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再现 高中语文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故事: 课文中的“将相和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相似文献   

2.
历史告诉我     
历史,跨过千年长河,一路奔腾,在茫茫岁月中,一路捡拾山的壮丽,水的浩渺,一路镌刻历史旧事,君王的遗迹。于是,我们学会了以史为镜,认识自己。——题记也许……由于周武王意识到自己太优柔寡断,便以周公旦为师,姜尚为辅臣,君臣一心,一鼓作气,气拔山河,商落周起。由于屈大夫“高冠玉佩”不屑同流合污,于是有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最终选择了滔滔的江水。由于蔺相如忍辱谦让,使得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握手言和,成刎颈之交,赵强秦退。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能够正视自己,不沽名钓誉,不妄自尊大,善待将士,怎会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相似文献   

3.
蝉的等待     
此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智斗秦王,使玉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官居廉颇大将军之上。  相似文献   

4.
做人应学会宽容。老年人更应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健身和摆脱烦恼之“良药”,能使人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说来也巧,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有一天我去一位老朋友家串门遇到这样一个场面:他刚一出门,突然被一位年轻人泼出的一盆污水弄了个落汤鸡,还没有等这位小青年说话,老朋友一边擦着身上的污水,一边对小青年说:“没关系,没关系,等一会就干了。”他的宽容大度和坦荡胸怀,使这个小青年深受感动。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宽容大度的美丽故事,多么让人欣慰。我国历史上流传颇广的典故《廉颇与蔺相如》就是指大将军廉颇无端忌妒蔺相如,处处…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是记叙一般人物的传记。列传有记一人的专传,有记数人的合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后一种。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着力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也附带叙写了赵奢、赵括和李牧等人的事迹。课文节选的这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开头将廉蔺二人并提,简洁地介绍完廉颇之后,就将笔锋转至蔺相如身上。整个文章侧重于对蔺相如性格的刻划,这种性格特点可概括为智和勇,而这智勇的性格特点又是在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刻划人物的这一性...  相似文献   

7.
一、以“测验”促读 抓休闲阅读的质量 刚接三年级时,发现部分学生作文写得干巴巴的,我就想,必须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一次上课前,我组织了一次小测验,在小纸条上写着:“写出下列成语的主角”,成语分别是“闻鸡起舞、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愚公移山、百步穿杨”。测验的结果两极分化很严重,少数学生是全会,多数学生只会一个。  相似文献   

8.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句,课本对“右”的...  相似文献   

9.
回车巷     
位於邯郸小城内小街,原为银城南门里的回车巷,相传是赵国上卿卿蔺相如给大将谦颇回车让路的地方,明代於此巷口镶"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的石碣。1980年后立碑建亭,碑文记录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给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感人历史故事。据碑文介绍,"七雄争霸"秦为最强,素怀一统天下之志。因恃其强,屡犯赵境,赖廉颇力拒,终莫能入。时有蔺相如者,当完璧归赵、他池赴会两屈秦王,屡建功勋,因作上卿、位在谦颇之右,廉颇自恃有攻城野战之功,耻居相如之下,怒甚,扬言,欲南门里的回车巷,相传是赵国上卿卿蔺相如给大将谦颇…  相似文献   

10.
龙秀 《人生与伴侣》2023,(14):27-28
<正>吴加庆先生,我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这不是因他曾做过我们灌云县的县长,连云港市的宣传部长。也不是他那龙飞凤舞闻名全市的墨宝。只因他是我的老乡,所以对他的名字很熟悉。因我们的年龄差距大,所以一直都素不相识,我只和他的弟弟妹妹们熟。我们的相识,源自于文字,源自于“这方水土叫杨集”的乡贤微信群。  相似文献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中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廉颇、蔺相如;但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主要使用映衬的手法来突显其精神,突出其形象,收到了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1)以赵国之"无人"映衬蔺相如乃"天下一人"。秦王派人送书给赵王,愿以十五城换得和氏璧。赵王与诸大臣谋议:"欲  相似文献   

1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采用历史背景呼唤蔺相如、伯乐认才推荐蔺相如、赵国危难后用蔺相如、现场斗争展示蔺相如、廉颇负荆蔺相如等五大层面烘托比较艺术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这一典型形象 ,处处闪烁着烘托比较艺术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一、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左与右” 文言文中“左”与“右”有着它特有的含义,它表示礼仪,与现代汉语表示方位意思完全不同。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渑池之会后,因蔺相如功大,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此处“右”,即上位,指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  相似文献   

14.
《新少年》2014,(6):36-37
根据给出的线索,分别推算出下面五位欧洲国王或皇帝所统治的国家、王后的名字,还有他们登基时的年龄。在表格里画出答案:“√”表示肯定,“×”表示否定。表格填好后,在每幅国王的画像下面写出他统治的王国、他的登基年龄和王后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课     
上课了,班主任高老师说:“最近给同学们批日记时,发现咱班有烦恼的同学多了,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增长的缘故。这堂课我们就上一次口语交际课,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学会安慰他人。”高老师让大家敞开心扉,说一说在自己或他人有烦恼的时候,怎样来安慰自己和他人。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  相似文献   

16.
那天晚上,迟归的他回来时,已是晚上十时。 我倚在我们的大床床头上,边看电视边等他。他进来,一脸的疲倦,脱了鞋就往床上一倒。我急忙推他,催促他把自己弄干净了再上床。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南都学坛》2007,27(1):47-5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他身上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罪感心理是其形象的一大特征。他不是以文化的创造者而自居,却以文化的罪人而自命,他的自轻自贱自贬就是罪感心理的表现与流露。从文化成因上分析,贾宝玉的罪感心理是对君父思想的忏悔,希望以此来向国家、君父负荆请罪。这样的忏悔又表现为一种救赎行为,他认为男权文化对女性犯有“原罪”,他主动地担荷此罪而负重前行,故而使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而罪感心理又使他获得了超越生命悲剧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吴艺文 《社区》2010,(4):46-47
我们社区有个吸毒人员小唐,是一个才21岁的年轻人。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已经有数年的吸毒史,随着毒品对他身体的侵蚀,目前他已疾病缠身。正因如此,他也真正认识到了毒品的可恶和可怕之处,并多方寻求戒除毒瘾的方法,但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在一次次的戒毒失败后,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藏的艺术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是因为他们将相和的精神符合中国大众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更重要的一点,蔺相如在这件事中体现出博大的宽容,合乎中国“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传统,成为后世为官为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流沙 《社区》2012,(7):15-15
一次翻看报纸时,偶然看到报纸上公示了我所在辖区的人大代表,但我却不认识他。这自然让我产生联想,他是胖是瘦,立场如何,也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他到底能不能“代表’我的利益和诉求?既然他“代裂’了我们,任内能不能“联系”—下我们,或者公布—下联络方式,让我们可以联系到他、找到他,提提意见、建议什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