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但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播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这也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新媒体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帮助民族音乐文化走出困境。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播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文化传播对策,旨在促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宣传民族文化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有效的传播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关注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播,分析依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彝族文化的传播更具创新性,传播更广,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变缓,晋剧也同样面临窘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介绍环境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晋剧发展和传播的优势及劣势,进一步探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变缓,晋剧也同样面临窘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介绍环境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晋剧发展和传播的优势及劣势,进一步探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范小青 《民族学刊》2020,11(3):73-79, 137-138
在传统的实地社区难以发挥既有作用时,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在凝聚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田野调查发现,网络社群已成为传播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不仅传播传承民族文化,还传承红色文化、家教文化;网络社群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性保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力量,有望与政府行为形成合力;但要让兴趣转化为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网络社群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动群众参与传承,同时培育“新乡贤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网红”,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借助新媒体平台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在红色革命文化宣传方面,红色革命纪念馆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去叙述一段历史或者文化,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突出红色革命文化品牌。随着当下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增添了新的传播手段,在传播特征、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上会有创新的宣传策略,通过新媒体的力量也必将使红色革命文化传播的效果进一步扩大。该文以革命先烈蒋先云革命纪念馆为例,结合当下红色革命纪念馆发展现状,探究在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灿烂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化地转化为可观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传播以及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现状进行概述,然后提出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降临,加快了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速度,拓宽了其传播与发展的空间。文章以新媒体为背景,分析新媒体对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作用,梳理新媒体下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索新媒体下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当下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非常高效的互动性。各种形式的音乐网站、APP音乐平台中充斥着语言段子及口水音乐,快餐化、娱乐化的音乐形式使当代学生在纷扰的文化传播中逐渐迷失自身成长方向。这种肤浅的娱乐文化消费已经呈现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并且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音乐教学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教学中,音乐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传承、发扬我国茶文化中富含有的优秀元素,可有效促进茶文化和音乐之间的有机衔接,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身心更好进行健康发展。但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已逐渐普及了起来,在音乐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消费趋势特点,即流量化、快节奏和新潮化等特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所以,本文就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承以茶作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针对当前存在的相关误区提出了在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影响背景下,于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传承相关茶文化的良好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伴随当下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非常高效的互动性。各种形式的音乐网站、APP音乐平台中充斥着语言段子及口水音乐,快餐化、娱乐化的音乐形式使当代学生在纷扰的文化传播中逐渐迷失自身成长方向。这种肤浅的娱乐文化消费已经呈现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并且在高校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音乐教学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新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推动作用,对于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非遗文化数字化展示提供了创新途径和渠道,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非遗传播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乐器的弹拨乐属于古老而又日新月异的话题。随着我国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极为重视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弹拨音乐属于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世界文化呈现相互交融的趋势,弹拨乐器基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经历了碰撞、交流、融合且不断发展的过程。民族音乐独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中的弹拨音乐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有助于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如何传承并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传播音乐,并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旨在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受到人们重视的关键内容。特别是在全面进入新时期之后,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继承。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我国社会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电视新闻传播,可以对优秀民族文化起到良好的弘扬效果,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基于当下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在自己的民族底蕴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记录了民族的发展史和神话故事,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对于我国形成多元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到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冲击,要想继续传承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基于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在该理念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进步及传统媒体改革的产物,新媒体有着十分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能提高传播效率。舞蹈艺术是较为特殊的文化产物,传统艺术传播形式相对局限,仅在剧场或广场中表现、传播,使得舞蹈艺术无法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无限可能,既能突破舞蹈艺术传播的束缚,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呈现给群众,也能熏陶人们的思想境界,丰富其精神世界。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时期背景,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对舞蹈艺术传播的影响及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发展。新媒体的视域下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民族文化应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新媒体机构也应将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为工作使命,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与现代化的进步,我国的许多行业都进入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一些文化形式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音乐行业便是如此,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不适应于现阶段我国的多元化音乐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只有不断地更新与进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才能真正推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与讨论,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且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文化,同样中国人民也有着对传统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征,将不同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充分地体现出各个民族音乐的艺术才能,在不断交流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收、互相竞争,从而不断地进行衍生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进步,将传统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地融合与巧妙的结合,不仅使民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延续,还能够为流行音乐提供更多的音乐形式,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进一步传播与弘扬,使两种音乐共同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20.
华夏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13-115
相较之其他音乐体系和音乐类型而言,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歌曲内涵、音乐文化、演唱技艺、音乐特色、编曲方式具有多样化、娱乐化、现代化特征,且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播力和塑造力极强。尤其是随着现代音乐文化体系的发展,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更趋于多元化发展,自带的音乐张力、艺术张力、歌曲情感不断扩充,让音乐表现力度提升,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也在不断呈现。当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路走来,承载了大量的精神内涵、民族文化、民俗民风,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娓娓道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文化也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中也面临了一定的挑战。基于此,借助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元素就成为关键。本文概述了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基本内涵及其中蕴含的传统音乐元素,探索了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呈现的价值,分析了中国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