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移植《水浒传》里集中写武松的那一段故事,然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敷衍铺张开来。但是,由于该书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所以,在情节安排上,大量压缩、删减原书中武松的英雄事迹,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就有了看似细微实为重大的改变,即明显地对武松加以"矮化"。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以宋江、吴用、李逵等为代表的英雄形象系列,既弘扬了他们充满“侠义”、“忠孝”的主体人格精神,也揭示了他们的某些“暴戾”、“愚忠”的人性弱点,而后者恰恰是他们走上悲剧道路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古代僧人的撰述中有不少地方是对《文选》及其注本的引用,通过初步排比、爬梳相关材料,可以发现这些僧人撰述既有助于《文选》的传播研究,也为中、印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所写魏晋时期的僧人共有十九人,他们或学问高深,多才多艺;或能言善辩,长于品评;或睿智敏捷,富于创新;或广涉俗务,注重感情.这些描写,反映了佛学在魏晋,特别是东晋时期在中土扎根的历史事实,反映了魏晋僧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表明了上层社会精英一士族文人的支持参与,是佛学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的谶纬现象较为普遍,谶纬是其叙述者设置悬念的重要方式,主要有观象、相术、梦兆、谶语四种。观象表现为军师吴用通过观天象的方式预知未来行动的结局;相术则包括叙述者对于重要人物的相貌描写和"术士"对于某人面相所含寓意的判定;梦兆的主要形式是神鬼托梦,通过神降凡或者鬼显圣的方式托梦给凡人;谶语包括谣谶、诗谶、佛谶、道谶等。然而,上述悬念设置方式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各种方式并非只能单独使用,若适时综合运用,则更能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取得更好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和《水浒传》同属于庞大的中国文艺体系,且两者长时间在同一时间纬度下共同发展,不可避免地有所联系,主要体现在故事内容、叙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的直观显现上。这些联系都与一定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鲁智深与五座寺庙的六次结缘入手,考察《水浒传》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揭示文人佛教视野中的《水浒传》,如何在儒家忠义思想与佛教解脱理念之间求取微妙的美学平衡,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对佛教信仰模式的独特理解与精妙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小说史上,《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有两个非常独特的特征:一是女性形象的男性化,二是对女性形象的贬抑。所谓女性形象的男性化,是指《水浒传》中的女子往往性格豪爽,举止粗俗,鲜有温柔之态。她们的勇猛不仅胜于常人,有时甚至超过男英雄,例如一丈青就曾经打败矮脚虎王英。作者通过将女性人物男性化的描写,突出了她们的英雄气慨,与整个小说描写起义造反的大背景相符合,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另外,《水浒传》还写了一批恶女人,如为奸情而杀夫的潘金莲、与和尚私通的杨雄浑家等等。即使是受到歌颂的女性,她们的浑号也不雅,例如孙二娘被称…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眨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入、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关《水浒传》人物原型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均未涉及鲁智深。本文从五台山和相国寺僧人的武事活动入手,探讨鲁智深形象的可能来源,认为鲁智深的形象是创作者们充分汲取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素材创作出来的。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水浒传>对鲁智深武功(特别是腿功)的描写,认为这些描写都出自书会才人之手。  相似文献   

12.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唐语林》深受《世说新语》的影响,它不仅模仿《世说新语》的文体形式,还能够精准地把握《世说新语》的创作动机和文本意图,并结合时代内容进行大胆创变,使“世说体”小说在不违背“征趣”、“赏心”的原则下更具历史厚重感。  相似文献   

14.
继承和创新 ,是书法艺术发展无法回避的两大主题。文章概括总结了当前书坛的发展面貌 ,并指出了存在的六大误区 ,为书法走向真正的繁荣和超越书法历史高峰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的“油滑”写法不符合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学观念、趣味和标准,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突破了以往任何正统审美逻辑和方式。它直接影响和开创了“故事新编体”小说,丰富和滋养了“后现代”思想,促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概念。  相似文献   

16.
论文探讨了鲁迅创作视角的情绪特征、表现形态以及时空格局,并对其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初确立的僧官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治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套僧官制度,在僧官设职、铨选、职掌等方面,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僧官网络,并通过编制僧籍簿册,有效地管理了有明一代的佛教事务,使佛教一直成为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对乡土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鲁彦作为浙东乡土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立足于浙东这块热土,从人物形象上承传了鲁迅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既写出了在外来资本冲击下浙东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描绘了在此环境下人物意识形态的变化,大大拓宽了乡土文学的表现范畴。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早年学医对他以后的小说、杂文等创作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将从比较文学中科际整合的理论出发 ,梳理医学对于鲁迅创作的影响。鲁迅医学对他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话语、情节、创作思维、文化批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