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婚姻地位及家庭结构等因素在家庭生育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2006年中国健康营养调查中的家庭微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社会经济特征与生育率显著相关;体现家庭结构的丈夫劳动参与和夫妻年龄差距等指标也对生育率有显著影响。另外,通过对城镇与农村的比较分析得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率的影响要大于城镇。  相似文献   

2.
教育质量与西部农村孩子辍学率:云南省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云南省1422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利用生存函数模型测算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对孩子辍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校的规模和师资充足对减少学生辍学的风险有显著影响;以班主任学历表示的教师和学校质量水平对于降低孩子辍学率也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于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女孩辍学风险高于男孩,差距在初中阶段开始拉大。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降低孩子辍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母亲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和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父母心理健康对儿童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和营养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抑郁总体上不会对儿童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但由于留守儿童被抑郁的父母一方照料,其认知能力受负面影响显著;母亲抑郁显著提高女孩抑郁程度;父母抑郁会显著降低儿童摄入高蛋白食物的频率。更高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于父母抑郁带给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缓解作用。研究揭示了父母心理健康问题对儿童发展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为思考和应对农村成年人心理健康、儿童发展、贫困代际传递等公共健康和社会民生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5):72-90
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同时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年轻人群体,这使得子代的教育水平通常会高于父辈。自Grossman(1972)从理论上提出教育会对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以后,国内外大量文献从实证上证明了两者的关系,但是现有研究基本忽略了子女教育对父母健康的影响。本文通过使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OLS和工具变量等计量方法考察子女教育对中老年父母健康的影响。考虑一个家庭可能有不止一个子女,为此以受教育程度最大的子女样本作为基准回归并采用受教育程度最小的子女样本对结果进行检验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发现子女教育对中老年父母健康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采用受教育程度最小的子女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子女教育对父母健康的影响存在年龄异质性,即子女教育对60岁及以上群体父母健康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子女教育能够通过放松父母所面对的预算约束和优化父母健康行为促进其健康改善。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认为现阶段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增加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可以显著改善其父母健康。  相似文献   

5.
近期,福建省长汀县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中实行农村独女户、二女户女孩加分政策。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并已经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户家庭的女孩,在高中招生中享受5分的加分照顾;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未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户和二女户家庭女孩,在高中招生中享受3分的加分照顾。据悉,全县有150名农村独女户、二女户孩子在高中招生中享受加5分、3分的照顾。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活动和收入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文章利用农村家庭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活动和收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对非农业活动的参与,但对农业活动的参与率基本不起作用,并且当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庭还有脱离农业经营的倾向。无论对于农业还是非农业,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在非农业活动中,教育对劳务性活动参与的作用要高于对家庭非农业经营活动参与的作用。教育水平提高不仅能带来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农村收入分布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照料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日益加重.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数据,利用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探讨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决策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会低估照料责任对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预测值替代法会高估照料父母公婆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程度;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是解决非线性模型内生性的有效且一致的估计方法,女性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使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12.46%;这种对就业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镇女性、与父母公婆同住以及兄弟姐妹数量少的女性中表现的更为严重.文章的结论为我国制定支持家庭老年照料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处于深度低生育水平时期,家庭规模缩减、少子化特征愈发突出。同时,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优生优育的观念获得普遍认同,在较高的教育期望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似不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研究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家庭孩子的教育成本投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宏观层次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差异和微观层次的家庭社会经济资源都是影响教育成本差异的原因。地区之间家庭教育成本差异大多源自家庭及个体层次特征构成的不同,仅有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具有独立影响。宏观因素还会对微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调节作用,使稀释效应、家庭资源优势等各种效应更加凸显。资源稀释效应在低生育率背景下仍然成立,但出现了女孩的教育经济成本投入超过男孩的现象。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和差异。在家庭内部分工方面,母亲承担了更多的陪伴和教育子女的责任,父亲的时间成本投入有明显的城乡差异。为了改善家庭面临的教育成本问题,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成本的差异化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家庭支持政策;应倡导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孩...  相似文献   

9.
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Probit和IV-Tobit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从多个维度探讨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会使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4.5%,每周劳动时间减少2.7小时.分区域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大于城镇女性;从居住方式看,与父母(公婆)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较大,但对劳动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家庭结构看,当兄弟姐妹数量较多时,家庭老年照料不会对女性就业造成影响;就是否照顾儿童而言,与仅照顾老人的女性相比,同时照顾儿童和老人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双双下降.另外,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二朋 《南方人口》2011,26(4):16-21
基于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截面数据中农村教育阶段儿童样本的研究,本文发现,儿童性别、教育阶段、母亲最高教育年限及父亲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儿童辍学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性别歧视和家庭财富状况的影响逐渐减弱,并且会在一定年龄阶段改变影响方向。儿童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家庭财富状况由家庭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内生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