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白是豪放的,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精神。但李白的人生是悲剧性的,充满心间的郁闷情怀在吟咏女性形象的诗篇中得到委婉曲折的表述,有孤独寂寞的期待与忧郁,也有尘俗掩盖下的胸怀天下的情感和积极的用世精神,更有个人遭际咏叹的深沉思索,柔美的形象下,抒发着志士积极用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歌创作的深层心理基础是积聚在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创意志.这种冲创意志主要体现在入世情怀、恨世情绪、登天情结这三个精神层面上.三者构成了李白天才诗篇的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小男孩形象,小男孩是梦想和青春的象征,是老人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小男孩用他质朴的情怀演奏了人间爱的赞歌,让整部作品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下的李白,充满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眷念;对平民、女性的朴素情怀;对人生、宇宙的深沉思索;对诗意人生、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伦理情感、生命关怀、宇宙意识、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学形象的李白,常见于禅宗语录.除了诗酒风流、谪仙这两种主体形象外,还有秀才、痴措大、俗士等类型.这些形象进入禅宗语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的居士身份得到了禅家的认同;二是李白不畏权贵的精神和自由个性,极容易引起禅者的共鸣;三是李白的作品在后世僧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用通俗小说的手法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与正史记载严谨简约的笔法不同,冯梦龙更多采用"因文生事"的笔法,用亦真亦幻的笔墨来塑造李白。其文结合众多传说故事,写实的成分居少,想象、夸张的成分居多,将李白的人生经历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广大读者对李白有了另一种解读。而像冯梦龙这样的晚明士人,在精神气质及科举仕途上也多少与李白有某些相通之处:既追求精神超越的愉悦,也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既狂狷、旷达,又善于"玩味"生活。因此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他便以一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创作心理来塑造李白形象。  相似文献   

7.
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编<李白文化研究>第一辑的内容,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对于李白文化的研究.围绕李白精神和人格来研究"李白文化",要旨是把研究对象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大背景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视野下探讨李白文化的历史价值、现代意义乃至未来意义,从而汲取其积极内核来塑造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精神,其意义十分深远.其次是具有"攻坚"性质的实证性研究,这方面只有付出较之前人更为扎实而严谨的功夫,才可能有或大或小的收获.,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设计在国内的李白研究全局中尚属首创,随着这些课题的完成,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将成为国内李白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8.
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一生波折起伏,仕途从期望到绝望,从得意到"赐金还乡",直到最终的落魄,空有一身抱负却终究不能为国效力。于是,在他的笔下,月亮这个文学形象在不同的时期便以各种不同的姿态出现,代替诗人述说出许多情绪。李白借月抒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伤感消极里,可以看出积极乐观的总体基调,看出我国古代百姓向往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西汉前期文人对社会无比热爱 ,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他们积极进取 ,矢志报国 ,热情参政议政 ,心系国家大事 ,上书言事蔚成风气 ;他们尽忠尽责 ,颇有公而忘身之慨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用世情怀。这既源于国家初建、百废待兴 ,文人有用于世 ;也与统治者真心求贤 ,广开仕进之门 ,话语环境宽松 ,文人充满自信自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郭璞游仙诗与李白游仙诗有着同样的文化精神,追慕神仙,企求长生。其不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郭诗突出隐逸,李诗多方面观照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用世目的。二是艺术风格不同,郭诗华美,李诗清新飘逸,表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特色。因此,两者具有不同的审美风貌。李白游仙诗既是对郭璞游仙诗的继承,又是对他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