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迫于清廷和北洋军阀政府的禁令,不得不长期流亡海外。从1895年起到1924年止,他先后十二次踏上日本国土,流亡于横滨、东京、长崎等地,侨居时间累计达九年之多。而自1895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的十六年内,孙中山只在1907年12月初回过一次国而且仅仅在靠近越南边界的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呆了一夜。孙中山把扶桑三岛作为自己长期栖身从  相似文献   

3.
《大亚洲主义》是一九二四年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的重要演讲,也是他革命一世最后一次的长篇讲话。他以《大亚洲主义》为题,却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亚洲主义”,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的鲜明反帝立场和他晚期的光辉思想。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日本学者有各种观点的大量论著,但是在我国却长期被忽视或误解,有关孙中山传记和论著很少提及和探讨。孙中山从来不是大亚洲主义者。他讲的《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亚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8,(6)
男人的健康唯一出路就是女人和书,这话其实是孙中山先生说的。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问他,你平常最喜欢的是什么?孙中山说:"我最喜欢两样,第一是书,第二是女人。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日本的交往时间最长,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曾寄希望于日本的外援上,但其结果均遭失败,不过是几度幻想而已。诸多教训使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的事情,不但不能依赖日本军国主义,而且必须反对它的侵略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积极争取日本朝野人士的合作与支持。他与日本浪人首领头山满,有长达28年的交往,保持终生的友谊。文章根据中日相关史料,对孙中山与头山满的交往史事,进行了梳理,并对这类交往在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中起何种作用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摘 《今日南国》2006,(11):62-6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手,在民主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断探求,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始终百折不挠地坚持革命。 孙中山从一八九四年组织《兴中会》起,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这时甲午战争已经爆发,日本侵略者的猖狂进攻,清政府军队的节节败退,帝国主义列强的虎视眈眈,使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很早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就有所接触。一八九六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绑架,释放后暂住伦敦。一八九七年的头五个月,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度过的。据康德黎说,孙中山在这五个月中阅读一切学科的书籍(康德黎、琼斯:《孙中山》,242页)。在这里,他首次接  相似文献   

11.
与孙中山先生邂逅于船上当张静江往返于东西方之间,为他的贸易和出版而辛勤奔波的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相遇出现了,这就是在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轮船上,他与孙中山先生不期而遇,时间是1906年春天(一说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在1896年10月伦敦蒙难获释后,至次年7月,在伦敦居留了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地阅读西方国家的各类书籍,并从事著述,探求改造中国的方案。他计划与英国新闻记者柯林斯用英文合著一部有关中国问题的专著。1897年3月1日在伦敦《双周论坛》发表了这部专著的一部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见《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国之司法改革》则是这部专著的另一部分,发表于伦敦《东亚季刊》第1卷第1号(1897年7月,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在该文中,孙中山以他在广东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愤怒地揭露和谴责了清朝司法制度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指出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能彻底改革中国的司法制度。该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中山早年的反清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但迄今未有中文译本,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均未收入。我们现在根据日本《辛亥革命研究》第3号史料介绍栏所影印的英文原文译出,以供史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综观他的革命生涯,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求外国的支持中度过.他曾经认为美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事业,但美国始终没有支持他,最终孙中山不得不向苏俄靠拢.因此解读美国不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原因,无疑对了解辛亥革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廖仲恺(1877——1925年),广东惠阳人。少年时代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放弃中国旧学而攻读英语,想以此作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手段。1902年秋,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廖仲恺专程拜访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极为钦服,从此追随孙中山革命。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1922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对国民党的改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廖仲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为了推翻清朝和军阀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共和国,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奔走海内外,宣传革命理想,广交中外朋友,组织革命同志,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行了广泛的活动,其足迹遍及包括台港澳在内的全国各地及欧洲、美洲、日本、东南亚等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马君武留学日本期间,最早追随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力宣传和坚决捍卫孙中山及其学说三民主义。他广泛联络爱国志士,积极建立革命团体和创办进步刊物,认真培训军事骨干,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创立。马君武是孙中山早期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为中国同盟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不怕不识货     
苗向东 《可乐》2010,(11):41-41
孙中山从日本留学返国,途经武昌,慕名拜会张之洞。总督府前,卫士拦住他不让进。孙中山有些不悦,便递上名片,在外面等候。  相似文献   

19.
犬养毅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一次酒宴中,孙中山向犬养毅坦言,革命外最喜欢的是女人,并作深情的解释。他说:"千百年来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或玩物,充其量做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和‘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史学界对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颇有学术价值的论著。本文进一步探讨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有哪些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宫崎滔天是孙中山结识较早并十分信赖的日本朋友。他为援助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二十余年“奔走始终不懈”,立下了“极伟大之功绩”。纵观宫崎滔天一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反映出宫崎滔天与孙中山的关系有以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