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精神消费的优质旅游时代,贵州地区原始而完整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的时间错位情况,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文化岁时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盘瓠神话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文化影响,瓦乡人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它以神秘的巫风,独特的地名和服饰延续着这一古老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形式.  相似文献   

3.
清代雍正间土家族地区基本完成改土归流,因汉文化的大量迅猛的传播,土家民族文化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汉化趋势异常明显.作为土家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变化趋向亦然.在与汉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通过对汉族节日一定的过滤、改造和变移的选择性吸收的基础上,土家族节日文化以几种情形得以保留下来:一是仅仅借用汉族节日形式而将之变成自己的民族节日,二是移易汉族节日基础上增设自己节日,三是在汉族节日基础上迭加带有民族特色的民俗内容,从而不断丰富土家节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洋节"越来越热,民族传统节日则逐渐被淡化,通过梳理民族传统节日的变化,以关注仪式在节日传播中的重要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变迁,而与文化相关的节日变化则明显滞后,滞后的直接表现即仪式的逐渐淡化和完全消失;只有重新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建构新的节日仪式,才能完成节日传播中的文化重构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云南壮族丰富的节日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植物、动物、土地、水和火等自然物的崇拜.传统节日文化在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民族节日文化神圣外衣下的和谐本质和功能,及其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并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类型繁多的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曾发挥多种不可替代的功能,新时期这些功能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旅游特色和亮点等多种现代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节日文化同其他非物质文化一样面临消失的危险,主要是传承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彦 《民族学刊》2022,13(9):33-43, 156
清乾隆年间,余庆远随其兄至云南维西,根据在维西亲历见闻撰成《维西见闻纪》一书,记录了当时维西地方山川风貌、气候特征、道路交通、物产器用、民族种类、分布与源流、宗教信仰等情况,反映了清代维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是一部有关清代维西地方的重要民族志文献。通过对该书多民族文化记述的梳理、分析,并结合田野调查,比较滇西北纳西、傈僳、藏民族文化的古今异同,探讨滇西北地区多民族社会的交融发展。从余庆远的《维西见闻纪》记录的多民族文化概况到目前滇西北藏族、傈僳族等民族的发展,不仅详细了解到了历史上维西境域内多个族群的文化形态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通过这些民族当今的状态,可以看到他们文化发展的轨迹及社会变迁的历程。二百多年来,滇西北诸多族群既保持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生产、建筑、饮食、语言等方面),又有所发展和变化。在国家话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地方文化重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地族群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他们依据自身的能动性来适应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呈现出多元文化、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向度。壮汉语言共生是广西乡村重要的语言生态,语言互鉴增进族际交流,文字相生推动智慧交融,语用共享建构家园认同,从而夯实共同体意识基础。壮汉语言的共同叙事丰富共同体意识内涵,经典叙事促进审美趋同,节日文化促成风俗共通,时代叙事达成价值共识。壮汉双语人是凝聚共同体意识的驱动力,通过跨民族身份建构实现族群认同,双语人—文化中间人的角色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探讨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可充实民族地区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内涵,进一步发挥广西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通过语言、饮食、服饰、仪式、节日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旧村的文化符号以民族性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体系。文化符合的存在样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认同的样态和特点,通过辨异、约束、整合、规范等作用从内涵和心理上影响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1.
贵琼借词作为语言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了研究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借词可以折射出族群文化的变迁,概念的建构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能反映族群的现实认知机制和价值观。民族的语言发展和变化无不渗透着简单的隐喻思想,通过隐喻这种认识文化的新途径,我们可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思想倾向以及价值观,从而建构族群文化概念与范畴。  相似文献   

12.
和湍 《民族论坛》2012,(18):93-97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复兴是当下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对于人口较少且无文字的民族而言,他们的民族节日既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又是一种民族记忆的载体,因此在复兴这些节日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文化内核丢失、民众认知薄弱等。本文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怒族的传统节日"如密期"为例,对该节日的复兴进行了调查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节日符号是民族在长期历史实存中形成并在特定时日集中展现的相关文化元素的集合,显性地集聚表达了该民族的某些文化特性.本文通过时贵州苗族传统节日符号现代转型的考察,揭示出传统节日符号的现代转型是以三种具体路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传统民族节日符号在新的历史转折期转型的深层动因.文章认为,国家化和市场化双重力量的交织作用,是传统节日符号转型的基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历史与文明的产物和象征。民勤元宵灯山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可称为我国传统民俗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节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新疆蒙古宗教性传统节日,是新疆蒙古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古老文化。它是新疆蒙古族经济、生产、生活、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新疆蒙古族宗教性传统节日有两类,一类是藏传佛教节日,一类是与藏传佛教有密切关系的民间宗教节日。  相似文献   

17.
朴今海  王俏 《民族学刊》2021,12(11):63-69, 128
传统节日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标志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斡包节”是集民间信仰、传统文化和现代多种文明等多元文化因子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活动。作为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斡包节”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敬畏自然的人文伦理、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纽带、弘扬民族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等。深入挖掘“斡包节”的积极因素,唤醒达斡尔族节日文化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的自我认知,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壮族传统节日自成系列,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壮族称过节为“吃节”.因而,节日是壮家人畅饮的盛宴、祭祀的盛典、娱乐的平台、交友的良机,凝聚着壮民族深厚的情结,承载着壮家人对人寿年丰、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铭刻着壮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具有调节身心、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增强信心、丰富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节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冻鱼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乡侗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而节日中的芦笙大赛既是一项娱乐项目,也是他们巩固族群意识、维系族群关系的方式之一.本文拟以民族学视野来探究冻鱼节芦笙大赛的行为及族群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