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识思维经常把概念纳入单纯的主观性中理解,在此前提下把黑格尔的思辨概念理解为抽象概念的游戏。这些误解和偏见产生的关键在于没有对知性概念与理性概念做了区分,也没有内在地反思到思辨逻辑中概念的本性,更没有上升到思辨理性的高度来理解概念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因此,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比较系统的范畴理论,就可以厘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杨耕陈志良反思是以思维为对象的思维运动。从思想史上看,人类的反思经由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两种历史形态而在马克思那里进入到现代形态——实践反思。在马克思哲学的宏大体系中,实践反思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  相似文献   

3.
先验思辨逻辑是适用于超越对象——本体知识的客观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考察的是经验知识活动中的先验原理,因此可以被称为"先验知性逻辑",其根据是形式逻辑。而本体知识的必然性不来自于形式逻辑,而来自于黑格尔开创的思辨逻辑。思辨逻辑仍然需要有先验原理作为其客观必然性的保证,因此,先验思辨逻辑是思辨逻辑在主观反思活动中的客观性原理。本体知识的判断类型是"先天分析—综合判断",因此,先验思辨逻辑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回答先天分析—综合判断是何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理论创新的逻辑在于从一般的抽象论证和思辨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现时代的内部和历史表象的背后把握其特殊的时代逻辑,捕捉其潜藏于历史主体的历史活动之中并起主导作用的特殊原则。我国改革的时代逻辑是在批判和反思旧有原则的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它以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逻辑力量推动着时代合乎逻辑地向前发展。打破固有体系框架的封闭和束缚,走向涌动的历史生活,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是发展和创新唯物史观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韦春喜  张影 《船山学刊》2007,(4):140-142
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历史思辨:超越政治实用主义陈林本文的讨论基于这样两个前提:其一,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主要是以一种现实运动的形式存在的;其二,苏东演变之后社会主义思想界出现了一场广泛的理论反思。毫无疑问,如果没有20世纪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上的努力,社会主义远没有...  相似文献   

7.
在陆九渊的思辨结构中,当“心”设置自己的对立面——“物”以后,“物”还需要回到“心”那里去,使“心”与“物”达到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也便是“格物明心”的过程。于是,在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中,便展开了关于“格物”、“知行”等认识问题的论证。本文仅就陆九渊“格物”学说作一探讨。 倘依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是毋需通过“格物致知”的途径去体认“本心”的,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然而,当陆九渊在构筑其思辨结构时,“本心”不得不设置一个自己的对立面,这便是“物”。因此,如何使“物”与“心”消除对立,达到统一,便提出了“格物致知”的问题。所以,“格物致知”在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中,并不是多余和累赘,而是其构筑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反思性·合理性·真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学科。哲学认识论是一门对认识进行反思的学科。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如何反思”、“反思会引出何种结论”却是远没有得到澄清的问题。如果说在上一世纪人们尚可以这种状况自慰:“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依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①,那么,在当代,随着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发展而兴起的对认识的实证研究─—认知科学,已最后把旧的思辨哲学的唯一领地让渡给了实证科学,那种企图以思辨的哲学认识论取代认知科学(或科学认识论)的做法就…  相似文献   

9.
近代人们作过艰苦思辨的问题,常常会重新出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近代争论了百多年的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不仅没有失去时效,反而变得更有价值,成为近几年思想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因而反思近代中国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争论,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  相似文献   

10.
<正> “中介”是黑格尔哲学中一个基本的范畴.黑格尔对这一范畴不仅作了明确规定,而且他的中介思想在其思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黑格尔的中介思想,既有助于我们把握黑格尔整个思辨体系的精髓,也可以为当前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提供方法论的启示.但目前学术界对黑格尔中介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现象的描述太多,本质的分析太少,还没有真正揭示出“中介”范畴的实质及其在黑格尔思辨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阐释对哲学的一种理解。文章认为 ,哲学是对思想的思想 ,即对思想的前提、基础、方法的反思和追问。对思想的多维的追问 ,于是便有了哲学的多样性 ;对思想的不断追问 ,便使哲学不会有终结。哲学对思想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的反思。哲学通过对思想的反思来反思现实 ,从而也反思自身 ;另一方面 ,哲学又通过对思想的变革来变革现实 ,从而实现自身 ,这正是哲学、思想、现实三者之间的张力所在。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探解并进而揭示人类历史的演化机制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走向的讨论本身就是对当代思想的反思 ,是面对当代现实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和发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入分析黑格尔辩证法思辨结构的历史性和语言性问题,我们阐释了进一步探究其思辨结构秘密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在19世纪围绕着黑格尔辩证法思辨结构所作的全面批判,不仅为我们反思当代人类的历史性、语言性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不可回避的参照系,而且也为我们重新理解和解释辩证法自身的语言性和历史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于连的研究方法是迂回,即通过与西方文化完全异质的中国这个他者来反思西方自身,其中,西方和中国处于平等地位而互为他者,二者的差别在于一为哲学,一为智慧。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思想不重思辨、不切矛盾、不问真理、不求本质,只是在看似平常的无尽的言说中敞开意义而不追求有体系的理论建构。其哲学与智慧的区分及其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学的构建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治东  卢传斌 《理论界》2004,27(6):114-116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辨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辨,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15.
徐警武 《学术论坛》2005,(12):201-203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上重问题探讨、轻理论构建;研究体系上重学术自生、轻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上重定性思辨、轻实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应实现范式转换:由经验总结转向理论创新、由注解论证转向批判反思、由学术独创转向学术开放、由“一种语言”转向“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6.
陈远宁 《船山学刊》1994,(2):161-173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会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貌,也无法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而由于与道家思想相比,佛教思想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更精致的思辨结构,对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更大,所以,对佛教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佛儒两家思想既相互汲取又相互排斥关系的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既是知识,也是思想。从思想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有助于中国文论的整体自觉。中国古代文论思想性包括学科、学术、文化和社会维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反思与拓展中,这些都有体现,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中国古代文论学科话语已经进入了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新发展态势,即后古典范式转型。在这一范式转型中,知识学、方法论、价值观、精神性构成其核心内容,学科反思、学术反思、文化反思与社会反思构成其主要方向。从知识到思想的后古典范式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以及文化复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欢 《南方论刊》2022,(12):94-96
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自建思辨能力测试框架,依托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活动,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模态测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思政素养,培养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直接立足于人类现实的社会存在,不仅超越了先验反思的普遍历史观念,而且颠覆了绝对思辨的世界精神王国,最终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现实历史规律。因此,回溯康德先验历史哲学的界限,把握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的完成,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历史科学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超越,是一条通达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