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吉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8日至16日在长春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南朝鲜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5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与会学者以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主题,围绕着儒家文化的渊源与发展,儒家文化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儒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凌掠,“瓜分豆剖”濒于亡国的境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题。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图致富强成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为了民族的振兴,先进的中国人以西方的强大和日本的跃进为榜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追求真理的征途。“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可以说,留学运动自身深蕴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大致可分为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时期,学生留学去向主要是欧美等国;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学生去向主要是日本;五四时期,学生主要是赴法勤工俭学及去各国留学。揭示近代中国青年学生的留学运动所包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戊戌维新之前,留学生的爱国思想体现在学习外国、立志改革、除旧布新上。“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这个时期,站在时代最前列,出而领航去国外留学的绝大多数是上层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有反抗外国侵略的要求,而且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最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的强烈愿望。中国首次主张派遣青年去国外留学的倡导者叫容闳。而容闳本身就是一个近代最早“以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明代亚洲部分外国来华留学生参加我国科举考试的概况及其影响作了分析 ,着重论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对越南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对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部分国家的影响方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广西土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土官制度自唐宋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明代的广西土官制度,既有其地方特点,也有其时代特点。(一) 明初进军广西时,广西诸土官纷纷投顺。明朝对广西诸土官这样的政治态度,给予鼓励。朱元璋《谕广西溪峒官民诏》中说:“朕命南征,八闽克清,两广平定。尔等不烦师旅,奉印来归,向慕之诚,良足嘉尚。今特遣使往谕,尔其克慎乃心,益懋厥职,奉宣朕意,以安居民”。(见《粤西文载》卷2)  相似文献   

5.
(一) 纳西族 纳西族在元、明、清时期的汉文书面记录名称作“末些”或“么些”,又作“摩些”,皆同音译写之异。 元代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丽江路(驻今丽江县)所属各府州,县境内(今丽江、永胜、宁蒗、兰坪、维西等县),柏兴府(今四川盐源、盐边)及鹤庆路也有一部分散居。至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向北扩展势力,纳西族人口因而散及今迪庆州一带。《维西闻见录》说:  相似文献   

6.
唐宋诗之争,贯穿明清诗学史数百年,成为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元代紧接宋代,元代诗论家最先面对宗唐宗宋问题,也是最早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的论者.他们时代最接近唐宋,对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思考,也有独特价值.元代诗论家对唐宋诗发展历史和流派的梳理,对唐宋诗精神的把握,和“宋出于唐”的文学史判断,都极有价值.有些观点,至今为文学史家所继承,有些则不被今入所了解.元人有宗唐宗宋之论,但他们不把唐宋对立,没有明清人的偏执与极端之论.也可以说,元人有唐宋之分而无唐宋之争.其论是圆融且客观的,因而在诗歌发展史上也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亚洲的经济形势,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亚洲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日本,也出现了经济的衰退。 而中国与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据统计,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0%以上,亚洲对中国的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0%左右。因此,亚洲的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进而影响到就业问题。1997年中国经济仅完成了8.8%的计划增长率,1998年更将计划增长率调低至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将使本已不容乐观的中国就业问题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中国就业所受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传到东南亚各国后,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使这些国家在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发展成为亚洲的“一大龙”和“四小龙”方面,起到了文化原因上的积极作用。儒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对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仍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起到使一个民族凝聚和团结起来的作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之所以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保持统一而不分裂,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起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当重视文化的这种凝聚和激励作用,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服务。这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是浙东学术的基本学术精神,而追求“和谐”则是浙东学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尤其是王守仁和黄宗羲,他们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为实现社会和谐,终身孜孜不倦地作探索:王阳明把自己的“致良知”学说最终归结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提出所谓“万物一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思想,其思想的出发点是试图通过道德教化的新途径,在多灾多难的明代社会推行和创新儒家的“和谐”理念。黄宗羲学说的根虽然是儒家文化,但他在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反思尖锐批判中,既对儒家文化所宣扬的社会价值观作了全面的检讨,又着眼民生对儒家的社会学说作了重新的设计,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启蒙意义的、试图引导社会重新走向和谐的思想体系。他们的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和谐文化,从而也使以他们为代表的明清浙东学术在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女性主义视阈下研究中国文学应注重其民族特色。儒家文化精神为主导的女性伦理,是中国女性历史上主体位置缺席的“元凶”。然而,儒家伦理之于女性又呈现二律背反现象。儒家伦理的妇德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儒家伦理中的孝道在中国“母性崇拜”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又将作为母亲的女性推到社会主体文化表述者位置。这形成中国女性处境不同于西方女子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女神”般的母亲形象与处于男性附属地位的“女从”形象两极化表现的缘由。它导致中国女性在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解放的自觉性方面整体地迟钝于西方女性。  相似文献   

12.
清末广西留学热潮的兴起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一词源于日本,唐代日本派学生留居中国学习中华文化,故名(清朝用“游学”,意亦同)。中国人到外国留学则始于1872年,至十九世纪末,清朝派到欧美日本的留学生约300人,人数不多,影响甚微。而留学作为一个爱国运动,则出现二十世纪头十年,达到1万多人。广西在全国的影响下,也掀起了留学热潮。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一个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延续 ,标志着唐宋文章的代表作家和最高成就 ,是人们对唐宋散文成就的高度概括。一般认为此说肇自明代茅坤或较早的朱右 ,周振甫推至元代吴澄 ,笔者以为此说应该起于南宋吕祖谦。首先 ,吕祖谦具备八大家思想 ,他告诉习文者当读“韩、柳、欧、苏 (从吕祖谦日常论述看此为三苏 )、曾文字 ,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东莱吕太史别集》) ,强调学习唐宋八大家文章。其次 ,吕祖谦为宋六家散文的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他编纂了《皇朝文鉴》。《皇朝文鉴》或称《宋文鉴》 ,是吕祖谦…  相似文献   

14.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15.
一、儒家文明与“亚洲奇迹”曾几何时,由于经济发展的出色成就,让一个多世纪以来备受欺凌和压迫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着实风光了一阵。连续30多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创造的“亚洲奇迹”就像一个耐人求证的“歌德巴赫猜想”在世界经济的大家庭里引来了无数追寻的目光。儒家文明创造了这一奇迹的说法应运而生,并在将近20年内发展成为一门有一定框架的理论体系,开始对现代经济现象加以解释。但是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神话,这一理论本身也开始被反思。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儒家文明与亚洲的崛起,怎样看待儒家文明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呢?首…  相似文献   

16.
夏强 《东岳论丛》2023,(7):72-81
宋元以降,朝廷常于提举盐事司或都转运盐使司之下设立分司,诸分司上承总司,下抚各场,是各地盐司衙门的中层机构。分司之设始于宋金对峙,以催督税款为职任。元代中叶“立仓纲运”制度实行之后,建仓设衙,分司总收总支,实现了由常川巡历到坐衙办公的转变。明代分司的职设普遍经历了一个由实至虚,再由虚至实的变化过程,分司角色实现由“催办之官”到“父母之官”的转变。从长时段的视角来看,宋至明代盐分司角色的转变既因职官制度的演进,又因盐场管理架构的调整,更因灶户生产和组织模式的改进。分司身份的转变过程与盐政管理逐步地方化、盐场与地方社会渐趋融合、民灶身份日趋混同这三种趋势互为表里,这也反映出历代王朝对于盐场社会治理能力的逐步演进。  相似文献   

17.
徐佰义 《理论界》2023,(5):73-80
仁与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考察仁与礼的文化思想需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五经元典之中。方东美先生将先秦时期尚未被政治化的儒家思想称为原始儒家。在原始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强化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则建构了仁的德性基础,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使得“仁”与“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仁与礼作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庚款留学     
1909年,美国率先把部分庚款退还中国,此后,英、日、法、比、荷、等国也先后把部分庚款退还。这些退款中的一部分被用于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史称"庚款留学"。中国派遣庚款留学生的谈判充满了争取主权的艰辛;庚款留学考试较其他留学考试严格;这一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对20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元代对于穆斯林法律地位的确立,仅次于蒙古人的较高的法律地位。包括在政治、刑事、民事地位上的优待,经济法律地位的提高。元代穆斯林的法律地位与唐宋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穆斯林法律地位的确立,伊斯兰教在华的发展与传播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典儒家的民本思想及其在东方国家的影响李启欣马占福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方国家在世界的地位愈来愈重要。90年代被喻为“亚洲时代”①。“当进入2000年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亚洲将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亚洲在崛起”②。世界银行宣布:“东亚的发展经历是一个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