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购统销政策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值得人们关注、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经济政策之一,它主要是由陈云提出来的,但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同和支持。毛泽东之所以赞同和支持这项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统购统销政策与毛泽东改造个体农民的思路相吻合,即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直接缘由是1952年到1953年粮食年度的粮食收购危机,这种危机的背后隐藏着国家与农民的紧张关系,而用合作化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毛泽东消解这种紧张关系的基本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30多年来一直实行“统购统销”.这一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政策越来越表现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财政上的一大包袱.因此,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购销体制作了重大改革,即把长期以来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改为“合同定购’.从这几年执行“合同定购”的实践看.“合同定购”这一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出台并强力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由此引起农民强烈的反应并形成农民与国家之间紧张的互动和博弈。这种互动和博弈主要表现为国家统购统销与农民自由之间的矛盾,高征购引发农民“粮食恐慌”的危机,强迫命令风导致农村干群关系尖锐对立。在农民微弱且坚韧持久的利益表达压力下,国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统购统销政策,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现双方的“利益整合”,冲突得以调适和纾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和博弈,不仅折射出国家尊重农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所做的不懈努力,也为当今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以下简称《选编》),收集了陈云同志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主持我国财经工作时所写的部分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和主张。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在增加生产的同时,相应地增加消费资料的生产的论述;关于基本“建设规  相似文献   

5.
陈云的“三农”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同志在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战略性建设和理论中,阐发了不少有关“三农”问题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研究陈云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全面发展,推进我国广大农民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陈云同志在主持和领导财经工作的过程中,有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他说:“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象我们这样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陈云同志的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合我国的实际,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决策论是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目的、决策原则都具独创性,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和建设,特别是对数次度过难关和实现战略转变,均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云非常重视三门峡水库建设,在该工程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比较慎重的冷静态度。在重大工程项目上马前,务必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广泛的讨论;工程项目上马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工程项目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吸取其中的教训。这是陈云在三门峡水库建设过程中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新中国的工业化战略与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完善过程基础上,认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的和无奈的选择;农民对粮食统购并非一直不满,统购统销政策改进和完善后,农民是理解、拥护和支持统购统销的;实行包产到户后,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统购政策仍在执行,但粮食产量却迅速大幅度增加,说明粮食统购统销限制价值规律、压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消极作用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刘明钢 《中华魂》2021,(3):47-53
陈云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37年年底到1945年9月,他在延安工作、生活近8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陈云先后主持中央组织部与西北财经办事处的工作,为党的建设与财经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是“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的简称。是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地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我国从一九五一年起,先后对棉纱、粮食、食用植物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凡是统购统销的物资,除了国家委托的企业有经营权之外,其他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经营。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物价,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打击资本主义的投机活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大体可以分为统购统销时期、双轨运行时期、初步市场化时期。虽然目前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 ,但是仍然可以看得见第一、第二阶段的政策印记 :粮食始终无法摆脱“口粮”的范畴 ;粮食流通制度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粮食流通制度依然是以牺牲粮食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设计的 ;粮食体制始终无法走出“放—管—放”的环循 ;粮食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关键要处理好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粮食的经济性质和粮食的社会性质的关系、粮食的支持保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经济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时期。作为“一五”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与实施者,陈云的种种经济主张、理论观点、工作方法及具体实践精神在“一五”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时间分管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参与有关民生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出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民生思想:应时刻注意为人民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应成为重要国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粮食问题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先考虑民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陈云提出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 大批冤假错案被平反,潘汉年一案的复查工作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陈云同志对潘案的审查工作非常重视。陈云和潘汉年在十年内战时期,有过两度共事的经历,他对潘汉年有着很好的印象,认为他是白区工作的好代表。解放以后潘汉年在上海的工作情况,特别是潘汉年在担任上海财经委员会主任期间,在处理上海工商界和“三反”、“五反”工作中的谨慎和稳妥的表现,曾受到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的关注。陈云同志觉得,潘汉年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党内了解他情况的同志并不多,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后,中央领导层中与潘汉年共过事的、还  相似文献   

16.
陈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今天,重温这一光辉思想,对于加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干部决定一切”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①“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②陈云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党中央一再强调,特别是陈云同志在全国党代会上指出粮食的重要性以后,发展粮食问题又被提上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但是,在放开、搞活和价值规律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方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粮食问题、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和统筹兼顾、综合发展等特色,为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5000亿公斤粮食目标与耕地资源保护之探讨文/彭珂珊一、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人类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充足的营养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权利。我国政府决定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集中财力、物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决策。这个问题,首先是由邓小平,陈云同志提出来的。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实现今后二十年的战略目标,必须由国家集中必要的资金,分清轻重缓急,进行重点建设。”本文仅就集中财力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主要途径,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