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宫原为佛教文化意象,当其以文学意象的身份进入古代小说后,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文学形象。受时代的小说创作潮流、创作群体以及受众层次变化的影响,唐宋小说与明清小说中龙宫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旨趣发生变化。历代小说中龙宫意象即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丰富,构建起意蕴深厚的龙宫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2.
朝鲜王朝时期的文人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其中不乏借用"美人文学"来表现自己的节操与忧思的,金时习也不例外——《金鳌新话》虽采用了小说的形式,但诗歌却在其中占了大量篇幅,尤其是《万福寺樗蒲记》与《李生窥墙传》,更是直接设定了对"美人"忠贞追思的情节。通过"美人文学"的角度去理解金时习与《金鳌新话》,也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对《金鳌新话》的研究大都是立足于瞿佑看金时习的考察视角,因而,此类研究仍旧停留在对应分析影响者与被影响者间相似点的层面上,未能全面地揭示出金时习的独创性。鉴于这种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基于金时习从其在小说中设定的幽魂及幽魂世界分析他(与瞿佑相较)的独创性,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金鳌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啖影集》是清代贵州范兴荣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文章以《啖影集》卷三中的《龙宫闹考》作为范本对其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索分析,指出其思想意义在于它的讽刺训诚意义,它对于清代科考舞弊的丑陋现实的揭露,它对作者和士子孤愤之情的抒写;其艺术价值呈现为以虚写实、以幻写真.  相似文献   

5.
忽必烈早期与汉族士人关系考察赵文坦《元史·世祖本纪一》:“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经世大典·序录·礼典》“进讲”条:“世祖之在潜藩也,尽收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而顾问焉”;《元朝名臣事略》卷十...  相似文献   

6.
从两部文本的对比分析中看朝鲜作家金时习的独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古代作家金时习的《金鳌新话》是在中国明代作家翟佑的《剪灯新话》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这一点已被充分证实,这里无须赘谈。而本文所感兴趣的是金时习承受翟佑的影响,是简单地模仿,还是艺术的独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虽然中外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迄今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大部分的研究论文所注重的只是金时习的模仿性的一面,而对其创造性的一面却很少提及。尽管有的学者也偶尔光顾这一领域,但也只是提  相似文献   

7.
朝鲜具有悠久的汉文创作传统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朝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汉文学创作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时习传奇集《金鳌新话》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学界大都关注瞿佑《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的影响及金时习对《剪灯新话》的模仿,却忽略了《金鳌新话》独具的民族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价值。《金鳌新话》反映了朝鲜传奇文学接受中国影响的自觉性及朝鲜传奇文学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金时习(1435——1493)是朝鲜中古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1455年6月,正当年轻的金时习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汉城附近的水落山发愤攻读的时候,忽然传来宫廷政变、首阳大君李瑈(即世祖)杀害自己年幼的侄子篡夺王位的消息,使他感到悲愤填膺,闭门痛哭三天后,终于对功名仕途断念,焚尽读过的诗书,撕毁儒冠儒服,隐入深山。他行迹飘泊在关西、关东、湖南、岭南等地。直到1465年才在庆尚道庆州的  相似文献   

9.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 ,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朝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 ,而杭州大学 (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 ,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 ,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 ;《传信录》确有其书 ,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 ,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 ,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 ,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 ,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 ,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拙劣 ,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 ,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 ,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 ,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 ,由此推测它可能是清人伪作 ,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的故事多有本事可考,本文聊举十则。孙悟空龙宫得到金箍棒、祭赛国索回佛宝、金兜洞丢失金箍棒皆取自《法苑珠林》。孙悟空偷蟠桃后遭天兵围剿取材于《太平广记》。孙悟空与如来斗法的故事与《大般涅槃经》的相关记载大同小异。人参果似是《神异经》与《酉阳杂俎》里的两种异果"杂交"而成。孙悟空与鹿力大仙的比赛内容是《拾遗记》里提到的浣肠。女儿国最确切的原型是《后汉书·东夷传》里的女国。木仙庵谈诗的场景完全来自于《东阳夜怪录》。比丘国以小儿心肝入药的故事脱胎于《新唐书·杨虞卿传》。孙悟空随处召问土地的情节则来自于《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早期古典小说,指的是创作于李朝前期即创作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的小说,其主要作品有:问世于十五世纪的金时习的《金鳌新话》和蔡寿的《王郎还魂传》、创作于十六世纪的林悌的《鼠狱说》、《花史》、《愁城志》、《元生梦游录》和权(革畢)的《周生传》等等。这些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同十五世纪以前盛行于朝鲜的散文文学即拟人传体文学、殊异传体文学、传记文学和稗说文学密切相关。这些个人创作的散文文学,故事性较强,不同于神话传说,其素材来源于生活,却又经过文人进行艺术加工,虚构成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迄今为止的《金鳌新话》研究,还没有一篇论文,将金时习接受《剪灯新话》的影响,做为一个整体现象进行全面考察。这样,《金鳌新话》的研究,仍旧停留在对应分析影响者与被影响者间相似点的层面上.尽管李野曾在《论朝鲜文学对中国传奇文学的接受》一文中,从四方面论及了《金鳌新话》的创新价值,但由于未实现考察视角的根本转换(立足于金时习看瞿佑),因而仍未能全面地揭示出金时习的文学主体性。鉴于这种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基于金时习从更本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他(与瞿佑相较)的文学主体性,旨在改变过去比较研究不成体系、趋于停滞的状况,抛砖引玉、以期推动《金鳌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当然,以上所言及的文学主体性,只有在其作品总体上不是摹仿作的前提下才得以确立,这就必然  相似文献   

13.
《陈书·高祖纪》载:“帝崩,遗诏追临川王入纂。”同书《世祖纪》、《章皇后传》、《南史·武帝纪》、《文帝纪》、《章皇后传》、《建康实录》卷19皆有类似记载。《陈书》采自国史,它书系抄袭《陈书》而来,而国史又经过世祖文帝的篡改,后人遂以讹传讹。实际上,陈高祖从来也并未让世祖继承皇位。世祖陈茜为高祖兄陈道谭之子,高祖贵显后,受封为临川王。高祖子陈昌在高祖为梁长城公时即已受封为世子,高祖即位后又被册立为太子。这一点,似乎连世祖本人也不否认,世祖登祚后在尊皇太后诏中即称陈昌为皇嗣,而世祖的主要拥立者之一侯安都传中记载着世祖的一次谈话,直截称陈昌为“太子”。然而,陈昌在北周攻陷江陵时被俘。高祖一直努力让北周遣返陈昌,高祖临终前已遣“二臣奉迎”,所  相似文献   

14.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祖上几辈人都是喜爱读书的,可称为"耕读之家"。十六世祖是"奎文阁典籍",十七世祖是"国学监元",十九世祖是"乡饮耆宾",二十世祖(祖父)是"郡庠优行增广生员",父亲是高小毕业。前几个名称是什么,我不太清楚,反正不是官职,在《职官辞典》上找不到,可能是某种优待称号,有的还"立碑为证",碑就竖在村口。祖父"生员",就是秀才;那一年增加了名额,是增广生员。"郡"上颁发给他学士帽,冬用夏用两种,有帽盒存放。  相似文献   

15.
元代光明禅师李惠月的名字见于金银字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存世《普宁藏》零本的施经题记。文章通过梳理相关题记,联系白云宗刊行和印施《普宁藏》的史实,认为李惠月实为白云宗僧录,于1290年负责印施《普宁藏》的组织工作。他于1291年离开江南,他的去职与桑哥倒台,其党羽杨琏真加被朝廷治罪有关。李惠月用金银字书写《华严经》与其作为白云宗信徒和僧录的信仰背景相契合。该写经是元代大量的金字、金银字、银字写经的典型代表,有助于了解西夏遗民在整理与刊印大藏经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隋书经籍志》系点对贞观见存书,参酌损益"旧录"而成,"旧录"可分作两类:一是官修的秘书目录,一是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等私撰的解题、叙录型目录。官修目录自荀勗《中经新簿》起就有据藏书写卷过录篇目的特点;而《七志》《七录》叙录则每就史书为撰人立一小传。与过去一般的认识不同,《隋志》著录撰人衔名以终官故衔(含赠官、征召官)为主,与解题、叙录关系更为密切,更基础的来源则为史书传记;同时《隋志》也存在题著书时官的情形,与直接或间接从写本过录结衔这一来源关系更为密切。区分《隋志》著录撰人衔名题终官故衔或题著书时官,可为补证撰人官阀仕履、推定著书时间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说读《谈龙录》后,觉得赵、王论诗"无甚9牾"。此种言论显系误解《谈龙录》,不符合事实。袁枚误解的原因,当是袁枚所读《谈龙录》为卢见曾雅雨堂删节本。乾隆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以乡邦后学身份刊刻《谈龙录》,为调和王、赵分歧,尽删赵执信攻讦王士禛之言。此种删节本"于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雅雨堂本《谈龙录》使袁枚产生误解,流弊及于今人,故亟需探清辨明,以杜误说。  相似文献   

18.
杨慎《词品》录有"晓星明灭,白露点、秋风落叶"一词,未具调名,《古今词话》、《古今词统》诸书录此词多题作《柳梢青》;但《全唐诗》、《历代诗余》录此词题作《贺圣朝》,且前两句倒置作"白露点、晓星明灭";《鸣鹤余音》、《花草稡编》录此词作《柳梢青》,起句多"依稀"二字。在全面比较了此词的异文和体格后指出此词是《柳梢青》而非《贺圣朝》,《全唐诗》调名题《贺圣朝》为误抄所致,《历代诗余》据此孤例定出《贺圣朝》之"又一体"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9.
萧统编纂《文选》的录文"底线"是无"有伤风教",而于集陶渊明作品则强调"讽谏",即其责《闲情赋》而录《神女》诸赋,采用的是不同之价值取向。《文选》录诗文的取向与其序文所说合,而这二者与《陶渊明集序》间存在的差异同,故考察本研究的相关问题,需合观这三者。刘孝绰有"子渊淫靡,若女工之蠹;子云侈靡,异诗人之则"说,《文选》则录这两家之赋,即例以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者说,更是"自相矛盾"。清水先生的"这是太子未亲自参加实际撰录的一个证据"说,实际上乃缘其一再之疏忽所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的《集杜诗》200首,又名《文山诗史》,历来少有人关注。就《集杜诗》溯源,可以看出其对南宋灭亡原因的思考、对南宋末几代帝王的真实记载、对有节义大臣和将士的批评与讴歌,再现国难中将士的英勇斗争形象。梳理《集杜诗》与《指南录》《指南后录》文本,时见其序文的互补性:《集杜诗》序弥补《指南录》《指南后录》未载之东南沿海战斗,《集杜诗》有关北行途中之诗与《指南后录》相互辉映,《集杜诗》序文有意为师友、亲人和自己立传等,从而印证不愧为"诗史"之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