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强烈地冲击了农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和各大都市出现的妇女运动的。这次运动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涉及内容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是,在非常态的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目的十分明确,成效也相当显著,即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占根据地人口半数的妇女同胞,把她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战线上来,从而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日根据地乡风建设在短短数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乡风建设寓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之中,使各项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和政府组织领导与乡贤、社会组织、民众等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将乡风建设变成抗日根据地多元主体的共同行动。以各种组织为基础,以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规范,做到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有机结合。以党和政府部署推动为主导,多种社会传播方式和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其主要经验包括通过宣传动员,为乡风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思想工作,让乡风建设变成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乡风建设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结合;根据群众认识水平和各地实际,逐步开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新富农阶层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根据地鼓励发展生产而出现的新阶层。作为阶级成分的新富农阶层,一方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在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的表征;但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下应当“革命”的对象。作为客观存在的新富农,他们是通过勤劳致富的生产能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在坚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质”原则性的同时采取灵活性的方式,将政治坚定、经济贡献突出的新富农群体解释为革命的富农,最终实现党内外对新富农阶层由质疑向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主义各国在消除旧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动员妇女投入生产,提高妇女福利方面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但第三世界各国由于资源缺乏,旧思想頑固,妇女解放的阻力很大。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解放的理论基础来自恩格斯和列宁的经典学说。争取妇女解放的唯一道路是用革命斗争来推翻有阶级的社会制度。只要妇女被排斥在社会性生产劳动之外,她们就不可能解放。为了使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必须减轻她们的家务负担,同时,没有妇女参政,社会主义就不能建成。文章还从立法、教育、就业、政治代表各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各国为提高妇女地位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并最后强调,妇女的全面解放决不能“由上面”恩赐。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外来的新女性以其新的女性形象和生活方式不自觉地影响着陕北乡村妇女的主体意识,同时在新女性大力宣传妇女解放理论、积极投身农村扫盲运动、对陕北乡村妇女进行放足、新法接生训练、充当边区政府和妇女群众的桥梁,积极为边区政府制定合理的妇女政策献计献策等一系列努力和带动下,陕北妇女开始走出家门,积极参政议政、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文化,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发生了翻天当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高举妇女解放的旗帜,动员和组织广大劳动妇女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和管理,形成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劳动妇女参政的热潮。通过党的种种努力,中央苏区劳动妇女的参政热情和革命积极性空前地进发出来,她们积极参政议政,支前生产,入伍参战,为中央苏区革命与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所形成的劳动妇女参政的理论和实践,为党领导和组织劳动妇女参政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准确,加强了对农民的组织领导,成功地对农民进行了抗日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创造了农民教育的新方式。在动员农民、培养干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试就抗战时期中共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总结阐述。1 建立各种组织,动员、教育农民支持和参加抗日战争抗战期间,中共在敌后建立了19个根据地。毛泽东在论述抗日根据地的条件时,指出了发动民众的抗日力量是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三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展开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为唤起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围绕着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两大问题,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铺开。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应该以解决不同时代的中心任务为目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制定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传播方式;必须将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妇女解放则是其中的一个从属部分。革命根据地的中国下层妇女从生活和精神上走出家庭,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了苏区的革命和建设中去,并从中获得了安全感和生活乐趣,体认到了自身的价值,其经济、政治、法律地位和精神面貌由此得到了极大改善。革命根据地妇女在集体中实践个人解放的这段历史,体现了集体与个人解放二者相辅相成的结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独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到1930年,两湖、两广、福建等省相继建立起10余块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余万人.男青年参军打仗保卫苏维埃政权,农村百分之七八十是妇女.所以,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土地革命,保卫、建设根据地便成为根据地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妇女动员既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需要,又是妇女解放的需要.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妇救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妇女动员,如以男性干部为开展妇女工作的中介,以上层和老年妇女为突破口,以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为激励机制,使妇女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开展,使妇女自身获得了解放,如身体的解放、思想文化的解放和家庭地位的提升等.新式妇女在抗战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们广泛参与抗战、支前、优抗、生产和参政活动等.妇女动员的过程伴随着女权、传统与革命的复杂纠葛.妇女解放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与固有的性别秩序产生了矛盾,革命的整体利益也限制着妇女解放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沂蒙解放区春耕春种的生产动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力图消除群众生产顾虑、强调生产必须领导、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为观察革命年代的农业生产组织化提供了样本.普遍动员与个体典型动员为主的会议动员,节日、庆典、仪式、集会、口号等文化动员,以算账打谱、变工互助为策略的经济动员,以及以消除生产顾虑、稳定生产情绪、克服生产不用领...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时期,因为日、伪军与国民党政府的掠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危机。特别是1941年之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劳动力、牲畜与农具都出现短缺,在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当地农民的生产与革命积极性也遭遇挫败。为激活生产,破解困局,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推行“按家计划”,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思想动员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规划和典型示范等举措,将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劳动合作,在互助中提高大家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不仅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激发了生产热情,支援了抗日战争,并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根据地军民应对困难、坚持斗争的勇气和意志,从而成为延安精神的另一个样本。其劳动互助的相关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作为近代中国相对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革命战争需要,多数男性投身革命,出现了大批红军家属.中国共产党对待红军家属问题,一方面将红军家属视为弱势、困境群体,优待红军家属,保障红军家属生活;另一方面将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视为重要的力量,动员红军家属融入苏区革命和社会建设.随之红军家属的生活境遇呈现出革命与性别意义的明显变化: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不仅接替男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还积极支援革命,在扩红、慰劳红军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与妇女解放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身为红军家属的妇女们彰显出可贵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婚姻与家庭的政治改造浓缩了妇女生活变迁性、社会性和革命性的特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关键之一是妇女问题的合理解决。百年来,山西妇女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妇女组织的发动和带领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妇女工作者。她们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参与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抗日救国运动及战时勤务活动,在和平发展时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农田基本建设,挑起了社会生产建设的重担。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事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男女平等、尊重妇女、妇女赋权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阐释了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妇女”一词。中共革命话语体系中的“妇女”概念作为一个桥梁,既连接了中国女性过去的苦难经历与未来的光明前景,又促进了外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创造性地将“妇女”与“性别”疏离、与“阶级”联合;在土地革命时期重新解读“妇女”与“传统”的关系,开始将“妇女”本土化;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又将“妇女”推向宏大的国家、民族场域;在解放战争时期促成“妇女”与“翻身”合体,并将其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重塑“妇女”概念的过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断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人们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这个论点指出了妇女实现解放的重要途径。 参加社会生产是改变妇女经济地位的重要出路,妇女要从根本上摆脱对男子的依附,只有参加社会生产劳动,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实现,这是实现妇女进一步解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过去对农业祭祀多是作宗教学研究 ,对稻谷神话多是作文学研究。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 ,以不同类型的农耕民族———傣族和布朗族为例 ,从野生稻的驯化 ;原始先民对土地、农具、谷物的崇拜 ;妇女在稻作史上的贡献诸方面 ,释读其仪式和神话的底蕴 ,探索直接与稻作生产历程相联系的稻作祭祀与作为稻作生产变形记录的神话的关系 ,即原始宗教与现实与文学的关系 ,从而揭示出与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农业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也是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将妇女解放纳入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洪流,实事求是回应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命题,党领导的妇女解放思想从形成、丰富走向成熟.中国妇女翻身做主人,自身权益获得尊重;妇女实现思想解放,从事工作走向世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效实施,性别和谐观念成为大众共识;妇女实现总体脱贫,实现了全面小康成果共享.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包括妇女)为中心,始终坚持妇女解放同国家民族任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始终坚持性别平等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并重的原则,所取得的经验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