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家庭治疗的先驱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曾以“冰山”为隐喻,指出个体行为及应对方式下实际暗藏着巨大的冰山体,并作为动力源泉支持着个体的行动。20世纪经典文学作品《飘》中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特质与其所受南方奴隶制度的上流阶层教育呈现出密切的联结与激烈的冲突。以此为切入点,本文选取《飘》中典型旧南方名门闺秀“母亲”埃伦对斯嘉丽的深层性格影响为例,借助萨提亚理论进行阐发研究,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解读,在更为深刻的家庭教育层面剖析文学人物性格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由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深刻地描述了塔拉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最后找回自我,走向成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曾提出“萨提亚冰山理论”,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生家庭在塔拉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塔拉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挣扎的心理过程。本文将运用萨提亚冰山理论,对塔拉进行人物心理分析,从更深层次去探讨其性格的形成,进而揭示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是《红楼梦》这部举世佳作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中豪杰,也是中国文学画廊中独树一帜的女性人物。作为贾府这一庞大家族的一根顶梁柱,王熙凤身上淡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施加的温柔、贤惠的妇德,彰显着独特而又别具一格的另类女性特点。其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所独具的“辣性”——香辣、泼辣、麻辣、酸辣、毒辣。王熙凤可谓是千古一辣,她将“辣”这一字眼阐释的淋漓尽致。“辣”不仅体现了王熙凤的特点,也影响了她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郝时远研究员的新著《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解读科索沃的现实》(以下简称《火药桶》)一书于1999年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后,迅即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1999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民族和民族理论两个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特就此书举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不论现实意义、理论建树还是研究方法都堪称上乘,值得称道。与会者指出,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新秩序建立过程中一次重要事件。它虽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这…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是中西方文学中有关悲剧氛围浓厚的经典之作。本文一方面从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突出性格特征着手探究二者悲剧爱情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对二者的悲剧爱情所折射出的不同的生死观、爱情观以及女性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读者解读“悲剧爱情”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文学经典巨著,就是因为人物语言都经得起品味,都要反复琢磨才能领悟其精髓.笔者通过文中三个主角人物、贾府"元应叹息"四姐妹代表贾惜春、丫鬟群体代表晴雯、小人物代表刘姥姥、以及统治阶级代表王熙凤和贾政等不同群体的语言风格,来分析《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宠儿》与《慈悲》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重要的作品,该两部作品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写作的大背景都是奴隶制,它们“都是关于母性的小说;表达蓄奴制带给人痛苦的主题。”布拉德·胡珀指出:“《慈悲》是受到高度评价的《宠儿》的姊妹篇。”与此相似,罗恩·查尔斯认为:“《慈悲》是《宠儿》令人着迷的姊妹篇。”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互文性理论中的“文本的对话”这一最基本的层面,围绕《宠儿》中“弑婴”和《慈悲》中“卖女为奴”这两个核心事件展开讨论,对两部作品主题的互文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宠儿》与《慈悲》的主题互文性体现在三方面:被误解的母爱、罪恶的奴隶制、女性的身份认同。主题互文性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强化相似主题,引起读者重视;保持作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矛盾悖谬同时又遭受不少误解的人物。本文立足于《红楼梦》原文本,以阮籍"大人先生"的形象作为对比材料探究妙玉被"误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妙玉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红楼梦》原作者在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部分描写及判词呈现出的情感倾向晦涩不明并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让读者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以往大多是从伦理角度解读评论妙玉,忽略了妙玉的美及其意义。笔者认为,重新审视妙玉的生命追求及其美有助于正确解读妙玉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曾被著名歌唱家郭颂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乌苏里船歌》,因不久前发生著作权纠纷案而轰动全国。事件本身已令人瞠目,而判决结果更是引人深思。对这一事件,有媒体在“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案”之前冠以“首例”二字。事实上,早在1999年,因歌舞剧《刘三姐》法定署名问题就有人向有关部门提出过申诉,两年后,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某影视公司欲投拍“新刘三姐”,不料传媒称某人为维护署名权可能会与对方打官司。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大调查"与"社会历史调查丛刊" 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05年启动了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全面修订再版的计划,笔者作为《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修订组的工作人员,有幸参与了此计划一年多来的修订工作。本文所进行的“再解读”立足于当代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与关怀,尝试使用民族志书写和解读的“历史还原法”,对在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大调查”和《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简单回顾和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阅读“五丛”的全新维度。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横空出世,令无数读者“几回掩卷哭曹侯”,致使接续者不绝如缕。其中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的续书《红楼梦影》,在历经百余年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之后,终于向世人揭开这样一个谜底:她的作者就是名噪晚清词坛的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这位旷代才女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小说家。《红楼梦影》共二十四回,13万字,每回前题“西湖散人撰”,扉页题为“云搓外史新编”,卷首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西湖散人撰写的《红楼梦影序》。八十年代末期,有学者撰文考证云搓外史与顾太清实为一人,但终因考证者未能亲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二战后,再次兴起于西方的社会学分支——历史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和分析,研讨了西方学术界,把思想探索和学理研究,现实和书本相结合的治学传统和努力。同时,也由此启发,展开了对当今中国理论学术界在学术研究上,“问题与主义”这两种取向的检讨。通过对以顾准、吴敬琏为代表的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历史实践的考察,和对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经典的重新解读,提出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已要求我们的理论学术界做更多的思想突破与创新,做更多“主义”取向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书中的惯用语运用已是处于近现代汉语词汇的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惯用语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从其类别划分及语言文化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考察发现《红楼梦》中的惯用语来源类别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非常丰富,对了解当时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特色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 ,张荫棠查办藏事、筹设新政期间 ,撰写、颁行的《训俗浅言》、《藏俗改良》倡言维新的社会伦理道德 ,在西藏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提倡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移风易俗 ,体现放眼世界、维新改良的进化论思想 ,具有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西藏独立”阴谋的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应对这两篇维新改良之历史文献予以新的解读 ,以揭示历史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32-37
"文革"结束后,随着新的政治形势的确立,文化形势趋向解冻。其在电影界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复映片的通行、外国译制片的盛行、香港电影在大陆的引进。"民族传统文化"、"爱情"、"美"开始成为合法化的话语,而这些都通过《五朵金花》、《阿娜尔罕》、《红楼梦》等影  相似文献   

16.
《太阳部族》高原之巅的史诗和寓言文/吴朝晖黄毅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遥远的地方。——梭罗《瓦尔登湖我们很容易被电视纪录片《太阳部族》一开始就透射出来的神秘氛围所震慑。慕土塔格———冰山之父在“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一身肃然地高高矗立,太阳...  相似文献   

17.
尹湛纳希,著名蒙古族小说家。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孙,对蒙、汉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擅长丹青,终生未仕。曾披沥心血历经20年撰写其父未竞遗著《青史演义》;又创作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未完成),以及杂文、诗歌等;并将《红楼梦》和《中庸》译成蒙文(已散佚)。《一层楼》学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泣红亭》为其姊妹篇。近年来,尹湛纳希的作品受到国际蒙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 “他用充满良知的双眸检验一举一动,要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衡量人的标准。”——摘自美国诗人马卡姆之作《林肯,人民的人》,并代作题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来评析《红楼梦》的杨译本。总体来说,杨宪益夫妇深刻地领悟了原著的语用意义,而且成功地在译文中传递了这一意义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论《儿女英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儿女英雄传》张佳生《儿女英雄传》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著名的满族长篇白话小说。据此书“缘起首回”中说,小说初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又称《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是“燕北闲人所作”。燕北闲人就是文康。文康,字铁仙,又字悔庵,费莫氏,八旗满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性别”视角,通过对《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文本分析,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讨论《第四交响曲》中隐喻的“性别”问题,并完成对这部作品的重新解读。笔者将结合这部作品之内的乐谱文本与之外的社会文本来对这部作品的“性别问题”做进一步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柴科夫斯基这一人物做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