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2.
语素从语法角度分类主要依据语法功能,即独立成沉的能力(能否成调和构调时所起的作用)和位正固定的情况。根据这个标准,可以把语力分为实素和虚素。我们这里对语素实虚的划分同一般通行的看法并不一致.语音的实虚并不等于河尖的实虚,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4.
论语法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单位是有级别区分的,前人关于语法单位有“一级说”,“三级说”,“四级说”,“五级说”,“六级说”等。如果站在结构主义语法学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么,把语法单位确定为五级(不同于前人的“五 级说”)是比较合理的,完善的。这五级是:语素,语素组,词,短语,句子。五级语法单位可分为三个平面:语素和语素组为第一平面;词和短语为第二个平面;句子为第三个平面。每个平面到上一层平面都是质变关系;而一个平面内部的两个级别中,下一个级别到上一个级别则是量变关系;语法单位是由三个平面与两种关系组成的一个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如何处理存在较大分歧。"儿化"既可以放在语音层面上,也可放在语法层面上处理。我们认为"儿化"现象是"儿"作为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中的不同语音变化形式,从语素形位学的角度来说,"儿"是一个形位,是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音变中形成的功能聚合单位。语素在语流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儿化"这种减缩变化属于非线性语音变化,不能使用"切分"的方法,只能使用综合概括法,通过有规则的共时语音和语义变化,确立语素"儿"的形位{ },这样处理有利于实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简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是构词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语常用字中的不成词语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语素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对于不成词语素的研究仍有欠深入。本文对不成词语素的义类、不成词语素的构词力以及不成词语素的单用条件,作了定量分析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不成词语素不存在形类,而只有义类;二、不成词语素的构词力小于成词语素的构词力,不成词语素中的不定位语素是不成词语素的主体;三、不成词语素“单用”,受到语法、语义、语用的制约,这种制约是不成词语素有限单用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维吾尔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词尾形式是一种具有多种语法功能的语法形式。本文将通过语素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它既是构成形动词过去时的语法单位语素,又是构成经历体的语法单位语素;同时又是构成“式”的语法单位语素。  相似文献   

8.
复合词结构的语法属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复合词结构中的词素类与合成词类的关系以及复合词结构中的词素序等问题作了探讨。文中认为,复合词结构中有一定的语法属性,复合词结构中有许多语法规律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素、词缀、词尾是形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素是构成词语的要素,是不能分割的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缀是一种附加语素,表示词汇意义。可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词尾是位于词根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标志,一般用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动词,不论是离是合都是词。第一,从结构上看,离合词或者各结构构成分合在一起表达一种特殊含义(如通过修辞学结构方法间接表义),或者包含有粘着成分而不能各自独立;第二,它们虽可按语素拆开来使用,但这始终只是词的内部语素之间的一种变化;第三,它们在语法上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规约性,并有一套以动宾语句法为模式的词的内部的特殊句法。  相似文献   

11.
语素是汉语的五级语法单位之一,它不仅是构成词的要素,同时也是构成成语、惯用语的要素。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组,语言的这种层级体系正是由这样大大小小的单位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因此,作为最初一级的汉语语法单位语素,它的切分和确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有些语素,如“了”、“着”、“过”、“们”等,不具备词汇意义而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在说明它们的语法性质的时候,可以同印欧语中既有的一些语法范畴作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能流于仅仅用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来说解汉语中这些语素的语法性质,因为汉语这些语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同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所表示的意义是并不一定相同。譬如“了”、“着”、“过”缀加在动词后面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用印欧语动词的“时”、“体”、“式”、“态”等范畴都套不上。曾经把“了”、“着”、“过”  相似文献   

13.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谈谈语素的分类。 (一)、语音的分类 从语音的角度分类,语素主要划分为单音语素和多音语素两类。 1、单音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如:山、水、看、丰、斤、我、很、和……  相似文献   

14.
谈谈语素研究与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张先亮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的语法单位。定期定义揭示了语素的内涵:最小的、音义结合。在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并非语素所独有,音义素只有义,没有音,是语义学中的最小单位.而语素虽然是最小的,但它既有声音,也有意义,是音...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必要保留原《暂拟系统》采用的“词素”这个概念及其意义。这是由于词与比词小的语言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词素”看作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并把“词索”同“宇”、“词”区分开,对手掌握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是很有帮助的。而主张改用“语素”的概念及其定义的种种理由,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16.
<正>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文中认为: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是静态单位,备用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使用单位。这句话的前半段指明了语素、词、词组三者的同一性,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把语法单位分成两大类。明确了两类语法单位的本质属性,对语法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语素、词、词组三者除开同一性之外,还有其重要的差别。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是一种量变的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形象与诗法的角度,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进行了讨论。认为古典诗词虚实的处理是以买入之,以虚出之;以实写形,以虚赋神;实以为体,虚以为用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     
语言学试图用语言内部结构的观点去理解语言。语言具有两类要素起作用,其中一类是声音,另一类则是思想、社会情况、意义,即关于人的存在的事实和幻想,引起人的反应和人们试图相互传递的东西。这两类要素,可以称做表现和内容。语言学家使用表现这个术语,意思是指语言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家又把内容视为语言的第二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两种结构是密切相关、互相作用着的。在表现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各种不同的音位。它们是对所有说同一语言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重复中能够正确复制的有声要素。表现结构的第二个基本单位是词素。它是与语言内容结构发生联系的表现结构的一个单位。词素与音位的根本差别在于:后者与内容没有联系。这就是说,音位是没有意义的,而词素则有意义。语言学家只要把音位和词素用作基本单位,就能建立一个关于语言表现结构的完整理论。这通常称为描写语言学。它分为两部分:研究音位和音位排列的音位学及研究词素和词素联结的语法学。语言学内容结构方面研究的进展要比表现结构方面研究的进展慢得多。内容研究方面之所以被忽视有三个原因:第一,语言学家对语言两重性的真正意义理解得太迟;第二,研究内容结构所需要的推理方法引不起语言学家的注意;第三,目前还没有能包括一切材料,并且可用来作为比较各种不同结构出发点的一致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结合以及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联系问题。作者认为,意义和形式结合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语言观的原则问题。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本质区别不是意义,而是表现意义的形式。语法形式不是指孤立的语素或词等等,而是它们的结合关系。这种结合关系本身就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只有从形式入手才能发现和解释意义。“三个平面”中的语用分析是指语法范围内涉及的问题,是通过句法结构表现出来的一般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法内部是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在汉语里,语法结构内部的单位有小有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和句组五级结构单位。整个汉语语法体系就是由这五级结构层层套叠组合而成。下面分级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