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时期,以韩愈为代表的古诗文革新十分兴盛.在诗歌方面,韩愈因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不因循守旧,从而使其创作有了个性化风格,别开诗界面目.韩愈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其中尤以怪怪奇奇、险奥隐晦的诗歌著称,形成了险怪奇崛的审美风格.对韩愈诗歌的"怪奇"风格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韩愈诗歌的特殊风貌,而且对"怪奇"风格本身的特点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陌生化语言的运用、新奇的意象、以文为诗三个方面是韩愈诗歌怪奇的风格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怪奇"诗风是唐诗风格中重要的一系,其形成与道教的影响有关.中唐诗坛表现出的尚"怪奇"倾向与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念相异,而与此时期崇道的文化氛围紧密相联.中唐道教文化中鬼神观念的凸现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对一些诗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及其诗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道教"齐物"与"颠倒"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诗人"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道教语言植入诗歌是中唐诗风"怪奇"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惠缙 《东南学术》2012,(1):245-254
同题群咏是指对同一诗题、题材或事件集体进行吟咏。民初遗民诗词同题群咏对象多样,表现形态各异。主题思想总体为抒发遗民情怀,具体表现在遗民情结、隐逸思想、志节追求和颂寿怡情之乐四方面。在艺术特征上,有明显的意象指向性,重点关注主题意象、典故意象以及意象扩大、意象转换等;题咏方式区别于通常的诗歌唱和,以共鸣,或有感而发,或借题发挥形式出现,部分群咏诗词时间跨度长。民初遗民诗词的同题群咏既是对传统诗歌唱和的继承,也是文学抒情表达方式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如碧 《云梦学刊》2007,28(4):45-48
《庄子》和屈骚都以繁多的意象著称,大量的意象形成意象群。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一者不避恶俗,一者尊崇高贵;一者以天然为美,通过“道”连结在一起;一者以修饰为“美”,通过情感联系在一起;一者以主观创造者居多,一者多是楚文化的产物。这些区别是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价值体系和创作心态等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意象"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青 《江淮论坛》2005,(4):119-125
在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小说中,不只一位作家在不止一篇小说中涉及儿童.儿童作为小说家作品的一种文学构因,它在文本间反复出现或普遍发生的某一类转化方式、某一种象征或隐喻意味、某一个角色的呈现形态就构成了文本间的儿童意象.本文以莫言、苏童、迟子建、王安忆四位小说家的作品为主,分析了当代小说中几种儿童意象的构成"成分"、它们得以形成的依据、小说家对经验儿童的现实和关于儿童的文化想象进行诗学转化和运用的原则以及同一儿童意象群在不同作家那里发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瑛 《北方论丛》2004,(6):32-34
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送别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对他者的诠释实际上直接揭开了人们对自我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如果说自我或主体性正是现代性哲学的主导性话语,那么,他者就既不是作为边边角角的“其余”(other,etc)(这正是他者理论要解构的对象),也不是所谓对异域的观“奇”(“奇”“怪”正是“自”以为“是”的反应),而恰恰是  相似文献   

8.
田义勇 《兰州学刊》2007,(12):120-122
水意象的大量运用是孟浩然诗集的一个显著现象.这既与他的现实游历有关,也与他的思想心态密不可分.水意象的这种频繁使用对于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见,水意象是孟浩然诗歌的核心意象.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建成的艺术殿堂.梧桐,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通的树木,但从意象初创时期的<诗经>一直到清词,"梧桐"意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具有富贵、祥瑞、爱情、愁苦等审美意蕴.在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文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用来烘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不同的抒情主题.  相似文献   

10.
释“庸态”     
据《史记·屈原列传》,知《怀沙》为诗人绝笔。《怀沙》云: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自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均失解。王逸云:“言邑里之犬群而吠者,怪非常之人而噪之也。以言俗人群聚毁贤智者,亦以其行度异,故群而谤之也。”又云:“庸,厮贱之人也。言众人所谤非杰异之士,斯庸夫恶态之人也。”后世治《楚辞》者多宗其说,无新阐发,实非。  相似文献   

11.
谭勇  王宗燕 《阴山学刊》2009,22(6):47-50
明代中后期,士人出现了一股新的动向,即普遍存于这一时期的狂怪之风。这些狂怪之人在文学创作上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且在题材的选择倾向上又显得别具一格;这群狂怪之人在创作作品的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独特的行为表现,又进入了当时其他文学家的创作视野,纳入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形成了新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史宏云 《晋阳学刊》2012,(4):140-141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由一个意象或意象群可以构成整体意境. 周积寅论述题画诗:"题画诗之所以出现,乃是诗人见到了画家的画而引发出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1]题画诗是以画作为对象来创造意象,就其内容来讲,因所画题材不同其题画诗内容也不同,山水画题画诗多以写景为主,人物画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题画诗则以状物为主.  相似文献   

13.
韩国诗人郑芝溶被誉为韩国现代诗歌之父,于1941年出版了其第二本诗集《白鹿潭》,学界以此为界称其之后的诗歌为后期诗.《白鹿潭》收录有25篇诗歌与8篇散文诗,若说前期诗集着重凸显"大海"之意象,而后期诗则倾向于"山"之意象;诗歌形式上,散文诗的比例增多,汉字和古词的运用亦占据较大比重.郑芝溶的自然诗本质上有别于韩国传统的自然诗,形式上虽保有儒家山水诗的特点,但是作为接受过新文化洗礼的诗人,郑芝溶的诗以对古典诗歌意象或接受、或扩延、或转化的方式不断适应现代诗内在的变革诉求,使古典意象在现代传承中成为创新的酵母.  相似文献   

14.
称谓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因此英汉称谓也就难免体现各自语言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操不同语言的两个民族人民的情感.称谓是人们日常交际生活中应用最为频繁的话语之一.根据使用范围,称谓可分为面称呼语(direct address)(以下略作面称)和他称呼语(indirect address)(以下略作他称).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对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使用的面称与他称并不总是一致.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谈话中涉及之人选用不同的称谓会产生各种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各种不同的交际目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罗杰·布朗曾指出的那样,"有时某个代词的选择明显违反集团规范及说话者平时的习惯.这表明说话者的某种情感或态度,就好比两人之间的称呼变动一定意味着他们相互之间态度的变化."(Braum,Friederike.1988).  相似文献   

15.
“悬隔判断”是现象学的重要方法论,它意在通过事物现象的“悬隔”获得新的思维理解。意象是诗歌的精气神,它的恰当选取和内涵诠释都离不开诗人或诠释者的能动思维。以庞德诗歌意象为例探讨悬隔判断对于意象选取及诠释的意义,同时亦指出中国古典意象诗对庞德意象诗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四种意象,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四种观点.但笔者以为,作为其晚年的作品,阮籍在这里所做的,极有可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总结."士君子"、"隐士"、"薪者"三者则是代表了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大人先生"则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而矛盾和苦闷之情,则充满着阮籍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称其他持不同见解的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便指不合儒家学说者为异端。《抱朴子·论仙》云:“古人学不求仙,言不语怪,杜彼异端,守此自然。”把求仙语怪,亦算作异端。后世便泛指不合正统者为异端。异端对于上统思想、学说是反抗,是叛逆,也是种革新。当一种思想、一种学说成为正统后,它是强大的,同时也变成僵死的,开始向反面转化。而异端则以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允。J造性的面目出现,向正统冲击、碰撞,从而产生耀眼的光彩。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异端便成为创新的一种动力,给文学园地不…  相似文献   

18.
西汉诏策多为帝王自拟,且诏策的风格与帝王的行事个性颇相符契.西汉诸位皇帝的从师问学情况,除高祖和文帝,其余皆史有详载.西诏诏策的内容及风格与帝王的经学接受有关.帝王接受的经学观念不同,诏策内容亦随之发生变化.帝王对经学所持的态度不同,诏策风格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以“味”评论文章,形成了研究文学审美风格的奇味论。柳宗元的“奇味”是一种风格论,它是指文学的审美风格,是对文学审美风格的总体概括。柳宗元的奇味论倡导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主张新颖别致的创新性风格,反对险怪艰涩的风格。同时柳宗元的奇味论在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中最为崇尚壮丽的理想风格,背后寄寓着国家强盛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儒家思想演进中的重要人物,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在唐代儒释道并举的时代氛围中,他的世界观、他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他的散文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而他的诗歌创作则受到道教的深刻浸染。大量的道教意象进入他的诗歌,丰富了其艺术的表现力;道教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诗歌创作中追求奇、险、怪的特色的形成;韩诗的浪漫色调、韩愈偏向古体的创作选择也与道教有某些关联。研究韩愈的诗歌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韩诗与道教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