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狐偃(约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时晋国的卿。字子犯,公子重耳(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一作咎犯)。其父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今山西交城),与晋同祖。庄二十八年传:“大戎狐姬生重耳,”《国语·晋语》:“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耳。”狐突以狐姬故,事晋为大夫。可见,大戎狐氏本唐叔之后,无缘为戎族,当是晋支族入主诸戎实生重部落者。狐偃早年生平事迹,资料很少。据散见于史籍中的零星材料,  相似文献   

2.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3.
(一) 晋国为什么作爰田作州兵? 《春秋左传》卷第十四曰:“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晋侯“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僖公十五年十一月“壬戌,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俘虏“晋侯使(大夫)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原  相似文献   

4.
论晋惠公     
晋惠公并非一个庸碌无为的君主。晋惠公在位期间,晋国社会继续得到稳固 和发展。晋惠公许赂又背赂、作爰田、作州兵与和戎等一系列作为不仅为晋国的富强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并且为晋文公及其以后晋国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我们 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给予晋惠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知识之窗     
三晋的 ——由来—— 东周时,周成王的弟弟虞,被周成王封于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有古唐城),史称唐叔虞。叔虞子燮父迁都于曲沃,因南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晋国从晋献公以后,国家政权的支配逐渐转到各大公卿的手中,到了春秋晚期晋平公时,晋国大的公卿只剩下六家,也就是所谓的“六卿”,即:范、中行、智、韩、魏、赵,形成六家显族专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一、"朝国人而以君命赏"——公元前六四五年晋国的国人会议《春秋》经传中不仅有很多有关国人的记载,而且还有国人会议的事例.公元前六四五年,即《春秋》鲁僖公十五年,晋国举行一次国人会议.背景是这样的:是年九月十三日,壬戌,晋与秦战于韩原,晋之戎马陷于泥泞,晋惠公被俘.十月,晋吕甥赴秦,与秦穆公订和约于王城,晋以太子圉(怀公)为质,以河东地归秦,秦归晋侯.十一月二十九日,丁丑,晋惠公归晋.这次晋国国人会议的基本史料,见于《左传》僖十五年和《国语·晋语》三.《史  相似文献   

7.
在曲沃代翼过程中,翼支旧公族多数被消灭。其后,为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晋献公又设计逐杀了桓、庄之族使晋国公族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而"骊姬之乱"后晋国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得在国内蓄留。这一方面导致了晋国公族力量的衰弱,使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枝叶的庇佑;另一方面为公族以外的宗族登上晋国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使晋国国君在选择臣下辅佐执政时只能选择异姓异族,导致晋国公室衰落,卿族专权,乃至三家分晋,晋国灭亡。  相似文献   

8.
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西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建立杨国,为侯爵(春秋时为晋国所兼并),杨侯的子孙以国为氏,姓杨。此即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杨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辞海》云:“扬,石经初刻作‘杨’。”可见古代扬、杨二字通用。晋国灭杨后,将杨地作为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羊舌氏也出自姬姓,晋武公之孙突食邑于羊舌(包括三个县:铜鞮、杨氏、平阳),称为羊舌大夫,其后代以邑为氏而成羊舌氏。突的孙子羊舌肸,字叔向,在晋国任大夫,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也姓杨,因此又叫杨食我(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相似文献   

9.
晋国六卿赵、魏、韩、范、智、中行的封地,除范氏的封地先后有所变动外,其余皆在晋南。晋顷公十二年灭祁氏、羊舌氏后,六卿专权,晋室弱,相互间形成了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晋侯为防范逃亡华山的羊舌氏子孙勾结强秦对晋国造成威胁,赵鞅则侧重以应对六卿间的内斗,在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己的条件与形势下,约于公元前513年秋,在自己封地赵邑(即赵伊)境内破土动工建边秦城堡晋阳城。  相似文献   

10.
“作爰田”一词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是晋国在韩之战战败后为恢复国力而进行的一次变革。其最初在晋国实施的范围十分有限,主要是将韩之战中阵亡士兵原先拥有的土地重新分给其家属,以此获得“国人”的支持,进而使得夷吾(晋惠公)一派势力在晋国能够继续执政。  相似文献   

11.
从《今体诗钞》看姚鼐的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鼐诗学于乾嘉时期自成一家,其《今体诗钞》后世流传较广,明显体现出作者的诗歌批评特点。姚鼐评选诗歌重才力、尚奇警,以文法解诗、注重考据,并采用了圈点的批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字号、商号、商业名称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号、商号与商业名称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商事立法与理论上均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且直接影响到相关的企业名称纠纷案的处理结果。通过对各种看法进行分析,提出商业名称是指商事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完整名称,字号与商号涵义等同,均是商业名称的结构性组成部分的观点,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比较研究近年来状况活跃,在文言小说内部的比较、与白话小说的比较、新角度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外小说比较等方面,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为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在“文革”时期 ,诗人郭路生 (食指 )坚持独立的创作精神 ,继承了“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品质 ,思考现实 ,体现出人的自由意志。他的诗把审美的直觉与形象的感悟高度统一起来 ,成为新时期“朦胧诗歌”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5.
姑臧房是唐代皇室的远支,学界对其韶支系的校补集中在蒨之支系和行之支系,但有所缺漏,可据最新出土墓志资料加以增补:蓓之支系的义璹、义琛、义璋、义珙、义瑛、义琰、义琏各房均可补入子孙姓名及所任职官,行之支系的补入工作则主要集中在亨房和童房;姑臧房虔支系的校补工作在其子喚、晧、晓三人子孙中进行,喚支系的裒房、晧支系的仕操房、晓支系的玄运房、玄父房、玄挺房均可补入子孙姓名及职官.  相似文献   

16.
蜀汉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又于腹地江州设一都督,这是基于巴地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的考虑。首任江州都督费观出任于章武二年。因诸葛亮北伐需要,李福任都督时,江州驻军被抽调汉中,因江州无兵可领,李福罢江州都督职。虽然后因诸葛亮病死,北伐大军回撤,但边境的军事形势使江州兵仍不能马上回原地,这导致了自李福罢职到延熙初年邓芝上任间,江州都督是阙置的。  相似文献   

17.
清嘉道之际兴起的域外史地学,既是明末及清代前中期域外史地学的直接延伸,又是近代前夜中国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来袭的一种文化反应,俞正燮、萧令裕、林则徐、梁廷柑、姚莹等一批敏感士子,多方搜求外域新知,初步突破了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夷狄蛮貊”和“儒者著书但识九州以内”的陋见陈规,打开了“外窥”世界的“一牖”,为此后的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启了先河。  相似文献   

18.
瑶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分支复杂,自称、他称繁多,但其中布努瑶的来源应与苗、壮、侗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瑶族的称谓繁多,有必要进行分类,如以地名、服色、习俗等为标志,使研究对象的性质更为明确。历史上瑶族的称谓也颇多,反映出各民族间态度的变化,既有初始的客观记录,也有后来民族歧视的影响,有必要了解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有关唐五代笔记《唐摭言》的研究,自清代起始受重视,刘毓崧、岑仲勉、余嘉锡等先贤作出了卓越的努力。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材料的发现,对《唐摭言》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已经具备基本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与《水浒传》立意相反的《荡寇志》,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反动作品.本文从分析陈希真人物形象入手,探讨《荡寇志》的文化价值取向--儒道互补,并进一步探求其写作动因,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