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姜国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朱元璋从放牛小、游方僧到农民起义军战士、大元帅,最后蜕变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他同时也完成了由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以至成为整个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的阶级和政治转变。在他爬上最高统治的宝座之后,除了凭藉军事、政治的暴力统治外,还采取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而《孟子节文》则是其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一例。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统治以后,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专门设立了国子监,以培养统治人才。国子监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朱元璋自己写的《御制大诰》,再就是《大明律令》、《四书》、《五经》、刘向的《说苑》等等。除了《大诰》外,朱元璋还写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共四本。内中列举了所杀官、民的罪状,警告官、民不要轻举妄动,警告老百姓要老老实实纳田赋,出差役,服从统治。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朱元璋下令:“今后科举岁贡生员,俱以 相似文献
2.
粘尚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
关于歷史人物的評价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教学上存在的不易解决的問題。自从郭老《替曹操翻案》一文發表后,曾引起史学界的广泛討論。在討論中各人占有資料不尽相同,对于資料的理解分析亦不尽同,于是各抒所見。但經过一番討論,对于如何評价某一歷史人物,却有着極大的啓發作用。最近以來,繼郭老对歷史上反面人物的重新估价,則有傅衣凌先生所發表的《关于朱温的評价》和胡如雷先生《关于朱温的評价問題》等。拜讀以上兩先生的文章后,頗得教益,但亦存在一些問题,茲提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傅、胡兩先生和諸讀者。 相似文献
3.
张晨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4-66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明确指出,在所收的全部9353个字形中,除字头小篆外,还包括1163个重文字形。许慎所谓重文包括古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本文旨在对这五类重文字体的性质和来源作一综述性考证。 相似文献
4.
王淑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9-32
美伊战争是 2 1世纪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 ,是军事战与政治战的结合。美国对伊战争的目的是彻底消除被美国严重怀疑为拥有和藏匿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其实质是重组中东格局 ,抓住战略机遇满足帝国扩张的野心。美国“预防性打击”理论的实质是侵略战争 ,不具有合法性 ,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美国意欲在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推行“霸权阴影下的民主化战略” ,是在创造反美的恶魔。 相似文献
5.
淼水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0,(1)
引言 《吉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一九七九第一期发表了郎峻章先生的文章《关于主语宾语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关于主语宾语的问题,各方面的语法工作者在1955年至1956年曾进行过讨论。二十多年过去了,关于主语宾语的问题,依然存在。不但各家主张有分歧,就是在一个教学小组里,教师的意见也不一致。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甚至混乱。为了 相似文献
6.
李永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142-144
对我国《婚姻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中的有关提法,笔者有不同的认识。条款中的有关合理提法应为:……一方……付出较多劳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提出支付劳务报酬,另一方必须予以支付。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民政厅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不朽的革命战士》丛书——《碧血丹心》已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这一集子里,载有方志敏、刘和珍、赵醒侬、陈赞贤、张朝燮、王经燕、邹努、梁一清、袁玉冰、杨超、王怀心、淦克群、曾天宇、曾诞生、汪群、罗石冰,黄道等十七位烈士的传略。他们都是五四运动时期或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带着坚贞不移、视死如归的誓言加入革命队伍的;他们是江西知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江西人民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献 相似文献
8.
曾思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96+155
斯塔德纽克的《战争》是苏联全景战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匠心独运,具有论辩反驳性(通过书中的重要人物直接提出异议进行反驳,通过大力描写苏联红军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对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作战不力甚至只是溃败的言论进行了反驳,通过斯大林形象进行反驳)、军事科学性(军事科学或军事理论、战略学和战役学、作战艺术或战术的运用)、人物多面性(发展变化且丰富复杂)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该作品成为苏联战争小说中一部独具特色的全景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9.
杨荆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彭英明、唐奇甜二同志在《民族研究》1981年第1期上发表了《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一文,就当前大家共同关心的民族问题的概念、实质、分期、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等理论问题作了探讨,读完之后,颇受启发。这里就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不同看法。由于研究不深,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作者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诚信缺失可能源于道德缺失或是制度缺陷,通过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当前的诚信缺失进行分析,提出构建诚信氛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朱玉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35-38
法律思想的形成是离不开政治斗争和法律实践活动的。统治阶级运用法律这个工具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统治和管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创立、巩固新政权的过程中 ,十分重视封建法制的建设与实践。并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法律实践活动中 ,形成了自己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思想。该思想成为明初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虽有偏颇之处 ,但对明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明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07-110
在古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注意重用人才的历史人物。朱元璋提出了“治天下以人才为本”的人才观,认为成才之法一是“忘利”,二是“积善成德”,并指出了具体的获才之法:荐举和征求、兴学、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朱元璋的人才观对以后明代历朝帝王的人才观起了奠基的作用。后代帝王经常以朱元璋的人才观和科举选才标准为指导来推行科举制度和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何坤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06-111
明代台阁体是威权政治的产物,由儒家叙事传统与皇帝威权结合而产生。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以祖训和大诰的形式,为后世子孙垂宪立法,直接影响了明初文学的走向,在洪武时代就形成了台阁体的潜流。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8,(2):32-38
朱元璋开启明代廷杖,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自卑性格作祟,另一方面是他深谙廷杖折辱人尊严的本质,试图利用廷杖这一刑罚打掉士大夫官员的尊严、自信、人格与骨气,让他们再不敢抱有和君王共治天下的幻想,使他们完全依附于皇权,以实现皇帝个人唯我独尊的局面。以往的研究依据旁观者的描述去看待廷杖,将其看作是士大夫官员用来砥砺志节、激扬名节的捷径,其研究偏离了廷杖的本质。廷杖的本质在于折损士大夫官员的士人气节,打掉他们的人格尊严,从而给皇权制造大批忠实的奴才。朱元璋和他的继承者们也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但是廷杖之刑对明代的士风和政治风气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明代后期,折了气节的士大夫官员面对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历史巨变,多变节自保,加速了明代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陈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5):121-134
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偰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偰长寿因此成为朝鲜初期司译院汉学发展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洪武正韵》成为摆设,明朝文人赋诗仍然依从基于江左之音的“沈韵”。 相似文献
16.
常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6-89,103
吴晗先生对明史的研究硕果累累,其成果侧重于对朱元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尤其是对朱元璋加强中央绝对权威、对知识分子思想控制、巩固军权及评价朱元璋方面,更为细致入微。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许多方面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张安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35-139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贤相"形象。作者虽然极力讴歌他的"忠"和"智",但仍然表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诸多失误。如对关羽的放纵,造成华容道曹操脱逃和荆州失守;对李严的姑息导致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对魏延的诬害使得内部矛盾激化。分析诸葛亮用人失误的原因,恰是他尽"忠"恃"智"的结果。再探究形成诸葛亮"忠"、"智"性格特征的深层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悲剧性的社会角色使然。中国封建社会的从政文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能依附统治者,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明君的知遇。于是,既要依附于人,又想被他人依附的尴尬心态,既要受制于人,又想制服他人的双重人格,就构成了从政文人共有的扭曲心理。诸葛亮的用人失误,正是这种扭曲心理所造成的行为偏失。在他身上,不仅熔铸了历代封建文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和抱负,而且还深入挖掘了从政文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真实再现了他们的尴尬心态和双重人格。《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8.
李锋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69-73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本文认为朱文的这一观点建立在感性化的认识与判断上,缺乏事实依据,很有商榷之必要,故对朱文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万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38-43
本文对朱权的戏曲创作和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新见。第一部分评析其戏曲创作,认为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宗主儒家观念,后期创作弘扬道家教义,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现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和《冲漠子》既分别代表了前后期不同的创作取向,在思想与艺术上也各具有一定价值。第三部分审视其《太和正音谱》,认为它在中国戏剧学史上的贡献有四:一是戏曲观念的鼎新,二是理论范畴的创设,三是系统批评的展开,四是理论形态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梧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44-50
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有不同的评价 ,本文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 ,统一全国 ,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政治局势 ,调整生产关系 ,恢复发展经济 ,弼成“洪武之治” ,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 ,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 ,并多为清朝所继承 ,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 ,远远超过此前的历次农民战争后那些新王朝开国皇帝 ,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 ,也难分轩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