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明确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珍视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想说“自由”“‘独特”“表现”等字眼里处处都在告诉我们,习作和阅读一样都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天真浪漫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或为应试要求的得分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体现某项章法技巧而写,或为迎合教师的某种所好而撰的学生作文的大胆挑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习作是学生对生活个性化的体验、思考与积累,是个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的习作走向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使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由心灵的习作过程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写作大部分学生就胆战心惊,望而生畏,都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现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我想写”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表达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快乐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  相似文献   

5.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教学的要求。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们放开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的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探讨.潜心钻研.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好和乐.酷和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的作文是学生心灵感应。”成功的作文确实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学生真实的内心和生命活动状态。新的课程标准一再提请我们,作文就是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一句话,让作文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尝试与实践这种教学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学段写话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育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已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以字词句的各种训练为主,其中的写话训练又是整个写作训练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赞可夫说:“兴趣作为一种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向,是探求知识、研究创新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网络作文”以其“自由、灵活、方便、快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中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怎样进行写话教学,为以后的作文教学起好步,开好头呢?我认为"兴趣"首当其冲。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回顾创作历程时也说:“作文要动真情,要写真情实感。”三者强调的都是作文要讲究“真实”,表达“真情”。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倡导让学生抒写性情。放飞心灵,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是,很多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相当宽容,一味鼓励与表扬,评价欠真实、欠准确、欠全面。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明确指出:“应从主旨、内容、语言、结构、创意、文面六个方面综合考察学生作文,给予每篇习作正确、公正、科学的评价,切忌评价流于虚假、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说:作文应该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要在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在习作的时间、空间、任务上多给学生些自由,放开手,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习作气氛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由奔放,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为作文教学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向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荡涤作文教学的灰色污染,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还作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主题曲。但是如果拿学生作文去读一读,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还是不少。为什么“改革”了,学生作文中的灰色污染还是不少?笔者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9.
深入生活创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便是打开学生心灵创作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理念提出的背景】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是大写的人。写作是将伴随他们终身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说是自己人生的“史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必须是能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自由地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飞扬。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已从理念到行动真正贯彻这一点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