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社区向多元化社区转变,大多数老旧社区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本文从社区规划角度,以成都市玉林社区和曹家巷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研究社区矛盾冲突问题,以满足各类住民的社区使用要求为前提,探索使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改善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宋言奇 《城市》2010,(5):68-70
当前,集中居住成为我国较发达地区农村的普遍趋势。在我国一些人多地少的发达农村,集中居住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集中居住给原有的农村社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空间与人口方面、经济与社会领域,同时还体现在环保领域。集中居住到底会给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社区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模式转化的发展背景,以重庆市鲤鱼池片区社区规划为例,探索社区规划作为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的关键,在其编制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决定着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社区治理有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本文着眼于社会协同治理的时代号召,从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出发,阐述了社区规划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实现路径,对公众协同式规划、规划师的角色转换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8.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33-33
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城乡统筹中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其中,成都市温江区现有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33个,正在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2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存在居民身份转变、可持续就业、社区融合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新机制,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管理创新,成都市温江区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互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9.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14年上海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调查数据,文章采用多类别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职住距离、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与居民社区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住房产权、住房类型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载体,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居住房屋的质量和社区的环境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两期数据分析社区因素对于青少年健康的效用,结果如下:青少年居住社区内的相对剥夺与其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和客观健康都显著相关,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健康则越好。青少年居住质量越好,他们自评健康状况越好。青少年居住社区的环境越优(安全、卫生、无污染),他们的自评与精神健康越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这三者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这三者对健康的效用。因此即使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仍可以从卫生条件、社区安全等方面入手,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状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新农村社区可持续性空间布局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薛锋 《城市》2009,(11):53-55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探索新农村社区建设之路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实现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是建设新农村社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正>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水系是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两千多年以来,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始终“因水而为”。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面推进“天府蓝网”建设,系统梳理成都市水系现状、发掘成都“水”特征是对水系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家居"是新兴的的居住理念,是近年从欧洲提出的一个综合环境概念,它包含多个基本条件:声、光、水质、地质、绿化率、抗灾能力等自然环境、通风、换气、日照、采光、空气清洁度、温度相对温度、建材、饰材及施工技术等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4.
社区赋权视角的乡村社区生态规划模式,可为乡村产业复兴和生态保护提供有效可行的路径。以远郊乡村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地关系、组织管理和社会人文三方面分析乡村社区主体特征,探讨乡村社区生态规划的实施路径,进而提出乡村社区生态规划的关键策略:通过社区赋权可以达成环境共识,通过社会协作可以形成乡村生态空间的地方性规制;根植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乡村产业,可以形成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构建遵循自然过程的适应性结构,有助于形成健康安全的聚落空间载体;乡村社区精神空间及仪式性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归属感,提升社区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城市高校学生所做的特定年龄段城市居民养老问题调查问卷,总结了当前城市居民潜在的养老需求,并探讨了未来城市居民养老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诸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率先撤销了全部行政村,几个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农村社区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广州流动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已接近半数,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大多数流动人口仍以在城乡接合部租住为主,自购房比例不高,存在居住条件不好和居住环境偏差等问题,聚居边缘化趋势明显。均值T检验进一步显示,购房可以显著促进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交流、参与居住社区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其持久性居住意愿。而在市区居民小区居住,也有利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特别是在与本地居民交流和持久性定居意愿方面。解决广州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需要实现技能培训与收入提升政策、公租房供给政策、社区混住与融入性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等多个方向的机制或者政策联动。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1998,(2)
近几年来,建设部提出要把“十分重视城市人民的居住问题,不断改善城市人民的居住条件”作为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非常英明的决策。抓好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和质量,确实是关心人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一件好事,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我们有着五千年的社会文明史,有着灿烂的居住文化。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我们应当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提高我国住宅小区的水平,为广大人民造福。下面仅就住环境中的住宅开发建设、室内环境设计及外部环境三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是一项关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高校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有助于建设绿色校园。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影响及问题,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