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和银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赢得竞争优势、获得丰厚利润的关键因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一致追求。在对城乡结合部“小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提升“小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的“度”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共同富裕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层次的范畴与平均主义以及两极分化是有质上区别的.社会财富的总量”和“个量”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使个人收入差距保持在“度”的范围内,“平均主义”和“收入过分悬殊”是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两个节点.只有突破这两个节点,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总量”和“个量”目标.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严重的消极影响,但尊重和保护适度的差距是需要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与共同富裕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展现出了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空间,为共同富裕积累了物质力量。但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革命也加剧了生产领域对人的替代,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普通劳动者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劳动致富的可能。回顾马克思对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对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工人的替代现状研究,能够为我国处理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借鉴。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弘扬工匠精神,为工人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展现出了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空间,为共同富裕积累了物质力量。但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革命也加剧了生产领域对人的替代,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普通劳动者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劳动致富的可能。回顾马克思对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对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工人的替代现状研究,能够为我国处理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借鉴。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合理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弘扬工匠精神,为工人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语料库为基础,文章对“为……而……”结构中连词“而”的隐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介词补足成分的长度、结构复杂度、条件概率(配价概率)P(为←V|为)以及P(为←V|V)等因素,可能都与“而”的使用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均与语言处理的复杂度有关。复杂度越高,使用连词“而”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而”作为结构标记,可能起到了降低语言处理难度,提高语言处理效率的作用。研究也表明,将基于语料库的计量研究方法与认知理论相结合是可行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某些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发现的汉语结构规律,并深入了解这些规律背后的认知功能动因。  相似文献   

8.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我国当今民族政策的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是而然"、"是而不然"是<小取>研究推论时提出的两种重要情况.这两种情况都可从语法形式及逻辑形式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可以证明,"是而然"的逻辑形式是有效的,故"是而然"是有效的演绎推理."是而不然"诸例看似与"是而然"相矛盾,其实深入分析就可发现,诸例并不构成"是而然"模式反例,因此,"是而不然"的存在实际上不影响"是而然"式推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高质量做好民族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必然要求“一个民族不能少”。以建党百年的大历史观审视党的民族工作,将“一个民族不能少”作为价值遵循是一条重要经验。百年以来,“一个民族不能少”话语经历了奠定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进行共同富裕的社会动员、确定共同富裕的政策保障和彰显共同富裕的时代目标四个表达阶段。虽然每一阶段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但都致力于推动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不能少”话语历经百年嬗变,既是一种价值遵循存在,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主体、主题、主力等理论要素。话语来源于实践,也指引着实践的发展,“一个民族不能少”话语具有促进解决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等实践指引价值,能够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人民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  相似文献   

12.
苏南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以集体经济为主、社区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旧模式,演变为以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混合性的所有制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通过对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所有制结构进行比较后发现,新苏南模式表现出外向型、股份化、规模化,集体企业仍占有一定比重的特点;温州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则表现为合作化、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特征。苏南股份制企业的高比重和集体产权退出形成的政府财力,有利于共同富裕;温州较高比重的私营经济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通过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集约性经济,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收入分配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为公民提供机会均等的医疗、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的经济效率和效益,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重要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东西部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对于西部来说,要实现共富的目标,也要走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的必由之路.需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重点与一般、效率与公平、自我发展与外部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同时,立足"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以全新的战略眼光与时俱进地发展着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和必由之路,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但近年来崛起的共同富裕村和对共同富裕进行大胆探索推进的地区,却遭到了多方的质疑,甚至是否定。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人们对共同富裕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的迷惘。共同富裕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但目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成熟模式。因此,就共同富裕的历史选择和现实条件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环境权是人的一项应有权利 ,当前 ,环境权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 ,国际社会以及一些国家开始用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环境权加以确认 ,这是环境权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环境权要成为一项实有权利 ,还是前路漫漫。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 ,它们之间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 ,既不应把环境权与生存权对立起来 ,也不能把它们看做是同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和谐必须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走上和谐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本要求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共同富裕视角深入剖析和谐消费的理论内涵,发现和谐消费包含消费力和谐、消费关系和谐以及和谐消费力与和谐消费关系的有机统一,其中,消费力和谐与消费关系和谐分别反映了共同富裕的效率与公平思想。为进一步明确中国和谐消费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根据和谐消费的理论内涵,探索性地构建和谐消费力与和谐消费关系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和谐消费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和谐消费的经济增长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来看,2007—2020年中国和谐消费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但整体而言,中国消费和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和谐消费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和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在剔除异常值、增加控制变量与更换空间权重矩阵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3)进一步检验发现,和谐消费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牵引高质量供给,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供需联动机制。据此,建议以居民收入提高与社会保障完善为主线,促进消费力和谐;以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与社会信用体制健全为抓手,改善消费关系;协同推进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以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产阶层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分析了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及其特点,论述了扩大中产阶层的必要性及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