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是指提倡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我们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更好地形成文化自信。语文教材中既有男性角色,也有女性角色,都或多或少渗透着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藏区汉语文教材建设的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研究分析,探索藏区中小学汉语文教材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这对藏区汉语文教材走向现代化、民族化和个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它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教学方法的运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学科的教材,基本上体现该国家或地区该学科的水平。因此,教材的编写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有的虽由民间编写,但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条件不同,教育指导思想不同,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同是汉语文教学地区,大陆香港台湾的语文教材便有很大区别。下面仅对台湾的国文教材略作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而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托统编三科教材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能够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困境和难题。推行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语文教材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语文教育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征的现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教材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通过历史教育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国家一体性认同;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在男女出现频次、两性人物形象、两性角色特质等方面存在着对女性忽视、刻板化、扭曲的印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取向依然失衡。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别取向失衡可能引发的问题,以期对教材的编写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邢立平 《新天地》2011,(12):183-184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厚的滋养,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学生积淀文学素养,提升写作能力,建构正确的品德情意价值观的重要管道。围绕着对“古典文学之美”的挖掘,我会同部分语文科教师在《古典文学之美》系列校本教材的研发与教学策略创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是把语文教材作为特定的文化存在形态,对其本体进行文化的营构与编制,即对语文教材进行文化设定,赋予它一种文化主体地位,使其具有文化的特质与品格。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理念,即打破把语文教材只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工具的逻辑、机制与旨趣,使语文教材成为一种文化的、培育的、开放的文本建构。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就是摒弃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化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态为主体的生命活动形态,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语文教材的人本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关键作用。“五四”时期是众先哲致力于开启民智、谋求立人的时代,深入开掘其代表人物胡适语文教育哲学中的树人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适语文教育树人思想由三个核心命题构成,即语文教育目的论、语文教育方式论和语文教育教材论。胡适语文教育树人思想主要包括:语文教育重在塑造自由人格、独立思想和科学精神相浑融的新人;语文教育需在道德关怀和民主文化中立人;语文教育应以白话文为教材,立言立人;语文教育应以文言文为教材,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9.
南宋以来 ,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徽州文化在各个层面都贯穿着儒家思想。儒学是徽州文化的实质 ,徽州文化是儒学的实践表现形态 ,二者的关系是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区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 ;而中华文化又影响和指导着区域文化 ,二者呈现出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文化,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文化心理产生影响,最终促使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变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方式将对文化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对现代文化、同伴群体文化、大众文化重视不够,忽略了当代外族文化、女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等,这种教材中文化选取缺失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待各种文化的宽广胸襟和平等态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多元的、辨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必要的重视,在编写教材时应坚持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教材的多元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多元的、辨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真正地实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台北市,有一所学校正从事一项伟大而意义深远的事业──向世界推广汉语,宣扬中华文化。四十余年来,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改进教学方法、编撰各种教材、培育师资,学员遍及五大洲,在国际汉语教学界获得极高的声望。她,就是中华语文研习所(简称TLI)沟通中西桃李满天中华语文研习所成立于1956年。建校后一直以帮助外国朋友学习掌握汉语、了解中国与中华文化、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40余年来,培育了10万余学员,可谓“洋桃洋李遍天下”。学员来自五大洲的各行各业,有外交官、贸易商、新闻记者、律师、医务人员、传教士………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海外华侨华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广大华侨华人不仅有着无尽的家国情怀,而且有着牢固的夯实中华文化基础的愿望。他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侨务部门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力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积极发挥侨务部门的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南宋以降,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儒学是徽州文化的实质,徽州文化是儒学的实践表现形态,二者的关系是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地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而中华文化又影响和指导着地域文化,二者呈现出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语文教材编写情况十分复杂 ,这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更与语文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语文教材编写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趋向完善 ,从教材演变发展的总体脉络和不同阶段教材的整体特点可以看出 ,语文教材编写无论在内容选择 ,还是具体的编排方式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评《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一集)吴兆路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配合与美国南海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片的播放,而编辑出版的讲稿─-《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一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内地西藏班汉语文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内地西藏班汉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对内地西藏班汉语文教学缺乏准确把控,对汉藏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适切性缺乏透彻了解。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对策是:重视汉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加强汉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完善汉语文教师培养、培训的体制,健全汉语文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互嵌式杂居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形成并保持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边疆的治理效果,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国家整体的发展速度。加强文化整合,把民族文化整合进中华文化之中,以中华文化指导和引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出台惠民经济政策、强化对中华文化教育、提升对中华文化的“增量认同”、加强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吸纳能力、推介拥有民族文化精髓和特色的中华文化于世界等措施,以此强化并保持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民族文化认同,提高边疆治理效率,节约治理成本,有利于民族国家政治稳定和统一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民俗文化的外宣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异化翻译提倡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保留源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可以保留民俗文化中的特色元素,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保护文化身份的清晰度。本文以河北民俗文化翻译为例,采取异化的视角对民俗文化外宣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场由经济、科技力量悬殊而导致的文化上的认同危机。通过解析文化的构成可以发现,从文化层面适时倡导中华文化价值观重构,以具有历史血脉与当下联系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提升中国在中华文明文化辐射区域内的文化软实力,是化解危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华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心理特征与行为价值规范特征的稳定持久的价值观念。它深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指引着中国人的价值行为选择。遵循共性原则、主体原则及前瞻性原则,以对自然、对人、对社会、对事、对精神的态度可初步构建起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稳定内核,并从文化维、民族维、地域维三个维度构成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