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梳理吴冠中先生绘画艺术的成就,剖析他理论创新、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尝试分析他运用中西不同手法在绘画中表现的形式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艺术理论的内涵及吴冠中先生绘画中传递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作为我传统绘画的重要方面,在色彩领域的高度艺术成就,长期来并未得到足够的评价和重视。敦煌壁画大量的色彩杰作以精美的色彩结构形式展现出我传统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效果的规律性无不显示出高度艺术审美价值,然而色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却倍受“冷落”,在我传统绘画的理论与实践中似乎被当作是个“弱项”,长期来存在着对色彩的“轻视”与“淡化”的观念倾向,色彩几乎被视作“非传统”的“洋货”,归“西画”和“油画”所有,观念上被排斥于“传统”的“正宗”之外,满足于“笔墨”的传统优势,形成了一套“重墨轻色”的“传统”观念,在技法理论上似乎也被圈定在“笔墨”、神、韵”的范围以内,本文以为这种观念倾向势必将限止传统绘画的正常发展。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形式因素(即“形”与“色”)之一,在、中西绘画的发展史中一直据于重要地位,然而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传统绘画注意重色彩的“形式法则规律”的探索,属“装饰色彩”学,西画注重色彩“自然变化规律”,属“写生色彩”学两者各有自己的形式优势,具有同等重要的美学价值。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传统色彩而妄自菲薄,也不应固守“传统”之法而永不更易。  相似文献   

3.
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似乎面临一片迷茫,出现了人类选择的“新纪元”。莫道宏依据当今“资讯社会”的特点,果敢打出“资讯绘画”这一品牌,用他的实践、他的作品、他的理论、他的观点, 来解读自己推出的这种形式,它很可能像风过湖面,吹皱一池春水;也可能像巨石投掷水中,产生轩然大波,有人赞同, 有人附和,有人反对,有人不置可否。不管哪种结果:连锁反应绵延不断,还是波平过后复归宁静,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作  相似文献   

4.
诗画相通,古今中外均有学者论及。闻一多先生在《致闻家驷》中明确地说:“我学美术是为了帮助文学起见的。”果然,他既成为深有造诣的画家,又是个卓有成就的爱国诗人。他不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倡导绘画美,同时,在自觉地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引进诗歌领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历来不少评论家对他诗中绘画美的特点作了不少论述,但多偏重于色彩方面,而对其诗的“廓线”和“布局”淡及甚少。闻一多在不少文章中多次借用“廓线”“布局”这些绘画艺术上常用的概念来谈诗的问题,这就明显地看出他对诗歌词藻描绘形象的要求不单指色彩要素,廓线和布局同样包括其中,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的绘画艺术理论中的仿古主张包含了对“师古人”和“师造化”的独到见解,并将这一主张成功地运用到他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董氏的仿古主张是他绘画艺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他“师古人”和“师造化”的理论,重新认知董氏绘画艺术中仿古主张中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华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画理论家,他把绘画界定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强调绘画应肇始自然,作画要心意结合、“意到笔随”。针对绘画创作的程式问题,他认为应该敢于寻求一种理想的“自适”状态;在绘画的立意和评鉴上,他提出了“骛关则离真,求真则失美”与“以不关为关”的审美理想论。  相似文献   

8.
庄子“吾丧我”思想是《齐物论》全篇的精神内核,对于当前的绘画创作与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性。首先,分析历来学者对于“吾丧我”的各种解说,力图准确把握其含义。其次,回望西方绘画创作历程,分析西方绘画创作与“我”之间的各种关联性。再次,比较庄子“吾丧我”思想与海德格尔的“无蔽真理”观的相通性。最后,运用“吾丧我”思想解读法国绘画大师保罗·塞尚的绘画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9.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10.
装饰绘画是介于绘画和图案之间的一种边缘艺术。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从装饰绘画开始的。早期的绘画史也就是装饰画的发展史。绘画重“形”,即形象美,装饰绘画强调“神”,即形式美,它的构成核心是夸张与理想化。如何创作一幅优秀的装饰绘画作品,首先要从学习和掌握它的基本要素开始。文章就装饰绘画的构图形式、造型手法、色彩表现等基本要素的特点做了阐述,从而使装饰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胸无成竹”体现他对前人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无古无今之画”,“各有灵苗各自探”,“以书之关纽 ,透入于画”等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五九年,我国诗歌界曾就新诗的形式问题展开过一次讨论,主要集中在新诗要不要有些限制和怎样限制的问题上。 我赞成新诗要有些限制。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没有限制。没有限制,就没有艺术。艺术的自由是从限制中求得的。拿绘画来说吧,不管画什么,总要平涂在一个不大的方框里,画面上的东西无声无嗅,也不会活动,这还不是限制吗?但是,绘画的特长正是从这些限制中发挥出来的。高明的画师,不但能以“尺幅”表现“万里”,以“平面”表现“立体”,还能“画”出声响,“画  相似文献   

13.
“抽象性描述”是绘画艺术表现手段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在凝固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表现手段。考察这些表现手段中“抽象性描述”的表现形式,便可以从造型艺术质和量的规定性中,确定“抽象性描述”的应用范围和美学位置;考见“抽象性描述”在绘画创作中的存在价值和地位;明确“抽象性描述”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画论著作。此著以书画同体之说论画的起源;在绘画发展论上,张彦远既论政治与绘画的关系,又论画家的师承、发展,对山水画史颇有见地;关于绘画功能论,他发展了以政教为核心的“鉴戒说”,又承认新兴的山水画可以“怡悦情性”。他重新标举谢赫的“六法”,尤对形神关系及相关技法阐述己见。他的“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等看法,体现了庄子的艺术精神,参与了“儒道互补”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可视性”是指文章所写内容如锦绣、绘画、器物雕饰一般具有视觉呈现的功能和效果.刘勰关于文章“可视性”的论述与他感观形式审美批评的理论风格密切相关,亦受当时的“形似”文风影响;从根本上讲,扬雄的心声心画论及中华美学“目观为美”的观念是刘勰文章“可视性”思想的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习绘画的女孩,每天早上都要画一次初升的太阳,她说那是零的起点。“昨天的败笔,我留给昨天,今天我又开始新的起步。”她最终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画家。她的美术作品多次远传到海外。球王贝利的一生进球无数,当记者问他“你觉得哪一次的进球最精彩”时,他高声回答:“下一次!”是的,在球王的心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  相似文献   

17.
我从学校毕业后,我的老爸就开始跟我唠叨:“你怎么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搞什么销售呢?那能有什么出息?”其实也不怪他,我是上海诚信学院装潢系的毕业生,在专业学习时期就取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踏进诚信学院的大门之前,我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也就是说,我在学校学的是绘画专业,我对绘画的热爱曾使我发誓说,一定要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个名堂。在真正踏上社会后,我才发现:这竞争中的残酷和刻不容缓的前进速度是我天生“残缺的双腿”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重,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艺术中的精华,与西画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她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性绘画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她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通过对“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绘画的文化精神,也能更好地区分中西绘画的差异,读者能从中体味到形成这一独特绘画形式的根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诗是一种美的艺术。闻一多是一个“爱美的诗人”(《红荷之魂》)。他始终坚持对诗美的执着追求,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美学原则;“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中之一。而“三美”之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的还是“绘画美”。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它们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美学史上,曾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精辟见解;不少优秀诗人也以此为潜心向往的艺术境界。诗歌发展到了现代,它与绘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