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江苏省为例考察农户投资行为与金融支持的实证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方法发现江苏省人均金融支持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当期农户人均投资量将增长0.55个百分点,同时两者呈现双向的G ranger因果关系,但农户人均投资增长率与人均金融支持增加量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对农户投资行为的推动作用有限;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金融需求视角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来自陕西2098户农户调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陕西2098户农户金融需求及满足状况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陕西农村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并采用分层饱和模型(Hierarchical ModeJ)及简约Logit模型,从农户金融需求角度对导致农户金融抑制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贷款用途等是影响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分别从扩展农户金融需求,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两个方面提出了消除农户金融抑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采用1990—2004年我国25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尤其是农村道路、通讯、水利事业的发展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还有农户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农户收入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调查(CLES)农户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获取信贷支持会显著提升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且该结论在工具变量、替换变量和稀有事件模型等检验下依然稳健成立;相比老一代和低教育水平农户,信贷支持会更加显著地促进年轻代和中高教育水平农户从事农业创业。从影响机制看,信贷支持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获取技术优势来促进农业创业。进一步讨论发现,银行信贷和民间信贷等不同信贷渠道均能有效促进农业创业,且信贷支持也能显著提升农业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户农业投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对农业的投资状况和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农户由于历史、生存和安全的因素一直没有停止对农业的投资。但是 ,研究表明 ,近年来 ,农户对农业的投资在数量上、增长幅度、投资结构及在其总体投资的份额上都有所变化 ,总体上呈现萎缩和恶化的状况。原因是农业收入增长速度降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及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等因素导致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预期降低 ,抑制了其对农业的投资冲动和投资行为。因此 ,采取措施 ,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预期 ,形成良性投入产出循环机制 ,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全国农户创业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多元调节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户创业机会识别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人口统计特征是影响农户创业者机会识别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程度弱于创业者特质,新特质论在农户创业的机会识别行为中得到验证;创业环境正在成为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对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先前经验的调节效应强于对创业者心理特质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春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1-5
首先基于农户行为模式对中国农户进行了分类,并借助于农户收入分布和收支状态分析了陕西农户的结构特征,指出陕西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是消费性融资需求占有重要地位,农业融资需求处于额度小、空间成本高的硬约束状态,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制约了非农生产经营性融资需求。提出的对策是:应发展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来解决消费性融资问题,以推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农业融资市场发展,农村非农金融应当以推动与农业、农民生活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发展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因金融排斥问题而产生,研究农户金融排斥问题是发展乡村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农户的分化会对金融排斥产生显著影响,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户主要面临需求型金融排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型农户主要面临供给型金融排斥;由于缺乏经济机会造成的有效金融需求不足是导致农户面临需求型金融排斥的重要原因,相比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型农户,普通农户更易因缺乏经济机会而受到需求型金融排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差异化普惠金融发展策略,注重金融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9.
王兆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91-95
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以东部地区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机制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90-2009年20年的数据,利用弹性分析及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地从投资、GDP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分析开始,具体到产业、行业中,深入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为上海近20年投资对GDP贡献率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占总投资90%以上的民间投资,也没有出现预期的拉动大量就业的效应.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因此上海需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必的调整.建议政府将就业纳入优先目标中,实施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制度,并鼓励民间投资流向吸纳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完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1.
黄海棠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60-62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应该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以理解金融危机对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的影响程度、途径和后果,归纳出对金融危机敏感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特征。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化程度高,生产规模较大,在金融危机前家庭有大额支出且生计方式单一、人力资本短缺的农户,对金融危机的敏感性较高,更易受冲击并有可能陷入贫困。研究还表明,农户依靠自身的策略和有限的资源来应对金融危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来自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而现有的政策支持效果有限,论文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也是一个大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对于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文中在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财政扶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财政约束问题,并提出了有利于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惯性,“三农”投入,特别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存在许多问题,多头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继续加大对“三农”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和制度效应,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村庄非农化、社会资本与农民家庭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71-83
聚焦于社会资本影响农民收入的微观和宏观机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家庭—村庄”两个层次的交互模型,考察了不同生产情景下社会资本效用的差异性以及村庄非农化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微观层面,家庭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张能够同时提高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而社会网络结构异质性的提高只有利于非农收入的增长;并且随着村庄非农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网络的效应对于农业收入逐步减弱,而对于非农收入的影响则逐步增强。在宏观层面,村庄社会融合程度的提高仅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但随着非农化进程的推进,村庄集体社会资本在农业生产中所凸显的优势将会逐渐削弱。这预示着,中国农村非农经济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乡村社会资本的经济意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现行公共财政体制的缺陷出发 ,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预测 ,并进一步分析了公共体制改革对上海市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影响分析 ,提出了上海市投融资机制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之一。金融支持可以促进农民提高收入,同时能缓解农民的流动性约束,因而在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因此应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服务、开办农民生产经营性贷款、发展农民消费贷款以及支持城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金融支持,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中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进行建模,探索了政府的激励政策与约束政策对金融机构积极支农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是影响金融机构支农和政府公共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在实现政府公共目标的初期,约束政策较激励政策更有效;随着政府公共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励政策将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19.
谢迪斌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1-5
制约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资金短缺无疑是最为重要瓶颈之一。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目前还没有普遍意义的有效解决办法。这是由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二元结构的社会模式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与职能是不可替代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引导农村自有资金最大限度投入农村工业化;引导国家涉农资金重点扶持农村工业化;引导城市资金经营农村工业化。如何从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上,形成上述三个导向,是当前农村工业化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