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战后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战以后 ,西方史学不仅完成了战前即已开始的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成为史坛主潮的变化 ,同时新史学内部也在不断嬗变与更新 ,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史学思想的变化和方法论原则的转换 ,扩大了史学的认识能力和研究领域 ,推动了新史学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略论当代西方史学的观念变革陈启能一国外有些学者把西方新史学的兴起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①,这是用以表示新史学与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相比,是一种根本性质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国内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为了概括地说明新史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年鉴学派新史学是对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总体历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新史学区别于传统的兰克史学的重要标志。在年鉴派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鉴派历史学家对总体史的理解和把握又显出差异。总体史追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探求,对总体史的追求使年鉴派史学家在广泛吸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专题史、区域史研究的同时,综合到总体史的框架之中。本文还对《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4.
王文锋 《社科纵横》2012,(7):106-108
现代美国的社会变化是鲁滨逊"新史学"思想产生的土壤。其史学观点之"新"突出表现在:应当大大开扩历史研究的范围;必须引进和借鉴其他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历史研究应当追求实用价值;应当用进化论来考察历史。鲁滨逊的"新史学"思想突破了西方传统史学裹足不前的陈旧樊篱,顺应了西方史学史发展的整体趋势。但他把进化论视作"新史学许多重要方面的基石"却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4,(4):145-153
齐思和是中国现代新史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之一,其识见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梁启超、胡适、傅斯年、何炳松诸人。齐思和准确判别现代史学发展趋势,将西方史学最新的理念方法传输国内。在此基础上,齐思和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史改造的途径和步骤、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做出具体阐述,构建起一套相对系统的史学方法论体系。齐思和对民国史学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即时评议,梳理总结新史学的脉络和得失,指示其发展方向。齐思和对西方史学潮流的体认和对中国史学现状的把握相互呼应,折射出20世纪史学新旧转换的必然归趋。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化史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史学时代、新史学时代和新文化史时代的发展过程.在传统史学时代由于政治军事史占主导地位,文化史研究被边缘化.新史学时代是文化史研究的繁荣时期,科学技术革命给文化史研究带来了转机.新文化史时代把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转向了社会文化的范畴,注重跨学科研究.虽然国内对西方文化史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繁荣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大众文化研究、对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性、多元化和东、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等问题的认识上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与贡献张书学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是“五四”前后我国现代史坛上有过一定影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介绍和传播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方面。在“五四”前后中西文化交融中,为我国史...  相似文献   

8.
邱丹丹 《求是学刊》2012,(1):155-16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历史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李鸿章》传是其新史学思想形成初期阶段的一部传记作品,通篇体现着梁启超对自己所提出的"新史学"理论的认真思考和实践。故文章以《李鸿章》传为代表,对梁启超逃亡日本前期初步形成的新史学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判断:维新救国的政治理想和实践是梁启超资产阶级新史学产生的根源,《李鸿章》传作为一部其新旧史学思想过渡转型时期的著述,从对旧史学的批判、新政治理想的萌发、传论结合新文风的开创、史学比较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着梁启超对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初步尝试,因此这部传记作品与其他时期的传记著述相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近代“新史学”的基本理论趋向及其贡献,认为19—20世纪之交的“新史学”是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引起了中国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3,(3):127-132
20世纪中叶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 ,西方史学出现了重要转折 ,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历史学的多元走向。在当代西方史学的演进中 ,这一趋势直接表现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大、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的纷纷建立、史学理论的更新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等等。这是建立在当代历史思维基础上历史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 ,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史学 ,确立 2 1世纪史学发展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之所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是因其具有极强的经世功能。而这种经世功能又具有似乎是相互对立的双重性,即史学既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也有揭露和反抗统治者黑暗统治的一面。史学经世功能双重性的“对立”,并非史家自相矛盾的表现,而恰恰统一于史家抑恶扬善的史观之中。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但学界殊少专论。本文试图对此略作探究。一、传统史学具极强的经世功能我国史学从《春秋》到“二十四史”,历两千余年而不衰,可谓人类文明史中的奇迹。究其原因,恰恰在于我国传统史学具有极强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史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实证主义史学的衰落和“新史学”的崛起,史学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史学方法正在失去其过去的统治地位,各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各个史学研究领域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其中,下列四端,殊堪瞩目。  相似文献   

13.
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学是最近30年西方史学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探索。赞赏者认为它是继传统史学、新史学之后历史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甚至认为这种新探索和社会人文科学领域其他的新变化一道预示着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到来;反对者则认为它是“凝视肚脐的思想游戏”,使史学变得虚无不定。本文基于对新文化史学作品的分析,认为其中呈现的独特历史形象,不止是某几个学者的个人兴趣,而是针对史学内部的问题和外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而进行的创新。其实践体现了开放的学术精神和综合地再现历史的研究取向。因此,虽然断言新文化史学开拓了新的史学范型似乎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它代表了现代历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黻宸与“新史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克骄 《浙江学刊》2000,(2):132-134
受西学的影响,陈黻宸在20世纪初年发表一系列史学论著,批判封建史学,主张建立新史学。在历史理论、史学的内容与方法、史学家的素质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在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中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其史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章学诚的史学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经世”、“明道”到主体史观的思想演进过程 ,以及由“史意”而“史评”而“史学”的主体意识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专注于书写精英男性的古代史学中,女性群体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方,女性群体被称为是"失语"的群体。而见于正史中的女性形象,又大多是男性用于对女性的教化而记录,因而她们的历史,也往往被认为是由男性构建出的历史。由此,中国古代的女子在历史上的真实样貌,被盖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20世纪初,由于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增强和西方史学由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变,历史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史学是“二战”后西方新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今在西方仍方兴未艾。文章将比较史学的发展过程大体分成三个递次演进的阶段,即“对各文明体系的比较”,“就某一个历史问题或历史过程进行比较”和“系统结构的比较”。作者在揭示了各个阶段逻辑发展的内涵后认为,比较史学内在逻辑的演变并未发展到尽头,西方史学界中新观点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使得学者们在比较研究逻辑的取向上更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心理历史学”又称“集体心理历史学”,是心态史学的主要分支。1961年,A·迪普隆发表名著《集体心理历史学的问题和方法》①,在西方先着一鞭。随后,群体心理历史学开始走红欧美史坛,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成为“新史学”的佼佼者。本文试图以群体心理历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为起点,就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用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从方法论上讲,群体心理历史学不是传统史学的对立物,而是它的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人类及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②,这已成为定论。传统史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汪高鑫 《学习与探索》2012,(8):142-146,4
《周易》丰富的思维术,对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的天、地、人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通古今之变";"一致百虑"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成一家之言";"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意识,启发了传统史学的历史借鉴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