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应采取抗辩权发生说;凡是人格请求权与身份请求权涉及实质意义上的侵害时,都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是仅仅造成抽象意义上的损害的,原则上不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排除妨碍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前提是弄清返还原物请求权发生的几种情形,然后分类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当事人诉状递交到法院就构成诉讼时效中断;起诉以后又撤诉的,应构成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是指中断事由结束后,才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在我国今后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取消“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代之以“义务人承认”。因此,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表述为:起诉、请求和承认,以下分述之:一、起诉此处所指起诉,当然是指提起民事诉讼而言,它是权利人在诉讼上行使权利的行为。“其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  相似文献   

3.
违约金是违约方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形式,并具有补偿作用和担保功能。诉讼时效作为一种基本的时效制度,对违约金诉讼有约束力。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违约金诉讼时效及其计算期间问题规制欠明,应当以逾期后违约方实际履行次日为违约金诉讼时效的起算日,在违约金的计算应当分为起诉前和起诉后两段,分别计算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对继承权二年的普通诉讼时效,继承权二十年的最长诉讼时效,继承权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继承权诉讼时效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彦宗 《社区》2002,(24):43-43
生活中的官司形形色色,输官司的情况更是原因各异,可最令当事人痛心的莫过于明明有理,却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最终被法院一纸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其实有时原因很简单,起诉超过了诉讼时效。为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事人应当了解日常诉讼时效的法律知识。《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相似文献   

6.
叶和礼 《社区》2001,(11):52-52
我去年和李某因一起房屋纠纷起诉到法院.法院立案后经审查认为我提出的诉讼不属于法院管辖,裁定驳回我的起诉,在该裁定中让我负担预交的3000元诉讼费.接到裁定后,对驳回起诉我无意见,也不准备上诉,但让我负担诉讼费,却觉得不合适,不知我的疑问有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诉讼时效的分析 ,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就债务人在债权人发出的“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上签字或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 ,阐述了其不是对原合同重新确认和不应具有使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起诉应当成为仲裁时效的中断事由,认定时效中断的溯及效力是比较公平和妥当的选择。撤回请求是权利人对自己权利的正常处分,仲裁申请的撤回不影响仲裁时效的中断效力,较契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保证属于债的担保方式中人的担保,主要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的诉讼时效是关系到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请求权何时受到司法机关保护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从保证的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与中断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仲裁裁决被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达成新的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也可以另行起诉。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确有错误的,当事人应当有权申请执行异议或者通过执行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误区,即法院以《民事诉讼法》第237条的规定为由剥夺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25条之规定申请执行异议的权利,亟待立法规范。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但需要立法重造,一是将之与仲裁裁决的撤销制度进行明确界分,二是协调好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救济与执行异议制度的关系,三是对不予执行裁定的异议进行立法完善,四是加强对不予执行裁定的执行监督,赋予当事人对不予执行裁定的上诉权、申请再审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在规定司法机关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同时,用时效中断、时效延长对追诉时效进行补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由于理论和实践对追诉时效与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极少反思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追诉时效是否继续发挥作用。本文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对追诉时效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进行尝试性的厘定,得出我国刑法追诉时效存在的缺陷,为了填补该缺陷而建议在刑法中创设追诉时效中止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进行分析研究 ,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作为应对该两类案件规定不同追诉时效的直接原因 ,并阐述了如此规定对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的重要意义 ,最后提出对现行有关立法进行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题指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追求应在公平与效率的天平上更多的倾向于追求诉讼效率;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例,应采用分别主义的立法例;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应设定为4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应是全部债权请求权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应采用胜诉权消灭主义和时效抗辩权发生主义相结合制度确定。  相似文献   

14.
自诉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在他人主持下进行了诉前调解或者自行和解之后,其中一方还能否起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其已经丧失了起诉权或者胜诉权,这是片面的,应当针对自诉案件的和解内容予以全面考察,有时应当允许其起诉。  相似文献   

15.
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我国刑事诉讼是否应确立沉默权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从沉默权制度在国外的起源、发展、作用出发,论证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分析我国现阶段确立沉默权制度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撤回公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撤回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案件的诉讼活动。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撤诉制度存在着立法规定缺失,撤诉性质、事由不明确,撤诉时间规定不合理,撤诉后的处理及处理程序不明确,对撤诉的制约不力,被告人、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保护,撤诉后重新起诉条件不严格等缺陷。重构我国刑事公诉撤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立法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撤诉权,明确规定撤诉的理由和方式,规定撤诉的时间、效力及重新起诉的条件,强化撤诉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撤诉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论连续犯概念的存废--以法律效果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犯的处罚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直接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即可,而排除连续犯的概念,以同种数罪论处,在处罚实际效果上差异甚微.作为连续犯法律依据的追诉时效的规定纯属多余,仅依时效中断的理论就能确定,且更为合理.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制约,连续犯的既判力及于事后发现的部分犯罪行为,容易使行为人避重就轻地脱罪,也使这一概念广受非难.此外,这一概念存立的诉讼经济意义也非常有限.因此,连续犯的概念应予废除.  相似文献   

18.
审理自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应把好立案关,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人民法院的查证工作,应把握好举证充足的标准和举证责任转移的时机,并重视证明环节,对不同的证据,应从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9.
追诉时效制度包括追诉时效期限的设置 ,追诉时效的起算制度及追诉时效的中止、中断、终止制度。我国新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立法时应根据我国国情、罪情 ,吸收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作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