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屏障,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生态危机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难题。导致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在于生态产权关系失衡,而"欲求无限性"[1]又是生态产权关系失衡的人性根源。因此,从完善生态产权制度、培育人的人文精神,使生态利益与人的内在品质追求相统一出发,寻找摆脱生态危机的路径,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今生态文学中,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小说显得卓尔不群。他在小说中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探科尔沁沙地生态危机的根本。对野生动物的野性世界的探寻使他得以重新反思人性,而对生态人格的塑造更是张扬着生态意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生存的危机.以何种视角和维度去剖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本质,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伦理学找到了理性视角和科学路径.伴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上升至道德问题,阶段性生态问题已然转变为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对资本逻辑逐利本性、异化人格和打破生态边界的揭露,重新审视人类生存危机与资本逻辑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不可逃脱的因果关系,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贪婪掠夺的内在根源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澄明资本逻辑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本性的根本动力,导致人的自觉主体性的决裂即异化,并指向打破生态自然极限的外在边界,以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起人类可持续生存理念,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中心主义历史演进的梳理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虽然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引导下 ,人类获得了改造自然的巨大成就 ,但是 ,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只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立场 ,把人类利益置于生态整体利益之中 ,才能最终克服生态危机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源自技术的滥觞吗?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能否仰赖技术?在技术与生态危机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虽然各执一端,但它们都忽视了技术的工具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制度分殊是决定性因素,但固有的制度偏见,使其未能进一步认识到制度背后的意识差别才是生态观的决定性因素.破解生态危机,前提是超越技术之争,通过生态参与培育生态意识,在二者的互动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据此,它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而"生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主体性地位,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生态危机的本质界定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现代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生态伦理异化,诞生了反生态的科学技术,这是生态危机的本质,据此,它对科技发展取敌视态度.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生存模式.因此,人类不应反对科技进步,只应批判科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理性运用及其造成的异化生存模式.第三,在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上,"生态中心主义"反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模式,要求根据"生物圈平等主义"来使人类回到前现代的服从自然的生活模式.而"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克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经济,只是这种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利于生态的."①依据以上学理,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所需吸收的主要文化素养应是"生态社会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把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生态危机根源于一种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解决生态问题的重任只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才能完成.建立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的生态补偿的关键是引入社区参与机制,真正从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人类遇到的共同难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在生产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利润挂帅是双重危机的根本原因,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路径。这为分析和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生态价值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生态危机产生的生态伦理学的视野出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是今天人类对自然行为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科学。人类为了摆脱生态危机的困境,有必要将生态伦理学的原则转变为行动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解决生态危机,西方国家生态思想中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影响深远。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仅仅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改良无法真正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从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人与自然的分离及人对人的压迫———出发,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才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