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校园文化李学丽蓝海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种社会体制的转型,必将超越经济,波及到政治、文化等领域,而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将对这种社会转型作出颇为强烈的反映。由于这里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是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危机和文化认同并存,文化迷思与文化自觉交织,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样态.犯罪是文化冲突和价值迷失的衍生物,畸形致富文化、贪腐文化以及暴力文化昭示了主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失范与紧张.犯罪是文化的具象化和实定化,不同类型的犯罪折射和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指令,对犯罪亚文化应当采取多样化手段予以匡正治理.其中,发展经济是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是关键,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是保证,创新社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钟娟 《江淮论坛》2010,(6):181-184,150
当下,新农村建设以实践的方式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格局,无疑这就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应该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改造地域亚文化,以重构新型的地域亚文化。受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启示,从文化系统的视角看,文化系统演绎着与社会系统、人格系统之间的关系逻辑,社会系统总要以社会秩序为根本,社会系统的结构是通过社会成员的生活实践而将文化系统的内容内化到人格系统,那么地域亚文化改造需要遵循此基本机制。因此,新农村建设中改造地域亚文化的合理化路径要以政府的权威评价、资源整合为前提,以媒体的榜样示范、方式引导为路向,以农民的文化自觉、广泛参与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本体与社会转型晏辉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某个要素的变动,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跃迁。唯其如此,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不简单地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是始自经济领域经由政治领域深入到社会结构的深层领域:文化。文化作...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现象形态上都可以划分为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及各种亚文化。所谓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伦理、政治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的总和。如中国的儒教文化就是一种主流文化。亚文化或次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亚文化有很多类型:有以地域性为特征的亚文化,加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等;有以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为特征的亚文化,如上大夫文人文化、市民文化、农民文化等;有以学派或家教教派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 《河北学刊》2001,21(3):120-124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 ,大致分为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等形态。不良亚文化是亚文化中与社会主文化相背离、相对抗的部分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等有极大的影响和毒害。因此 ,对不良亚文化的扼制与净化是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当今的社会转型是基本同步的,全方位的、深刻的、快速度的社会转型是文化创意产业伦理冲突、伦理困局产生的现实背景。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冲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伦理冲突,这一基本冲突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表现为公共性与个体性的冲突、公义与私利的冲突,在文化产品的消费领域表现为理性与欲望的冲突、节制欲望与享乐主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媒介技术革新对青年亚文化的激活,活跃了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众文化版块,优化了青年亚文化内部因子的重组配置,推动了其外在形式的多重转向,彰显了文化融合中的价值取向,也同时暴露了技术理性下的亚文化症候。远离政治打压和商业收编,将青年亚文化置于社会文化整体构成,加以可行性整合与调适,形成与主流文化的同构亦解构,实现文化整体的相生相融。  相似文献   

10.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不良亚文化问题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由于概念上的歧义和混乱造成浅尝辙止、难以深入。其实,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现象既不是无关痛痒,也不像有些人宣传得那样严重和普遍。(一)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1.什么是亚文化和不良亚文化。亚文化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一般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相应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保障;亚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中性的、边缘的文化内容。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亚文化就越丰富,…  相似文献   

12.
笔者基于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培养修订方案,指出课程体系途径实现学院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亚文化课程语境微观聚亚文化主体对课程认知、体验、形成其课程文化。通过学生课程单元主题语料展示,局部考察亚文化风格的“拼贴”、“同构”构建形成其独有风格的“表意实践”。亚文化主体文化“仪式抵抗”由此凸显。体现了课程、文化与人类的互为关系。  相似文献   

13.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和”文化是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表达,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基础,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生存根基与创新根本。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之间具有“和”的基础,体现出“和”的状态。主亚文化的共荣之“和”是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共同的发展旨归。  相似文献   

14.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亚文化(Subculture)是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研究的重点所在.如何看待亚文化的抵抗?亚文化以何种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亚文化的风格究竟该如何估量?亚文化如何被主文化收编?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目前研究亚文化大都误用或滥用某些概念,致使一些相关研究每每带有"失语"和"错位"之感.因此,梳理、考察并剖析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关键词就显得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把"90后"大学生培养"成人"与"成才"的教育目标,作为大学校园主文化建设的重要辅助———亚文化的建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转变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加强亚文化建设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建立一支校园亚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从而切实保障亚文化建设的顺利和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文化塑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青年亚文化从地域性的边缘文化转变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后亚文化,混杂性、开放性、深度消解成为理解青年亚文化的关键词。在青年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话语的转变是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这些转变体现在亚文化话语主题、话语策略上。以全球最为流行的青年亚文化嘻哈文化为例,其话语主题从嘻哈群体关注的种族问题转移到对全球化议题和全球/本土二元身份的反思,而嘻哈文化的传统话语策略如反语言受到有意的弱化,新的话语策略如语码转换、符号游戏开始出现。亚文化话语的转变体现出在全球化趋势下,青年亚文化传播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目的是加强亚文化族群相互联系的话语纽带,并拓展青年亚文化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校园文化冲突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相互作用,在矛盾冲突中融合。在校园社会主(流)文化与大学生亚文化的矛盾冲突中,最主要的矛盾发生在三个层面—文化观念的冲突、规范束缚与反束缚的冲突、不同利益的冲突。正确理解大学生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矛盾冲突,指导大学生文化健康发展,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亚文化的生存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亚文化与企业主文化一样 ,客观存在并运行于公司的整体文化体系中 ,这就要求企业中的当权者能正确处理好企业亚文化与企业主文化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漠视它的客观存在 ,更不能打压和限制它的正常成长 ,而是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它的正常发展 ,只有这样 ,企业亚文化才有可能成为公司主文化的有益补充 ,成为总体高度协调一致的公司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与冲突当代中国开始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首先是经济体制上的,但决不仅仅限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它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起点,以社会经济生活的科学化、合理化,社会政冶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文化生活的文明化、多样化为总体价值目标的现代化运动。我国社会转型是从经济体制转型开始,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基本驱动力的。经济体制转型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促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促使单一、封闭、僵化的计划模式向开放、有序、统一的市场体系转变,而且为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周建波 《北方论丛》2006,(3):142-144
文化的悖论性是文化心理二元结构存在的基础,文化心理二元结构中的显性文化因子与隐性文化因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文化及亚文化是以文化心理的二元结构形式存在并影响经济发展的,文化心理的二元结构、结构中隐性文化因子的运动取向,是文化及亚文化制约经济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