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竹溪县委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15.857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5540人,平均每年减少2.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2%。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我国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我国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分析康晓光一.我国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978—1985年,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下降了50%,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的31%下降到14...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年均以9.6%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仅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例,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99年的3200万人,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减贫速度明显放慢了。到90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日前在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3%,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6年的3550万,占农村人口比例从6.7%下降到3.7%。6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1052万,平均每年减少175.33万人。  相似文献   

5.
向贫困宣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要泊除贫困”。为此,我们已经作出了极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6500万人,由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4降低到1/20。但是任务仍相当艰巨。在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脱贫致富机制。一、贫困地区脱贫致立面临的艰巨任务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由于经济、社会、历史乃至地理、自然方面的原因,仍有部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迟滞,一部分人处在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6.
数字舆情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28-29
正贫困人口据国新办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成功减少了3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7%下降到8.5%;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38元增加到5389元,年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照我国扶贫标准,目前还有8249万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标准还有2亿多。全国有12万个贫困村、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  相似文献   

7.
胡鞍钢 《决策》2000,(12):4-6
“九五”期间,全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1.4908亿人减少为1.1773亿人,净减少3135万人,下降幅度为21%,即在短短四年内正规部门(指正式在职职工)人数下降了1/5,其中国有单位人员减少了23.9%,集体单位人员减少了45.6%;与此同时,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就业人数增长了117.1%,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54.7%,三资企业就业人数增长了19.3%。正规就业人数比例明显下降,1995年职工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8.1%下降为1999年的56.似,下降了2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2689万人,集体单位净减少1435万人,合计净减少4124万人,下降幅度为28.8%。若扣除离退休职工605万人,在岗职工人数净减少2530万人,这是下岗分流的主要人群。平均每年下岗职工人数为633万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60年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空前的成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联合国2005年统计,世界减少贫  相似文献   

9.
王洋 《决策》2011,(8):I0010-I00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1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减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举例来说,从1980年到2005年,日消费不超过1.25美元的贫困差距指数从39.26%下降到3.95%,日消费不超过2美元的贫困差距指数从59.27%下降到12.22%。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和工业化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快速跃升,现已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三位,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50):26-26
国务院扶贫办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政府将启用新的扶贫标准,取消现行绝对贫困人口与相对贫困人口的区分。由此,中国的扶贫对象将由现有1479万人增至4320万人。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低到2006年的2 148万人。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是农村返贫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返贫问题,对巩固我国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差距更为明显,1978年东,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的121.53%,81.95,67.28%;1998年东,中,西部国家内生产总值分别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水平的179.04%84.32%,66.075。国土面积占全国56%,人口总数占全国23%的西部,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5%,与1978年比较,下降1个多百分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引起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的城市经济和传统的农村经济并存,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西部的城市化和农村非农业的发展滞后,因而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城乡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每周一图     
《领导决策信息》2011,(48):26-26
1985年,我国开始制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是206元人民币。之后,扶贫标准分为两项,即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2008年起,两者合一。2011年11月.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调整为2300元,以此标准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28亿人。横向比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减少217万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600万人。与此同时,中国也由一个基本上没有外资(主要指FDI,即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国家一跃而跻身于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接受国行列。2003年,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评估我国农村贫困的方法,并使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几种贫困指数,对我国农村贫困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说明,在绝对贫困线之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目前大约为25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大约为3.1%,如果使用所选择的相对贫困线,则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都显著增加。同时在所考虑的几种贫困线之下,所有贫困指数都趋于上升。这说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持续朝严重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从能力贫困的视角对贫困的内涵做了新的阐释,为新时期我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我国的贫困治理问题呈现出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而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贫困则呈现出能力贫困大于物质贫困的新特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存在着健康生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教育能力等多维贫困问题。因而,应构建多元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体系,建设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治理意识和能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能力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照我国2009年确定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4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陈宗胜  沈扬扬  周云波 《管理世界》2013,(1):67-75,77,76,187,188
借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本文利用历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分组数据,绘制了农村最低收入户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分布图,详细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状况。研究发现,在农村绝对贫困逐步得到缓解(但最贫困人口数量似有所上升)的同时,相对贫困状况日趋恶化;贫困人口持续减少的"表象",主要是由于其测度标准即贫困线绝对值长期保持不变,或其增幅阶段性放缓造成的。换言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是由于测量贫困的相对数值相应地下降,才保持了贫困率的逐步下降。对此,本文建议重视相对贫困问题,设定"相对贫困线"为贫困度量的另一把尺子,以便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