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年年初,我家买了新房子,丈夫把公公接来和我们一起住,一家大小也好有个照应. 每天晚饭后,我们一家子都围坐在客厅看电视.看着看着,产生分歧了:公公爱看戏剧,女儿爱看动画片和游戏节目,我爱看电视剧.老公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大家看什么,就跟着看什么.一般而言,总是女儿说了算,于是一家子就跟着她看《蓝猫淘气三千问》什么的,看得公公直打瞌睡.  相似文献   

2.
正假期里,女儿只想着看电视,让她看书就说头疼、肚子疼,吵着要睡觉。看着女儿沉迷电视,既对健康不利,又荒废学业。看电视,能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如果孩子长期迷恋电视,势必会影响大脑思维和视力的灵敏度等。思来想去后,周末我抽空去了趟图书馆,给孩子借了两本适合她读的书。拿到书后,我先挑了一篇写孩子做事可得到报酬的小文章,读给女儿听。两分钟左右我就读完了,女儿一看这么快就读完了一篇文  相似文献   

3.
老尹的女儿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无奈中无所事事地度过一年半后,不顾父母的反对,跟着几个要好的女友到南方闯世界去了。那边有几年前先去已站稳脚跟的朋友,答应好好照应她们。但老尹两夫妻却为此而忧心忡忡,尤其是老尹,平时喜欢看报看电视,看到外面的世界车祸多,人贩子也多,开始几天总是担心女儿在路上会不会有什么事情,直到女儿到达目的地打电话回家才好一些。可是过后女儿较少写信或打电话回来,他又变得烦躁,坐立不  相似文献   

4.
婆婆的秘密     
正18岁那年,痛她、爱她的母亲因一场车祸去世,她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23岁时,她依依不舍地告别父亲,嫁到邻村。婆婆视她为亲生女儿,因为婆婆只生育了她丈夫一个孩子,很想能有一个女儿,但未能如愿。第二年,她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的日子温馨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女儿刚满两周岁,公公便查出了肝癌晚期,顷刻间,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灰暗。不到一年,公公就永别了这个世界。婆婆执意要外出打工,她坚决不依。孩子这么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我婆婆患了轻度脑血栓,她的情绪很不好,常常哭闹.我公公一改平日里暴躁的大男人脾气,很耐心地照顾她.一年多来,婆婆的病情没有什么好转,但也没有加重.一家人悬着的心刚刚放下来,公公又患病住院.而且他这一住,就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6.
张远山的这本书没有读完.这种书是很难读完的. 因为我没有周实那么潇洒,我是十目一行的看,看得琐碎,而且在电脑屏幕上看,确实很伤脑筋.看的都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怕越看越不懂.看的时候,里面有很多考据,看着看着就不懂了.这要学问,要真实投入.  相似文献   

7.
最深处的爱     
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变得谁都不认识了,外孙、孙女,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有一天她失踪了,我们全家都急得不行,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在郊外找到了她.可她一个劲嘟囔为什么要带她回来,她要回她自己的家.我们都十分痛心,原本那么疼爱我们的外婆不见了. 唯一庆幸的是她还记得外公,有时睡在床上,双眼无神地看着天花板,嘴里就喊着外公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薛涌 《家庭科技》2011,(5):10-10
圣诞节一大早,11岁的女儿像往年一样,兴冲冲地跑到圣诞树下打开自己的礼物。等我醒来,她第一句话就问:"爸爸,那本《波西杰克逊》真是你送我的吗?""噢,那当然算是我送的。不过是妈妈挑的。"妻子经常和女儿交流小说,知道女儿最喜欢什么,我则在这方面一概不懂。难怪女儿拿到礼物一眼就看出来。这使我联想到一个讲贵族寄宿学校孩子生活的电影。  相似文献   

9.
读剧一得     
<正> 我象许多人一样,很爱看戏。我生长在无锡农村,从小就看滩黄,这种草台班演的戏以后就发展成为锡剧。到十二、三岁时,我跟着大人到附近市镇上去看戏。我以后到无锡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才有机会看到话剧;田汉带南国社到无锡来,就在三师大礼堂演出《南归》、《古潭的声音》和《苏州夜话》。在这期间,我读了一些“五四”以后的创作剧本和翻译剧本,还有标点铅印的《西厢记》之类。当然,我还爱看其他新文学作  相似文献   

10.
正总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好奇心对号入座:和朋友出去吃日料,一阵美食评鉴后,欢天喜地地点了一盘寿司。正当吃得美滋滋的时候,邻桌的乌冬面上了!看着邻桌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顿时觉得面前的大米索然无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是看到大人吃东西就眼馋,不管什么东西总要闻闻、舔舔,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我们视力发育到能看清眼前事物开始,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内驱力——好奇心,就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我婆婆患了轻度脑血栓,她的情绪很不好,常常哭闹。我公公一改平日里暴躁的大男人脾气,很耐心地照顾她。一年多来,婆婆的病情没有什么好转,但也没有加重。一家人悬着的心刚刚放下来,公公又患病住院。而且他这一住,就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2.
黑米 《快乐青春》2009,(7):158-158
所有的动物见到我们都要仰头。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我们感到尊贵,俨然自己就是皇室的成员。 不过,太高了也会带来麻烦,看一眼脚下的大地都很困难。如果一只老鼠钻到脚下,我们的脖子就得跟着绕圈子了。这样,做起事来,心里就没底没数。  相似文献   

13.
案例"我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了,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是学校在外地,我们很不放心。"一位母亲跟心理医生说。"您不放心什么?还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情吗?"医生问。那位母亲沉吟片刻后说:"我最担心她谈恋爱。她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现在好多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住在一起。要是不成,女孩子不就被白占便宜了吗?""看得出来,您是一位细心的母亲。您女儿对谈恋爱是什么态度?""她表示不会谈恋爱,但谁知道呢?她拍毕业照时,还和几个男生单独合影呢。  相似文献   

14.
女儿识字     
女儿刚满两岁,我们就买了识字卡片教她认字。可没教几天,她不愿学了。 有一天,邻居家里人在一起玩扑克,女儿在旁边看了也吵着要玩。我们灵机一动,带她回家后,拿出识字卡片,对女儿喊:“咱们也来打牌喽!”女儿兴致很高地问怎么打,我们靠诉她有字的那面是正面,有图案的那面是反面,打出的牌必须是认识的字,而且要说出来,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一下图。  相似文献   

15.
看或被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就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场观看?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处于什么关系?透过我们的观看,呈现的是自己文化的影像记忆,还是现实人文的多重镜像?我们的图像如何具有我们的文化特质等问题,本文结合2009年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研讨情况,对“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也看我;我看人怎么看我”三个视觉人类学角度做些论述,以期和学界同仁分享大会研讨成果。  相似文献   

16.
张远山的这本书没有读完。这种书是很难读完的。 因为我没有周实那么潇洒,我是十目一行的看,看得琐碎,而且在电脑屏幕上看,确实很伤脑筋。看的都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怕越看越不懂。看的时候,里面有很多考据,看着看着就不懂了。这要学问,要真实投入。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回到娘家,一进门就哭哭啼啼,向父母直抱怨,历数自己丈夫的不是。母亲听了忿忿不平,而父亲却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然后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问,不就是一个黑点儿吗?”父亲又说道:“你再仔细看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就是一个黑点!”父亲说:“难道除了一小黑点,你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陪女儿在家做游戏。我们举行了一场比赛,将围棋的黑白子全部混合后再分类,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胜利。这个游戏能增强孩子的进取心,锻炼她的眼力和动手力,还能培养思维能力。第一次,由女儿先来。她把混合的所有棋子分成黑  相似文献   

19.
关汐 《家庭科技》2014,(7):15-16
以前一说到媳妇和婆婆,人们就隐隐担忧,估计又是婆媳大战了.其实不然.随着女人的主人意识越来越强,许多媳妇学会了扭转与婆婆之间水火不容的态势,开始和婆婆组成一团,亲密合作.今天我们说到的婆媳联合,是组团对付家里的懒汉.懒汉是谁?就是公公和丈夫.  相似文献   

20.
孝心"减负"     
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已另立门户,小女儿定居美国.因此,我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三个孩子都很孝顺,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大女儿、二女儿奔走于家庭-单位-老人这三点一线之间,又忙又累.小女儿每周从美国打来一次长途,一打就一个钟头,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每年暑假,他们一家回来探亲两个月,尽女儿之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