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苏南模式的市场化发展蒋伏心苏南模式有三个特色,即集体经济为基础、农副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苏南模式不仅促进了苏南相当时间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通过其示范效应,对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尽管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2.
苏南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城市化发展研究林闽钢地处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及其所管辖的12县(市),通称苏南,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条黄金地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中国的发达地区之一,并以其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苏南模式”而引起中外瞩目。近...  相似文献   

3.
新苏南模式及其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南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启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创造的市场化、工业化的一种地区发展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型。新苏南模式其内涵有:以开放为基础的外资、民资和股份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规模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乡结构;市场管经济发展,政府管社会发展的调节结构。由苏南模式转向新苏南模式,既体现了发展模式中的路径依赖,又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以其辉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饮誉中外。16年来,苏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已揭开了新的一页,苏南在全省和全国已率先实现小康,先行向现代化迈进。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实现初步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苏南应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从苏南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科学观。通过全面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区域特征,进一步梳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包括扬弃“小康经验”,树立现代化意识;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意识;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国际化,树立改革开放先导意识;加强区域规划和合作,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加速城市化进程,树立中心城市带动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识。苏南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在2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南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的发展模式变迁经历了双重循环,传统“苏南模式”变迁经历了第一重循环:制度环境变化—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制度失衡;“新苏南模式”经历了第二重循环: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当前,“新苏南模式”的第二重循环尚未完成,制度均衡局面的形成还有赖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苏南地区政府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更高层次上完善“新苏南模式”:改革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推动和规范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权利义务基础上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用发展、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地阐述了十年改革在苏南农村引起的历史性变革,同时分析了苏南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挑战,从实践和理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苏南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目标模式,并提出推进发展、深化改革的战略对策,由此也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模式还要不要提,苏南乡镇企业将向何处去,这已是当前人们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对苏南部分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即:苏南作为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有其历史背景和区域特色;二、三十年来取得很大发展,功不可没;当前处于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改革和调整有紧迫性;近两年来的产权制度改革,大方向正确,成效也显著,但是后续工作仍很艰巨,决不能稍有松懈。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第二次创业中再造苏南模式的发展优势浦国荣,顾才栋,梅春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其所辖12个县(市)为代表的广大苏南农民,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苏南农村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中,人民群众又创造出许多新鲜的改革经验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南高营模式和南街村模式等。这些无不为理论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近日,河北省社科联的理论工作者赴南街村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现实概况。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形成于80年代中期,均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变革,均使原有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20年,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形成与发展的20年,也是其经济加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增强的2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温州从1978年至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38…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苏南模式的是非沉浮,文章反思了理论研究中弥漫的“模式情结”在方法论上的局限。一方面,要反对教条化地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某些成功经验,类似“三为主、二协调、一共同”的概括,事实上将苏南模式视作某种样板,无视经济发展所必然伴随的制度变迁;同时,对于具备学术价值的概念应作严谨的理论界定,以免陷入范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最后,作者提出了苏南模式的经济学定义,并探讨了其在转轨经济中推进农村工业化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苏南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乡镇企业和开发区经济。 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 ;90年代苏南在开发区的建设中 ,完整而又科学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加快发展思想、以开放促发展思想、持续发展思想、以开放促改革思想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成功地实践了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 ,苏南开发区迅速崛起 ,苏南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苏南城市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动力系统的理解,阐述了苏南模式的特点是由其起始条件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度创新是苏南模式更新的关键所在。随着政企分开、政资(本)分开、政社(会)分开的推进,一个官民共治的新苏南模式就会诞生。  相似文献   

14.
“商品生产永恒”命题的基本涵意是:商品生产方式伴随人类社会经济的始终。“商品生产永恒”命题的意义在于:1.修改传统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界说;2.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3.重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推进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发展以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享誉全国。中共江苏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确定了近期两大奋斗目标:(l)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在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实现第三个翻番,使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再上~个新台阶,并使全省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江苏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保持甚至超过目前已经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保证二、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度重视农业,狠抓农村配套改革,振…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苏南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特征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又适合苏南地区的实际状况.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为主、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主要在于:一是搞社会主义必须永远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三是要处理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进行社会主义具体体制改革的关系;五是要把共产党建设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私营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私营经济的兴起推动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因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因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可以为小城镇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因为私营经济是一种天然的市场经济;农村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私营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对消除农民小农经济思想、传播商品经济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河南省最近树立的十个农村新典型进行了深层次的经济学剖析,认为可由此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一、市场取向改革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源和加速器;二、重新定义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三、反思“苏南模式”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四、先富起来的乡村不宜把“高福利”作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治省方略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在湖南省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着重解决好“五个深刻认识,五个明确”的问题。即:深刻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解决好“三个如何”的问题,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