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进行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阻击了沿津浦线南北对进的日军,并合击徐州之敌,于1938年4月上旬,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广大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流血牺牲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及八路军战略配合的结果。但也和李宗仁对战役的正确组织指挥和善于团结各军奋战分不开的。 1937年10月20日,李宗仁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第五战区当时担负津浦线作战任务。由于上海会战紧张,李宗仁被蒋介石留在南京参与上海战事,直至11月中旬,上海沦陷后,才匆匆赴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军队同日军在长沙先后进行了四次会战,特别是从1941年12月23日到1942年1月16日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极高赞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这场战役的胜利着实来之不易,分析这场战役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第九战区正确的作战方针、将士的浴血奋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三个方面就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4.
1940年5、6月间,园部和一郎率侵华日军第11军向湖北枣阳地区、宜昌地区发动了一次强大攻势,实现了其占领宜昌的战略目标,史称“枣宜会战”(日军称“宜昌会战”)。“枣宜会战”是继武汉会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持续时间长达近两个月,双方投入兵力多达50余万人。由于重庆军委会及第5战区对日军的战略企图判断失误,战术指挥失当,宜昌陷于敌手。宜昌的失守,造成了中国抗战更为艰难的形势,是8年抗战中蒋介石景感危机的一次战役。①“枣直会战”的发生是日本对华总政策与国际形势的急遽变化相互演绎的结果。1938年秋,“以攻占汉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大捷何丽萍1938年3月14日一4月15日,在中国鲁南以台儿庄为中心,中日两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抗战以来较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台儿庄战役。中国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指挥20万兵(中日双方在津浦路南段淮河一线对峙的兵力均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6.
<正>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或鲁南会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从一九三八年三月上旬开始到四月上旬结束,其间包括临沂防守战、滕县保卫战和最后的台儿庄决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震惊中外的辉煌胜利。这对于消除“恐日病”,提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1944年冬天的桂(林)柳(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继桂南会战之后中日两国军队在广西境内进行的第二次大的会战。这次会战,日军投入兵员之多,作战区城之辽阔广泛,战争对广西造成的破坏,都远远超过了1939年年底至1940年年初的桂南会战。并且,桂柳会战是豫湘桂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豫湘桂战役则是中日八年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其规模之大,较之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著名战役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  相似文献   

8.
1938年3~4月,汤恩伯率精锐部队开赴鲁南,参加由国民党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由于私心杂念和派系之争,汤恩伯置大局于不顾,先是拒不遵命增援,导致滕县失守;继而将部队隐伏山区,按兵不动,致他"枣峄计划"化为泡影;后又抗命不从,未能与孙连仲部队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使台儿庄守军伤亡惨重;及至总攻开始之后,汤恩伯再施故伎,拖延避战。由于汤恩伯一再消极避战,贻误战机,作为主力部队的第20军团末能发挥应有作用,整个台儿庄战役的进程至少被延误一周之久。  相似文献   

9.
<正>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战役后,中国军队所进行的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胜利的保卫战、防御战。据有关史料记载,中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日本侵略军约二三万人,中国军队近20万人。直接参加这次重要战役的中国军队,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会战工委在冬季政治整训中,在党员、干部、职工中间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会战政治部布置战区文工团排练演出歌剧《白毛女》的任务,就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可以说,歌剧《白毛女》以及其他一些歌舞说唱节目的巡回演出,极大地鼓舞了会战干部职工的斗志,使他们树立了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艰苦奋斗一辈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38年春中国军队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在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正确指挥下,中央军和各地方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取得的。时中央军系统的汤恩伯第20军团所属关麟征部第52军作为主攻部队,先奉命在台儿庄东北方面侧击南下日军,配合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正面的防御战,后又南进驰援袭敌侧背;协同守军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使进犯台儿庄之敌陷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中,为这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底日军占领华北和京沪杭地区后,即把攻击目标转至华中,其战略企图是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把华北和华东联结起来,尔后全力会…  相似文献   

12.
1960年到1963年开展的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得益于社会动员的成功开展,其主要动员内容表现为宣传动员、行动动员和组织动员三个方面。石油会战中的社会动员对我国石油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次大会战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产生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大庆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上高会战述评邹耕生1941年春天,在江西北部上高地区进行的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胜仗。国民党方面称为“上高会战”,日军称为“锦江作战”或“邪阳扫荡战”,对这一战役,国民党作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报道,并就其战果、战略战术、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大庆石油会战的史实为依据、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石油勘探东移战略为会战提供了前提、党的群众路线为会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党中央赋予了大庆石油会战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了会战的力量、党的各级组织领导是会战胜利的保证等方面,论证了大庆石油会战胜利的根本经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一根本经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皓 《晋阳学刊》2014,(4):37-51
南口会战在华北抗日正面战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战展开前,蒋介石以第13军、第17军、第68军构成三位一体和实行察绥一体的防御体系,迫使日军进行南口会战。会战展开后,蒋介石指示和鼓励汤恩伯固守南口,指示傅作义和刘汝明配合攻取张北;前项部署较为成功,后项计划未能实施。日军正面攻击南口未得逞后,乃从察北插入攻击张家口,截断平绥线。蒋介石乃实施三步计划,先是鼓励固守南口,接着指示反攻,继之部署撤退。蒋介石部署南口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平绥线的作战牵制日军速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尽管蒋介石未能调集充足的兵力,也未能解决指挥系统混乱、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之间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南口会战,华北抗日正面战场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一年的上高会战戴佳臻一、上高会战的历史背景上高会战发生在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进入英德决战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在太平洋发挥其独立性的助战作用,妄想尽快结束中日战争,以便解脱主力去发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7.
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活动,会战时期唯一的官方媒体是《战报》,其不仅报道战时的国家精神、会战动态、战区生活,同时也刊发了大量的歌曲作品及音乐活动、文艺汇演等艺术动态,从《战报》的音乐创作、艺术活动报道可见会战时期战区人民的精神状态与音乐生活的变迁,也可见大庆在那个时期的区域音乐生态,以及音乐创作与音乐生活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冬梅  许述 《理论界》2013,(9):131-134
淞沪会战不断升级扩大,是中日双方作战意图及能力不断博弈的结果。其中,沪宁地区举足轻重,双方志在必争是基本性原因。南京政府居于会战扩大的主导地位,其希望通过在外国利益集中的上海与日军作战以争取国际干预,达到以战略促政略的目的,这是促使会战扩大的政治性原因。蒋介石意图通过扩大华东抗日第二战场,牵制华北日军是军事性原因。日本对中国的抗战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被迫逐次增兵,成为会战扩大的推动性原因。  相似文献   

19.
廖磊、李品仙在安徽武汉会战,自1938年6月初开始,敌我双方在武汉外围作战历时将近五个月,终于以同年10月26日被日寇占领武汉而告结束。此时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军撤至湘北及鄂西一带;在长江北岸的部队,撤至湖北荆门、襄阳、樊城、随县、枣阳一带,桂系部队,被分割为两块,一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李品仙第十一集团军,设司令长官部于樊城(其中桂军只有一个军,即八十四军,军长覃连芳),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会战物语》这部系列报告文学,是对油田会战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作者以会战时期部分典型的文化景观符号为题目,抒写了十余个会战时期的历史片段,展示了石油人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突出了信仰的力量,在一定层面也展现出这种信仰的文化构成因素,并且指出了会战精神传统对现实社会社会主义信仰发展的现实意义。文以载道,这部作品所弘扬的精神,必将穿越时空,引导社会大众在困境面前勇于实践、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