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心予同志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一文,提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我认为,刘心予同志的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兹撮其论据要点,商榷如次: 一、混淆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区别 刘心予同志在文章中,没有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这两个科学概念区别开来。他一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同志代表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国庆讲话中,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根本任务作了正确回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取得了全国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  相似文献   

3.
也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何丽野同志商榷□薛克诚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再思考》一文中的几个提法进行商榷:首先从方法论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不只是现实的表层的矛盾,而是现实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矛盾;其次分析了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深化企业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程维高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10多年来,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试点起步,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出...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遵循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同时,又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管理经验相结合。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不可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改革,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才能实现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一、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企业组织制度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只有一个,但是途径却并非一条。由于企业的行业分布不同,企业…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曹百瑛周英东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和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任何政治体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立足于企业管理实际,立足于企业生产实际,惟此,企业文化的内容才会更丰富,方法才会更灵活,效果才会更明显,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关键问题。但是在这里所研究的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探索,而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掌握初级阶段实际这把金钥匙,才有可能正确分析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既…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领导全国人民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光辉的现实。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对于我们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凡坚持丛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文明建设就胜利发展,并有力地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相反,如果脱离实际,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仅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而且会把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拉向后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的勇气和胆识,不断地同党内“左”右倾错误作斗争,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革命的对象、动力、方法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在毛泽东的倡导培育下,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一整套优良的传统作风。建国后,毛泽东在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许多艰苦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邓小平接过毛泽东的旗帜,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毛泽东珍贵的思想遗产,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党智慧,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毛泽东的遗愿,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李太莲 《晋阳学刊》2008,(2):118-121
从实际出发是研究立法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实际出发是建立社会良性秩序的内在需要,是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立法的归属。实施立法的必要条件和现实条件取决于人们共同理念和利益的需要。立法可发挥作用的程度,在于立法者发现和满足这种共同理念和利益程度以及其要求法律变化的程度。立法者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提升立法水平,才能完成立法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为中心的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它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各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均有杰出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毛泽东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一般说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个认识论命题,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但一切从实际出发中的“一切”,我们认为,应当包括人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有关论述和运用来看,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状况如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在量上填平补齐,协调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保证经济的稳定性;同时,要从质上提高国民经济结构水平,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这一任务与目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 一、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新的结构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党的思想路线。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摘清“实事”,才能达到“求是”。但是,怎样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此作些探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研究我们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实际,只有弄清“实际”本身的情况,才能谈得上从实际出发,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而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动态性、量化性、计放性等基本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王桂娥同志《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范畴》一文(《江汉论坛》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颇受启发。也激起了我对这一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现就王文论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谈点不同的认识,和王桂娥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哲学界同仁。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社会心理作专门的论述吗? 王文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心理作过专门的论述,甚至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心理’一词。……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提出社会心理范畴,……引进历史唯物主义”。这样说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压根儿没有论述“社会心理”,我认为,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尤其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因此,只有深刻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根据和解决途径,才能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和出发点。五十年代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分期的讨论和近几年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从根本上说来,都是围绕讨论者各自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而展开的。因而,重新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很有必要。近期读得钟兴瑜《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载《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和王志远《也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兼与钟兴瑜商榷》(载《河北学刊》1989年第3期)二文,颇受教益,对二文中某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点,却又不敢苟同。笔者并非要在二文的意见分歧中寻求某个折衷点,而是就二文的有关论点分别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权当引玉之砖,以就教于钟、王二先生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梁克同志在“理论与实践”今年第五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学习原则”一文里肯定了它的正确性,这是对的。但是当论述到如何理解和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时,梁克同志的一些见解却值得商榷了。在这里提出我们的看法,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理论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理论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发展两种社会生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而两种生产的发展要依赖于两种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发展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力,是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