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主要场所,以博物馆典藏文物的历史性为前提,从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藏品陈列、优化文化传播水平,发挥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三方面,对历史文化传播功能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不仅是承载地方历史、涵养民族文化、存储交往记忆的共有精神家园,更是展示多元文化与文明的窗口。地方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教育、科研等重要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动员叙事及共同体意识建构效能。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是地方与国家相互呼应、小社会与大历史互为参照、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守望相助、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记忆之场。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时代背景下,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这类历史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三交”内涵显著的多民族共享活态符号,也可以充分调用为鲜活的叙事资源。地方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通过内容提炼、效度提升、活力培育三个方面,探索其独特的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欣宜 《中国民族博览》2022,(3):182-185,201
随着"大IP时代"到来,各个领域掀起一股IP浪潮,地域博物馆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对其IP形象进行设计.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现有地域博物馆IP形象,总结出国内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地域博物馆主要特征地域性出发,解构整个IP形象设计过程,将地域性与IP形象设计中的每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从符号、寓意、意蕴入手...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主要场所,以博物馆典藏文物的历史性为前提,从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藏品陈列、优化文化传播水平,发挥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三方面,对历史文化传播功能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中国历史的呈现,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层次。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要保留文物的价值、知识价值、观众需求的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文物博物馆的陈列的性质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增加博物馆的陈列效果和形象。  相似文献   

6.
2015年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做了次序调整,博物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被充分强调.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延伸,其特殊的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运用大量的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根据博物馆的自身特点,结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通过结合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开展活动的实例,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养;改变陈列展览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完善网站建设,提升对青少年传播信息的服务水平三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给予青少年更多、更细致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以及艺术进行研究,能够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深刻含义进行正确认识.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原则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民族博物馆陈列的本质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展示民族文化、知识与感情相融合以及人文情怀的展现三方面内容.接着对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艺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展示多样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林蕾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256-258
在现代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中,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必经之地,对文物进行陈列展览也是表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现如今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追求,急需进行转型与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变的意义、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优化的转变与发展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促使博物馆真正肩负起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具有向大众传播知识和思想的社会功能,陈列展览是知识和思想传播的载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加深,现代人们对于知识和生活品质的追求都在不断提高,同时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如何丰富和提升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知识性和观赏性,做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对于博物馆吸引公众关注,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学术性与趣味性统一结合的角度研究和讨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相关问题,以求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博物馆信息化传播和文化教育提供了发展动力。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大众进行文化教育。本文在阐述新媒体涵义的基础上,从数字化、网络性与互动化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在民族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应用。此研究,以期待为民族博物馆发展宣传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作为实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展览陈列空间是提高博物馆展览影响力、促进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提升博物馆形象的重要一环.展陈空间不同于其他功能性空间,它在满足人体工程学中合适的尺度与比例和舒适的基本流线及的同时,将通过文物展品向观众表达展览内容,是充分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途...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普天之下一个博大的概念,博物馆定义是对博物馆性质、职能、目的和任务的科学表述.民族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物品的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是国家的民族博物馆,高等学校民族博物馆在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中独树一帜,民族地方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鑫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220-222
博物馆的陈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利用合理的陈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探讨博物馆动态陈列技术模式中蕴含的人文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述了博物馆动态陈列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以提高博物馆动态陈列效果为例,结合当前博物馆动态陈列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分别从设计前的深入调查、与环境的吻合程度、方案的时代特点以及方案的合理定位四个方面探讨了博物馆动态陈列模式设计的基本要求。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当前博物馆动态陈列使用的主要高新技术,为博物馆动态陈列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陈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利用合理的陈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探讨博物馆动态陈列技术模式中蕴含的人文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述了博物馆动态陈列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以提高博物馆动态陈列效果为例,结合当前博物馆动态陈列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分别从设计前的深入调查、与环境的吻合程度、方案的时代特点以及方案的合理定位四个方面探讨了博物馆动态陈列模式设计的基本要求.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当前博物馆动态陈列使用的主要高新技术,为博物馆动态陈列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地方博物馆对促进多民族地方历史、族群认同乃至建构“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实践是意义非凡的。地方博物馆借助“器物展览”对地方历史进行重新书写过程中,其表述往往面对双重的矛盾张力而不可自拔,或受限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或囿于华夏传统大国叙事的桎梏。南宁博物馆在“国家历史—地方族群历史”整体框架下凸出邕江地方记忆和家园遗产,重塑地方史与建构多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式进入了博物馆时代.博物馆作为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基本功能,博物馆教育属于一项增进知识、增进技能、提升思想品德的社会性活动.相对于学校教育的狭义教育,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更为广泛,不仅担负着启迪人心、升华人类精神文明的重任,还发挥着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作用.博物馆教育是指"通过实物排布的陈列以及其他辅助形式对群众完成的直观教育活动".本文试图以博物馆在近年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实践经验,简单阐述一下民族地区博物馆在发挥社会教育和民族文化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截止2020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已成功举办18届,评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190个.河北地区共有9个展览获得"十大精品"精品奖,这些精品奖多为文物系统国家一级或二级博物馆举办的古代历史类基本陈列.这些陈列具有陈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设计创新性强,立足地域文化;展品挑选得当,发挥馆藏优势;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18.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当前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展陈方面的现状、陈列展览设计的思路及应该注重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游客展现一个特色的民族博物馆。笔者认为,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非常重视展陈的题材和内容,对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讲解也更贴切,让优秀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展陈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严允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216-217
作为城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不只具有陈列展示、科学研究、保护管理及文物收藏等功能,更要发挥搭建城市多元化文化交流平台、弘扬城市精神及引领城市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博物馆事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现已成为衡量城市、民族及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本文以全新视角阐述博物馆功能,促使博物馆成为"文明窗口",承担其自身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与人类学有渊源关系。博物馆人类学所指涉的基本概念包括"在博物馆中实践的人类学"和"有关博物馆的人类学"两方面。前者指博物馆物品征集(人类学田野工作)、博物馆典藏研究(民族志物品的意义诠释)、博物馆展示与教育(文化的建构与诠释);后者主要关注内容包括社区博物馆的在地化思考、信息时代的博物馆知识建构与文化多样性、博物馆知识生产与非遗保护呈现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