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散宜生 《人力资本》2009,(10):56-58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就是面对困难。”——马云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社区》2012,(14):55-55
时代在变,人们的期望值也在变。过去追求“三十而立”,现在却渴望“三十而富”。“钱多”,当做一种奋斗目标;“焦虑”,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为此《人民日报》连发两篇“关注社会焦虑”的文章。追问“三十而富”的前因后果。 “三十而立”是一句古语,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承担独立的人生责任,坦然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按照孔子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现在,一些人到了30岁,就想“财务自由”“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3.
笑对不幸     
17岁花季少女桑兰的不幸使世人瞩目,而她面对不幸的灿烂微笑更让世界为之动容。“我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但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对未来充满信,C。”“我要好好学习,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极朴实的语言,却令人。C酸,更让人深思。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精神的往往不是瞬间的辉煌,而是一种在困境中顽强拼搏的永恒精神。遭遇不幸则是一种最为突出的困境。在人生的征途中,遭遇不幸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会碰到;但又是偶然的,因为不幸的种类及程度是不同的。永远)J]N风是不可能时不幸可以使一些人成为强者、…  相似文献   

4.
“我的工作就像洗不清的煤球!”一位刚做财务不久的年轻人这样抱怨自己的工作。她觉得整天面对的数据实在太枯燥、庞杂了,似乎永远都算不清楚。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她把工作看作是一个沉重负担,觉得每天都难以打发。“我把我的工作看作是一种艺术!”一  相似文献   

5.
“人生就像一次漫长的旅行,你不能要求生命的列车稍作停留,它只能向着既定的终点飞驰。这趟列车奔驰起来是那么洒脱,那么富有运动的其实感,而当它一旦驶到了终点,就只能永远地凝滞在时间之旅的某一站台了。难怪,高尔基会无限感慨地说‘人的生命短暂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这样看来,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的问题,就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逃避是不可取的,积极的态度应是怎样的呢?……”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99级学生李林忠在日记里思索着人生。2000年4月1日,他用自己的生命对积极的人生态度作出了完满回答。…  相似文献   

6.
宋崇升 《社区》2012,(13):52-52
人生如戏,我们穿梭于不同的角色之间。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运用社会角色管理,以不同的姿态面对不同的身份,更能“玩转”你的生活,打造快乐人生。 面对工作,接受挑战。职场人是一个理性、成熟的角色,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选择工作任务。要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把每件事、每个人都圆融、周到地处理好,方为优秀。 面对爱人,甘愿示弱。冢庭不是比高低、争权力的地方,也不是发泄压力和情绪的垃圾桶。家需要用尊重和柔情来经营。累了可以在爱人面前适当示弱,倾诉自己的压力、委屈,让他知道你需要理解和安慰,这会让你得到更多关爱。  相似文献   

7.
面试策略     
面试是场智力游戏,为了选到最佳人选,考官们往往会设置一些“陷阱”,以此来考察求职者的智慧、性格以及应变能力。你和面试官的“短兵相接”,其实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面对什么难题,你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能被激怒。  相似文献   

8.
原罪是基督教的观念,是人在基督教的上帝面前的精神处境。尼采以谱系学的方法追踪负罪、惩罚、良心谴责等与基督教原罪意识相关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指出这些观念源于怨恨者的心态,是虚弱生命的表达。而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不同,冒犯是希腊人在诸神面前的精神处境,彰显的是人的强健与高贵,希腊人的悲剧艺术正是这种精神姿态的显现。通过这种比照,尼采意图回归古典,恢复生命本身的神性。  相似文献   

9.
编辑点评     
“百年人生,逆境常八九”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就能抵达理想的彼岸,没有不经历挫折就成功的人。相反,正是挫折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学会在逆境中,困难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以便将来步入社会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坎坷。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标点     
我希望人生是一个问号圆满而充实有人说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坚持才能终结有人说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给人远启迪、思索有人说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引”起来并变成瑰宝有人说人生应是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终于,我知道人生的诠释是永无止境的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1.
一、“双重人格意识”的内涵“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几年前,在关于“人生的意义”讨论中,有人发出了这样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在全国青年中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从中察觉到了这样一种心态:凡如此叹息的人,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个性、人格中存在种种矛盾冲突,并且时常还为这类冲突感到焦虑和痛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勇气、甚至也不愿意为消除这类矛盾作任何努力,宁愿安于现状,甚至有点迷恋于自我中的这种分裂和对立,以此为精神上的某种慰籍和乐趣。这是一种荒唐、然而并非罕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中,隐含了对人的本性的一种观念和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观念或  相似文献   

12.
陈良灯 《老友》2012,(1):67-67
我生于1929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今年83周岁。 1990年,我从安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上退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老年人了。当时我想,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人老心不能老,要永葆心灵年轻,以年轻的心态去拥抱明天.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是人生中另一个黄金期,要十分珍惜这段时光。退休20多年来.我始终以年轻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面对所遇到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潮词点击     
晓尤 《山西老年》2014,(4):36-36
蒲公英心态是指像一颗蒲公英一样,即使被吹到了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扎根、生存、发展、开花的心态。学会职场生存法则,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环境,并练好内功,才能成为职场“蒲公英”,傲立职场。  相似文献   

14.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并寻求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象山先生以“天爵”与“人爵”来群分人生价值的大小;以是否“堂堂做个人”来区分人生理想的有无;以能否徽“大人”来判别人生境界的高低。这一较独特的人生精神,发而为象山先生个性鲜明的人生践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象山先生倡导的这种人生精神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丁玲虚拟文本中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行进的巨大变迁,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层解读,能够看到更为真实的丁玲的“灵魂”和“行为”,从而为她有着巨大反差的真实人生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丁玲同时代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调整。  相似文献   

16.
传说古代有个姓石的秀才,一次骑驴行路,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肯定会不知所措,甚至怒气冲天。这位秀才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幸亏我是石秀才,要是瓦秀才,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幽默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这位秀才自然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自嘲可以理解为嘲笑自己,是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局面,老年人更是如此。比如,面对高科技产品时会遇到尴尬,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陷入窘境,有的老人不能自我宽慰,此时心理就像一个敏感的天平失去平衡,易引发一些身心疾病。如果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评价时。通过自嘲的方式把心中的怒气、怨气发泄出来,不仅可以从尴尬中解脱,保住自己的自尊感,还可以让自己与别人的相处多些融洽。自嘲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这种方法,先要自信。自嘲为自己“骂”自己,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乃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自己的丑处、羞处不遮掩、不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其次,自嘲还需要豁达、开朗的心态,心理不平衡时,不要过分较真,愁眉不展,要多想想自己的缺点,自我解慰。这样才能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7.
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气、海明威的英雄气概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他的人生诉求。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逍遥游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大致过程。认为与魏晋时哲学上对“逍遥游”有两种解释:“精神逍遥”、“适性逍遥”相对应,文学上也有这两种类型的“逍遥游”创作。从屈原到阮籍再到李白构成了“精神逍遥”的典型,而阮籍则将这种创作提到了一个高峰;而从张衡到陶渊明再到王维、苏轼等则构成了“适性逍遥”的典型,陶渊明则将这种创作推提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陶渊明心态”。“精神逍遥”因封建社会本身之凝固在李白后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而“适识逍遥”则因与封建社会之进展有相适应的一面,在融合了佛教之后,却得到了广泛发展。“陶渊明心态”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传统心理。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觉一一这就是艺术活动.”巴金的创作活动与托尔斯泰的论述是相吻合的.巴金是在感受和体验了各种悲哀而难以排适之后才开始创作的,所以,他首先是悲哀的体验者;他又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倾诉人类的悲哀和自己的悲哀,所以他又是悲哀的表现者.听听他自己的表白:“我虽不能苦人类之所苦,而我却是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的,我底心里燃烧着、种永远不能熄灭…  相似文献   

20.
《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在困难面前,《周易》是主张“知难而进”而不是退缩回避的。同时,这种“知难而进”又不是那种盲目蛮干的匹夫之勇,而是强调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只有这样,人才能在这个充满困难和危机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拟在从《坎》卦入手,认识《周易》中对待困难的基本态度———“知难而进”,并通过对这一处世原则的分析,得出一些对今天有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