡献较大,而结构效应促使能源密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过快增长.新型工业化能从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两个方面提高能源效率,因此,要做好广西节能工作,应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城乡网络非均衡:甘肃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和必经的历史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彻底改变甘肃以国有工业为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占主导的典型重工业区域落后状态的根本举措。本文考察并总结了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特点 ,在对建国以来甘肃工业化进行经济学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城乡网络非均衡”工业化模式作为甘肃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为甘肃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文同时还分析了加快甘肃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的政策涵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宁夏要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宁夏的自主创新发展,其核心应是选择新的能源资源创新模式,中心内容是要将提高能源资源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能源资源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建设宁东基地四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市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玛依市虽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前期,但是克拉玛依市仍然没有摆脱资源牵制效应。在工业行业内部,工业总产值的非支柱产业出现低产、高碳排放现状,而支撑产业是资源依赖性行业,也是能源高消费行业,更是高碳排放行业,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未达到协调发展。所以,克拉玛依市急需以现有不可再生资源的低采掘、高效率的应用为基础,开发新能源,采取高产低排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工业化道路。重新确立克拉玛依市工业侧重点;调整克拉玛依市能源消费模式;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云南省工业化总体水平、资源和能源耗费状况、污染状况、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工业所有制结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面对严重的能源问题制定可靠的能源发展战略 ,要求我们必须在能源观上有所创新 ,能够更深刻地揭示和把握能源发展的根本趋势。工业化能源观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视野始终局限于化学能源范围内 ,看不到主导能源的新转变 ,也不积极地变革主导能源。正确的选择是 ,树立新工业化的能源观 ,在新工业化能源观指导下考虑和制定我们的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新工业化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最终是要建立以物理能源为主导的新工业化能源体系 ,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新工业化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是从解决当前中国能源问题开始而逐步向新工业化能源目标推移的 ,它包括五项战略对策 :(1)节能治污战略 ;(2 )能源多元化战略 ;(3)太阳能开发利用战略 ;(4 )核能开发利用战略 ;(5 )月球能源基地开发战略 ,这是最终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丛丛  李强 《南方论刊》2016,(4):25-26,47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成功经验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发展情况,本文提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力在世界大视野下,阐明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条件:马克思主义工业化思想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渊源;世界传统工业化的经验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鉴戒;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势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特征;新中国以来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实现的关键在于对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定性要有正确的认识。从本质内涵来看,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指工业本身的发展,而是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新型工业化的特征是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中国传统的工业化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中要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紧密联系 ,使得新型工业化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入手 ,提出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市发展的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是 2 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节能高效、文明式发展方式主要得益于它的引擎——信息化 ,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之路是 2 1世纪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惟一选择。信息产业的壮大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加速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惟此 ,才能尽早实现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南京实现“富民强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 ,同时金融业也能够在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本文讨论了新型工业化与金融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特别是分析了工业化进程中南京金融业的现状、南京金融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 ,进而提出了加大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亚非 《学术论坛》2008,31(3):129-134
广西能源开发利用对工业化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点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中包括,广西能源的短缺对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造成了较大的能源供给压力;广西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促使工业化面临着多重的两难选择和障碍;广西能源利用效益的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将对今后广西工业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新世纪作出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者通过探究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因来分析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进而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为农民工走进城市拓展了空间 ,建设新型工业化同样离不开农民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让其享有同等“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分析,指出新型工业化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工业化,而人力资本的开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应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力资本素质的要求为依据,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并有助于推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与国际化进程。论文全面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并界定了其基本内涵 ;在评价了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可能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后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理论性认识 ,着重分析并提出 ,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 ,南京城市发展需要采取的多途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福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观照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借助科技进步等后发优势,实现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从新型工业化的这一实质重新审视福建的工业化,分析福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以产业为中心,从区域、产业、项目三方面深入探讨“十一五”期间福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政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工业经济政策是不同的,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征,新型工业化意味着工业化发展路径的转型,这种路径转型为工业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要依据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进行工业经济政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南京新型工业化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裴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3,(11):100-103
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南京实现“富民强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讨论了新型工业化与金融业发展的关系 ,特别是分析了南京金融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要求之间的差距 ,进而提出加大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