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下,一些网络语言开始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本文在阐述网络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为如何借助网络语言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促进了许多新鲜事物的产生。例如,网络语言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同时给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逐渐规范化,从而给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增添活力。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对网络语言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书和汉语言文字民族类图书的出版是我国民族出版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出版,人们的认识比较一致。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以汉语言文字出版的民族类图书的定性尚缺乏一致的认识。汉语言文字民族类图书能否作为一种图书类别,它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字的出版中占据多大的空间以及地位如何,它所服务的行业和事业基础是什么,它有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作为出版它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上的作用有哪些。上述问题是我们理解和认识汉语言文字民族类图书出版的关键,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汉语言文字民族类图书出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有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发展,同时对汉语文学开展审美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汉语言文学需要深刻把握其本身的特征和时代留下的不同审美特征,以此用来更加深入地研究关于审美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汉语言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研讨了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特性和审美特征以及汉语言文学的审美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论证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民族文字现实问题研究。针对民族文字面临的问题,联系文字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在对语言与文字、文字与社会其他因素、语言文字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探讨及对具体中国语言文字国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民族文字实践工作应有所调整。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字之路才是民族和民族文字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普及,网络语言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英汉谐音借词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以巧妙、新颖、生动的特征深受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这一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对网络语言创造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反映出与青少年亚文化相关的社会背景和特有的心理特质。对英汉谐音借词这一流行现象,我们应持宽容态度,并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克 《中国民族》2010,(4):61-62
民文图书,顾名思义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图书。读者对象多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农牧民、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少数民族人口里面具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以蒙古族为例:全国蒙古族人口有580多万,但真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大约只有300万人。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民族种类多、语言种类也多。全省4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水族已通用汉语,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操用28种语言(不包括未定族的语言)。云南省民族聚居区大量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语言障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及整个云南省教育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最佳措施。云南省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拐棍”或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了汉语言文字,就不再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据统计,截止目前,全省实施双语单文教学的有红河、大理、临沧、…  相似文献   

9.
当今网络语言日益流行,已经被许多人,尤其是年轻的知识人所接受,在网上甚至成了主流的表达方式。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网络语言在网络的传播和发展是对规范化现代汉语生命力的一个严峻挑战。规范化现代汉语与网络语言是既区别又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离开规范化现代汉语的网络语言将是无源之本,离开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现代汉语将缺乏应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性别隐喻始终存在,是主流意识对身份认同和想象的主要体现,除了在东西方比较语境中能够找寻,性别隐喻还充斥在文学发展中,但却是片面的且具有限制性的。纵观汉语言文学发展,要真正探究性别隐喻问题,则要直接追溯到后殖民主义理论。其中除了具有基本的中西关系,也有东方对文学性别的认知与界定。对此,从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着手,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中西关系的性别隐喻,并以此提出了两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若想傲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有深远的文化。我国大力重视文化发展,同时,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语言文学在这股知识巨浪下应运而生,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现今,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具有极高人文气息的一个专业,它主要是对中国语言的词语用法进行研究,对古今诗歌、散文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与讨论。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它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若想傲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有深远的文化。我国大力重视文化发展,同时,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语言文学在这股知识巨浪下应运而生,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现今,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具有极高人文气息的一个专业,它主要是对中国语言的词语用法进行研究,对古今诗歌、散文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与讨论。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它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基本倾向和主张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反思的对象,接着介绍了反思的途径,最后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质疑做了介绍。作者认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有助于我们克服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学说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产生的盲目性,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尤其是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分析优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族群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当从动力学的特征中探讨族群的环境与适应、开放性与闭合性关系,有必要在一种族群互动的场景下去理解族群的迁徙以及自我文化认同形成的机制。在具体考察之时,分析食物的供给、人口压力,甚而重新思考"多元一体"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族群迁徙和现代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回族是中亚、波斯、阿拉伯的穆斯林从海路(东南)和陆路(西北)进入中国,与当地民众结合形成的民族。自元代开始才逐渐形成回回民族。尽管回族使用了汉语言文字,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成为其强大的凝聚力,宗教习俗和宗教心理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就回族艺...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提的 2 0世纪的壮族文学仅指壮族作家运用汉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从 2 0世纪初起 ,壮族作家就投身于中国社会大变革运动 ,拓宽了民族审美视野 ,广泛接触、研习、借鉴和吸收了先进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创作经验 ,用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使壮族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字并存,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了“以少数民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文”的授课形式,基本形成了从少数民族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双语教学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必要保障,建议要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上组织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国家在资金、师资上给予倾斜,按照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分类指导,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族裔民族主义兴起所引发的族群间暴力冲突是当今世界冲突的重要特征,民族/族群认同的回归与国家认同的"去中心化"所引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和张力是观察这一现象的重要视角.族裔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西方国家和后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重新解释、塑造和建构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国家认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和民族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控制强化族群认同和族裔民族主义的外部因素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