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让非遗融入生活的最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粤方言文化作为广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和挖掘粤方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探讨粤方言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结合的可能性都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引起人们对粤方言和广府地区特色文化的关注,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首先梳理了粤方言文化的现状和困境,其次论述了在“全民推普”环境下对粤方言文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必要性,且提炼和分析了粤方言文化元素的相关理论,立足于广府地区的本土文化,考虑粤方言“声、形、用”的文化元素特征,利用视觉转化来挖掘与推广粤方言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最后总结出粤方言文创产品的应用设计策略,为文创创意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带动群众走上产业致富之路是一个重大课题。平度市新河镇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度草编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非遗产业,以非遗产业作为群众脱贫项目的模式值得关注。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度草编在带动当地群众实现脱贫攻坚为例,总结其传承和发展的经验,探索其自身优势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如何发挥其优势助力当地实现产业振兴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峥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33-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人文结晶,所蕴含的文化符号深具象征意义。秉承“非遗”传承的初心和使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融进幼儿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他们以亲身体验、参与互动的方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树立其对家乡、民族、国家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意识,是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广泛开展,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加以辨析的基础上,以龙岩新罗区文化馆在幼儿园开展的特色活动为分析案例,对在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的可实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博物馆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播为前提,针对非遗文创与服务开发展开了论述。首先论述了非遗文创及服务的意义,了解到开发非遗文创对于博物馆运营的重要性,其次总结了目前博物馆青少年非遗文创与服务及开发现状,发现博物馆文创开发还处在发展阶段,今后还需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最后对博物馆青少年非遗文创及服务开发要点展开分析,并且提出了六点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创产品,从而达到宣传非遗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产生和保护是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性的课题.文化兴邦的提出更是将我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上日程.目前,我国从各级政府到高校、 从立法到政策在各方面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经历和视角出发,提出在适当商品化的同时,非遗传承人的理念和想法应受到重视,进而促进自下而上的非遗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往往是目前工业化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促进.非遗的保护是精神的传承,把这种文化及精神拓展和应用到其他的社会领域便可促进文化兴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化产业逐渐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推动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将中华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转换,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主旨以消费者对台北故宫博物馆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设计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对比分析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创意营销上各自不同的现状,最后对未来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提升文创产品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一张独特性、地域性的名片。  相似文献   

8.
"这个红绢的铁编古灯笼好有文艺范儿""印有红色剪纸图案的T恤很潮""布糊的耳环好精致,头一次见"……河北丰宁人制作的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顾客前来选购。说起这些文创产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琳颇为自豪:"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有各级非遗项目61项,其中,满族剪纸、布糊画、木作技艺、铁编技艺最能体现丰宁特色。这些也是我们当地的重点特色扶贫项目。"  相似文献   

9.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创设计并确保创意的综合性和设计产品的推广性,是文创设计的核心。云南的少数民族图案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趣对于我们探究文创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创作源泉。立足本土民族文化,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图案文化语义的深层解读,构建独具云南特色的文创设计体系,才能进一步拓宽文创设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重点的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迅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就文创产品设计而言发展并不理想,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业设计与当前互联网络的发展相比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际,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对文创产品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创产品设计的新要求,以求实现文创产品设计与时代发展的同步。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薪火相传所留下来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结晶的重要标志,是经过历史洗礼所留下来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延续党和国家的中华文脉,是我国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大多数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偏向于西方的设计理念观点和方法,从而忽略国家自身传统的艺术之美。而将非遗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去会更好地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还能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唤醒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将结合上下五千年劳动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慧更好的继承下去。而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还可以培养设计者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感、骄傲感,充分激发出设计者浓浓的爱国热忱,使设计者不仅能够成为一名高素养合格的国家建设性人才,还能够将国家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设计概念推向全世界,供全世界的艺术设计名流人士去欣赏参考。所以,本文将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讨论背景,将“非遗”这个充满国人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当代艺术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9):66-66
8月23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一行4人组成的考察组在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湘西自治州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深入吉首市、凤凰县的乡镇文化站、非遗传习所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察组表示,湘西民族文化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护传承任务十分繁重,全州上下虽已形成共识,“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改善机制、激发活力,促进湘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进校园,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举措,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本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调"项目走进校园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从小识非遗,从小学非遗,从娃娃抓起,更好地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发展,给非遗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但非遗的管理工作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历程,拥有许多优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运用和维护好非遗,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的整体和谐发展,是人们必须研究好的重大课题。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为非遗保存技术赋予独特的应用价值。本篇重点研究了非遗的数字化保存技术与遗产项目实施的需求,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期待可以帮助中国非遗保存事业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