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甲鱼,又叫鳖,在民间,它的一个最古老的名字就叫“王八”。从这个名字看,它在人们心目中本来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可是,近些年来,人们都传说甲鱼具有抗癌的作用,所以,它便“翻身解放”了,身价一日高过一目,癌症患者自然首选,就是健康的人也格外青睐它,目的是防癌。于是乎,筵席上如果有了一道以甲鱼为原料的菜肴,这一桌的价钱肯定令人咋舌。特别是田径“马家军”出名,并为“鳖精”大作广告之后,甲鱼的身价更高,仅售价就从以往几元钱一斤节节上涨到如今3位数,成为寻常人家不敢高攀的食物,现在吃甲鱼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权力以及经济实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怎样鉴别甲鱼甲鱼分为清水甲鱼和黄沙甲鱼两类。清水甲鱼背壳呈青色,质量上乘。黄沙甲鱼背壳则呈黄色,质量为次。若要鉴别甲鱼雌雄,只要看其尾部,超出背壳为雄性,反之为雌性。一般选购500克左右的雄性甲鱼为佳。每年农历六月前后,被蚊子咬过的甲鱼质量最次。甲鱼巧除腥杀甲鱼时,从甲鱼的内脏中拣出胆囊,取出胆汁,  相似文献   

3.
傅孙同志点出唐晓文背后的“教授”赵纪彬是个货真价实的反动学术骗子,真是一针见血!我们仅从他对“行辟而坚”别出心裁的“考证”(见《关于孔丘杀少正卯问题》),便可看出他的所谓“考据学”,完全是仰江青鼻息的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伪科学。“行辟而坚”是孔丘杀少正卯的口实之一(见《荀子·宥坐》篇)。无论儒家也好,法家也好,一概把它视作“圣王之禁”的一种恶德,从这四个字上,本来是看不出少正卯的“立场”、“观点”来的。孔丘杀少正卯,不见“经”“传”,仅见“子”书,少正卯的生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名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人们都理解为:“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符合老子的原义。由《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可证其原来是这样的提问:人民不怕死,怎样使他们怕死呢? 一、两个提问句上的毛病 此句出于今本《老子》七十四章。毛病发生在两个提问句上: 第一个提问句即本文提及之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本多如此。“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帛书乙本(甲本此处缺损)如此。 今本的文句显然是反诘句,意为,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用死来吓唬他们? 帛书的文句则是正面提问句,意为如果人民还是经常不怕死,怎样刑杀才能让他们害怕呢? 显然,二者有三点不同:(1)是“杀”而不是“死’,帛书之“杀”,指刑杀。“死”则包据自然死亡。不能等同“杀”。(2)帛书比今本多三个字:“若”(如果)“恒”(常)“且”(还是)。(3)  相似文献   

5.
甲鱼(也称鳖)的人工养殖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甲鱼单一养殖池体水质易变化;二是甲鱼习惯食荤,而鱼、虾、蚌、螺等饲料来源局限性大,价格也高,甲鱼养殖成本大,效益低,从而严重抑制了甲鱼养殖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试验了“以鱼养鳖、以鳖带鱼”的养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田径明星“马家军”食甲鱼破世界纪录的事迹广泛流传,甲鱼在国内外市场价格倍增,供不应求。 广东平远县大板镇清河管理区村民姚展良,依靠科技进步,大胆探索饲养甲鱼技术,大批养殖商品甲鱼,每年收入达8万多元。成为当地有名的专业户。 姚展良了解到,甲鱼是一种珍贵的水产食品,营养价值很高,市场售价每公斤100—200元、且供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是治病救人的重要物资,其商品品种繁多,属性复杂,既有野生,也有家种;既有植物,也有动物。它主要来源于广大农村,尤其是野生药材多产于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就是说,少数民族山区在发展药材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唯其如此,地处崇山峻岭的广西,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川、广、云、贵”药材之称。据近年来普查,全自治区各种中药材共有4384种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品种分布在49个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因此,在少数民族山区发展药材生产,不但可以满足卫生事业日益发展治病用药的需要,而且也是帮助少数民族山区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甲鱼是一种味美而又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它具有补劳伤,壮阳气、滋阴的食疗效果。 一般人吃甲鱼,是将甲鱼壳去掉,大多加姜片、黄酒,隔水蒸熟,吃肉喝汤。但是,却不知甲鱼壳内  相似文献   

9.
聂长建  李国强  徐鸿 《兰州学刊》2009,(10):129-132
“杀盗非杀人”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是法律命题而非逻辑学命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批判这一命题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一命题并非否认“盗是人”这一逻辑问题,而是强调“盗亦或非盗(人)孰应当被杀”的价值问题。由于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灵魂,形式逻辑与价值没有关联,法学的涵摄推论不同于逻辑学的涵摄推论,“杀盗非杀人”这一在逻辑上不真实的命题在法学上是成立的,只有从法律价值判断的视角才能理解这一命题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孟子·尽心上》第十二章“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之说,历来为注家所疑,当下学界亦无定论。对于这一章的解读,关乎对孟子民本与王道思想的整体性理解。有关“杀民”的解释,以赵岐的“治狱说”和程朱的“淑世说”为代表,而这两派都未能很好地解释“杀民”的动机与目的。实际上,对“生道”之哲学意蕴的阐明是正确理解“杀民”的前提。“生道”包含了明确的价值内涵,其与“仁道”相通,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下则展现为“王道”。王道政治包含“善教”与“善政”两个方面,“以生道杀民”属于后者的范畴。“善政”的正当性原则就是“义”,其具有外在规范与内在规范的双重维度。从“义”出发,政治实践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得到保证,而违背“义”则可视为对王道政治秩序的破坏。这一点应为政治共同体内的全部成员所认同和遵守,故背义之民被杀而无怨。  相似文献   

11.
张鑫  罗勤 《天府新论》2024,(3):135-144
经由电影元素再构、剧本杀要素限定等手段,剧本杀和电影的跨界联动构成了重要的当代文化传播景观。对剧本杀而言,“玩”电影拓宽了剧本杀的创作内容与表现形式,特定场域下构建的“类电影”场景则产生了吸引受众和提升收益的双重效应。对受众而言,电影剧本杀提供了互动性、具身性、沉浸式的“玩”电影方式,使观看者变为参与者。对电影而言,剧本杀模式扩展了电影的体验与传播渠道,并形成了电影与剧本杀双向转化的互通模式,也为电影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不怕麻烦     
邻居大妈在市场买了一只甲鱼,回家一复秤,足足少了半斤多。大妈跑回去找摊主论理,摊主也不争辩,爽爽快快地退钱。大妈对这个结果挺满意。我说:“这哪行,至少也应该叫他赔您往返的车钱,还不说搭上那么多时间。”大妈笑答:“找那个麻烦,我不如干点别的呢。” 想想也是,短斤少两,就那么几块钱去和摊贩理论,碰上  相似文献   

13.
滿口“仁义道德”的孔丘,上台后七天就残杀了鲁国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少正卯。对这一反革命罪行,几千年来,一些封建的卫道士、反动学者都想方设法极力否认或加以歪曲。否认派认为孔丘既然是“圣人”,讲的是“仁政”、“德治”,决不会无故杀人。即使真的杀了,也要“为尊者讳”。承认派则认为少正卯是个“乱政大夫”,本为“小人之桀雄”,孔丘“诛无道”十分应該,越杀这样的“小人”,越显得出“圣人”的伟大。两者都是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共同达到吹捧孔丘的反动目的。最近赵纪彬同志所著  相似文献   

14.
动物识数     
在凤头麦鸡前放三个小盘,一盘里放一杀小虫,一盘里放两条,另一盘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从不先吃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 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就躲到大树顶上,不飞下来。四个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进入草棚。走掉一个猎人,乌鸦不飞下来;走掉两个猎人,乌鸦也不飞下来;可是走掉三个猎人后,乌鸦以为猎人全走了,就飞了下来。这说明乌鸦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 倭奴侵蒙滿。 半載間, 杀我同胞似牛馬, 血流东北边。 ……” 这是至今仍然流傳在磐石县老根据地人民中的一首抗日歌謠。它如实地描繪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被奴役、被殘杀的悲惨景象。东北人民,为了反抗日寇的血腥統治,摆脫亡国奴的生活,爭取民族的独立解放,遂奋起反击,抗日的烽火很快便燃遍了  相似文献   

16.
人殉是奴隶制社会产生的一种事物。它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有它自身的演变过程。演变到后来,奴隶制社会“骈首赴死”的人殉消失了,非奴隶制社会的“以身殉”代之而兴;“身首异处”的杀殉惨状不见了,“慷慨就义”或“从容赴死”(或叫作“殉情而死”)的烈士贞女接踵而起。这个转折点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个问题,在考古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包拯传》:“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相似文献   

18.
巧捉甲鱼     
瓮中捉鳖 找一个小缸,将其埋在靠近水边的地方,使缸口与土面齐平。甲鱼喜欢夜间爬出水面觅食。别看它游起泳来伸缩自如,但在陆地上爬行却很笨拙。它视力本来就差,到了夜晚就更看不清楚,很容易掉进缸里,进去了就休想出来。  相似文献   

19.
1933年的桂北瑶民起义是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留下了诸多耐人寻索的历史疑案。近年来引起了史学家重视对它的研究,围绕起义失败的导因与背景等问题,在民族史学界展开了讨论。但对“兴瑶灭汉”说,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根据调查和现有材料,对此作一些探索。所谓“兴瑶灭汉”,是指桂北瑶民起义“只杀汉人,不杀瑶人。”关于“兴瑶灭汉”说的记载,最早见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二十日出版的《政训旬刊》第22期,刘宾一《兴全灌龙各县瑶叛与剿抚经过》曰:“瑶民叛变,既有共匪为之煽惑,又以兴瑶灭汉为口号,其目的当在夺取政权,不仅掳掠财物而已也。此次瑶叛虽在夺取政权,藉以兴瑶灭汉。……桐木江所产之瑶王法力无边,能抵御一切枪炮之弹,能灭汉兴瑶,能使瑶民今后利益无穷。”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闻顾脱皆杀之”的确切含义林干教授在其所著《匈奴通史》一书中探求匈奴语“匝脱”一词的含义时,写道:“《汉书·匈奴传》下载: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汉朝派使者谷吉把那支单于的侍子送还给他,到支杀死了谷吉。‘汉不知吉音问,而匈奴降者言,闻匝脱皆杀之(听说谷吉在眼脱被杀)。”’(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可见,他认为汉朝使者谷吉等是被部支单于杀害的。可是紧接着他将“闻巨脱皆杀之”解释为“听说谷吉在颐脱被杀”,而且是“被巨脱巡逻部队杀死”①的。这样一来,关于谷吉等被杀害的问题,就出现了两种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