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立家庭哲学基本框架的构想袁敏家庭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内都存在着差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研究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可是人们对家庭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民俗学等...  相似文献   

2.
道德社会学     
道德社会学是一种专业社会学理论,它研究道德发挥功能的规律和不同社会层次上的道德实践.它的研究客体是个人、集体和其他社会同一性.道德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是认识道德过程的和道德现象的辩证唯物论原则、对待道德生活现象的具体历史方法、阶级方法、系统方法和综合方法.道德社会学研究道德系统的形成及其功能的发挥,道德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的条件的形成、建立和发展;它详细分析集体和其他社会集团的道德状况的最佳模式,揭示个人、集体和其他社会同一性的道德文化的状况及其完善途径.道德社会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旧的高度集中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已被突破。政府分配与市场分配机制并存,平均主义尚未消除,新的分配不公问题又出现了。正确认识与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收入分配不公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涵义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分配公平,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配公平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与此相适应,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因此,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有机统一.公平的伦理真义从主体和人格上讲就是推崇平等,从活动和交换上讲就是注重公正,从其交往和交换的原则上讲则是讲求互惠互利.社会主义公平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具有道义性的公平.这不仅因为它是建立在正义的社会制度之上,而且因为它是以正义和平等作为其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5.
陈辉 《学习与探索》2007,2(4):48-51
社会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作用,因为它通过对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为不同社会阶级或阶层、群体从事社会活动、实现自身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公平、正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必然的历史进步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以公平、正义理念为指导推进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社会制度的层面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等收入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界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相对性。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原则和现实标准,同样是推进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进程中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规律的特点社会学规律是社会体系、社会子体系、社会同一性、社会过程、社会制度和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的实质性的、必需的、重复出现的联系。社会学规律由社会产生并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正是社会使它们具有与其他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社会学规律有以下几个最实质性的特征 :1 社会学规律反映社会体系、社会子体系、社会同一性、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的创造力量。任何社会客体正是通过社会学规律的作用 ,克服矛盾 ,消灭旧事物 ,确立新事物 ,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社会学规律是社会生活及其组成部分更新的内在力量。2 社会学规律彼此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贺生群 《唐都学刊》2011,27(3):123-128
经济公平是社会公平最根本的内容,要实现经济公平,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坚持三个相关的经济学原则:一是等量活劳动投入获得等量活劳动收入的原则;二是等量死劳动投入获得等量死劳动收入的原则;三是等量活劳动投入与等量死劳动投入获得等量社会纯收入的原则。剥削是死劳动投入者对活劳动投入者活劳动收入的占有。经济公平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9.
罗永雄 《探求》2000,(Z1):23-24
公平,作为人们对收入分配关系的一种观念表现,它是一个历史的范围,是相对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与其相适应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又决定着不同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着不同的公平观。以往,人们把公平看作是收入均等,其实这是一种平均主义,它抹煞了劳动者在劳动能力上的差别,否认了人……  相似文献   

10.
法律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和法经济学都是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结果,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法经济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以权利的公平、有效率的配置为主要内容,以交易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分析和法律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将法律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和法经济学区分开来,对于促进各种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复杂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刻已问世。这部著作概括了近年来苏联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方面的成果,分析了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综合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苏联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提高它在共产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总地说来,作者是把社会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同解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加速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劳动生产率有其自身运动的一般性规律,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又采取不同的社会形式。弄清劳动生产率自身运动的一般性规律与它在其中运动的特殊社会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劳动生产率是属于劳动过程的范畴 在一些经济学论著的表述中,劳动生产率范畴似乎具有社会规定性,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其涵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常常讲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培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形态之一具有生产性和增值性,而社会资本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信任,社会信任产生的心理基础则是个体对其他社会成员道德行为或善行的预期,道德品行、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探讨社会资本与道德品行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联系起来,说明以道德品行和社会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具有生产力;最后从个体、企业和政府等不同层次的主体入手,探讨社会资本的培育如何从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公平”还是不公平是改革以来群众的热门话题,也是影响群众情绪的一个社会问题。有的人说“脑体收入倒挂不公平”,有的说“个体户发大财不公平”,有的人觉得“少数演员走穴不公平”,还有的人说“允许干第二职业,有双收入不公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公平”问题涉及到的领域比这些具体说法宽阔得多,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有三惑:  相似文献   

15.
王连喜 《探求》2006,1(4):39-42
经济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一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体现制度平等的价值趋向和现实标杆,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维护经济正义必须强化发展、改革和引导“三个观念”,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原则性和现实性、引导和自我教育、道德自律和法律规范“四个关系”,注重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弱势群体关注、道义评价机制引入和企业家精神培育“四个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6.
陈涛 《社会》2017,37(6):71-104
要把握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对其基本思维方式进行辩护和反思,我们应将它置于它曾经努力挣脱的学科体系中,并把它视为对现代伦理学的一种回应。本文通过检讨涂尔干和列维-布留尔的道德科学对伦理学的两点批评来触及社会学的基本主张。针对伦理学把自己理解为一门立法科学的定位,社会学强调只有从对道德事实的实证研究入手,才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规范。针对伦理学把实现人的本性作为道德的目的的观点,社会学主张从社会功能出发来界定道德。可以从这场争论中看到社会学如何试图通过对经验现实,特别是非西方民族的宗教和社会形态中的合理性的把握,突破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典范地位,进而为人们构想现代社会和道德提供不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第二职业不仅仅表现为人们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经济理性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它还是文化观念、社会结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多元复合体。把第二职业放到社会这一大的背景下进行全方位考察,是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职业变迁的重要途径,它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劳动就业制度,也许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二职业主要指人们在八小时之外,或在工余时间,从事与第一职业的工作场所、收入来源、收入性质不同的劳动。第二职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计划与市场双重作用的结果。第一职业一般表现为计划管理。第二职业则是一种市场现象,是劳动力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冷漠感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冷漠感"一词在现今的社会中正为人们所知,它是社会道德的一种消极现象,是人们道德感的麻木和冷漠,也是人们的道德行为畸形发展的一种状态。道德冷漠感产生的原因在于文化、社会制度及个体等诸多层面。面对这样一种消极现象,应从个人、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20.
李水莲 《唐都学刊》2003,19(4):48-5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相悖.在实践上,它与我国当前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由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分配中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