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前人所开辟的道路,同时又赋予独特的创新特点。文章以舒曼的钢琴作品为例,论述了舒曼钢琴作品的创新特点及音乐精神,最后再次肯定了舒曼在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我们看到的钢琴有88个琴键,音域最高达到了七个八度之广,几乎囊括了音乐体系中全部的乐音。但是在两三百年前的时代,钢琴音域远不及现在,发声也不如现在的钢琴那么明亮。由于音域的限制,当时的作曲家们只能在一个很有限的音域范围内进行创作,而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为此改变旋律走向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演奏者,应该尊重乐谱还是应该揣摩作曲家的真实意图呢?本文将以贝多芬早期钢琴作品来进行阐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的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五首钢琴协奏曲、  相似文献   

3.
杨皓 《现代交际》2010,(4):74-74
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本文从旋律、和声、结构、一钢琴与二钢琴的处理与使用四方面对其音乐文体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作品,为了更好的学习歌剧〈卡门〉和演唱这首咏叹调,我们有必要研究作曲家比才的生平和他的歌剧〈卡门〉的创作背景以及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的演唱风格、演唱特点及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云裳诉》是周煜国先生在古筝曲《乡韵》旋律基础之上改编扩展而成的一首现代古筝协奏曲的代表曲目,作品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在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加以钢琴协奏,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创新意义。本文从《云裳诉》的作品概述、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一、《云裳诉》作品概述1、创作背景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类乐器,千百年以来,古筝流传于中国各地。早在战国时代的秦国(今陕西省),古筝就已经盛行,当时被称为“秦筝”。后来,随着古筝的慢慢发展,流传到了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一、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现代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是著名作曲家王建民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枫桥夜泊》为创作灵感所作,作品的旋律悠扬中带着一丝伤感,细腻婉转,表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与节操,使听者仿佛置身于宋明的古风中,感受着作者对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的思叹。乐曲中融合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的曲式和音调特色,呈现出精致宜人、典雅诗意的水墨风情,既满足了中国人的审美,又有音乐风格上的创新。此曲的钢琴与古筝协奏版本于2001年完成,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首演,乐曲一经问世便深受广大古筝爱好者与听众的喜爱,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7.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结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演奏手法,为20世纪的钢琴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一般创作手法新颖,创作特点极具个性,本文以其代表作《g小调前奏曲》为例,分析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迪 《现代交际》2012,(4):95+94
王建中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将现代的作曲手法同古典钢琴创作及中国传统民族化创作手法融为一体。王建中的作品每一句、每个节奏,甚至每个音符都能表达出其作品的亲切力,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都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的艺术价值。本文着重论述了《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9.
谭盾,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谭盾音乐创作中,"新音色"的运用促成了谭盾在音乐创作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对"新音色"的运用与创新让人们耳目一新,喜爱有加,他把"新音色"与管弦乐配器结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理念,《地图》就是他的"新音色"代表作之一,该文通过对他的作品实例《地图》的分析,论证谭盾音乐创作中"新音色"的运用,他不同于传统的创作思维与新的视角彰显着他创作观念的独特性与新颖性,从而得出谭盾创作的伟大之处就是能把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洋乐有机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使音乐创作之路走向多元化,立体化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了与前期颇为不同的作品,尤其是散文集《烛虚》,其中沉淀着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存"与"生活","抽象"与"具象"等的思考。冯至更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十四行集》。其中灌注了他对生命、宇宙、存在等的冥想。对沈从文与冯至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能够得到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毕加索作为二十世纪西方绘画史上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在毕加索人生历程中玫瑰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段艺术经历。文章围绕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特点,一方面简略讲述了玫瑰时期的创作背景以及其绘画风格的转变;另一方面罗列了玫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去更好的分析其作品面貌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以玫瑰时期的作品为前提,进而探讨这些创作对毕加索后期艺术风格转变的影响因素。文章着重分析毕加索在玫瑰时期的作品特征和创作主题性的倾向,以及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对于人生历程产生的思考对他后期创作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打招呼     
打招呼一个作曲家带了他自己的作品去找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罗西尼在听他弹奏的时候,每隔一分钟就把帽子脱下来,然后又戴上去。作曲家感到奇怪,就问他是不是觉得很热。"不,"罗西尼一本正经地说,"我有一种习惯,不管什么时候我遇见熟人时就要把帽子脱下来。...  相似文献   

13.
何远 《现代妇女》2013,(12):338-338
声乐创作分为两个阶段,作曲家将声乐作品创作出来并记录在乐谱上,我们将之称为一度创作,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声乐属于听觉艺术。作曲家记录在乐谱上的只是一些静止的音乐符号,需要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被人们所感知,从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作有交响曲、协奏曲和钢琴音乐、室内乐等多种体裁的作品,特别是他的9部交响曲和32首钢琴奏鸣曲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也是大众最欣赏和熟悉的作品。其实在钢琴作品中除了奏鸣曲,他还写有大量的钢琴变奏曲、钢琴小曲等,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特别是变奏曲这种古老的曲式,到了贝多芬的手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他高超的创作技巧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听孟勇老师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虽有许多创新之处,但还是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不缺乏强烈的时代感。看看他创作的众多歌曲名字就知道。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例如《山寨素描》、《斑竹泪》、《阿妹出嫁》、《扯开嗓子一声喊》,可以看出孟勇老师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将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戏剧性结合起来。这使得他的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他的声乐作品音域宽广,基本上都达到或者超过两个八度,具有较大的演唱难度。他的民族声乐作品为演唱者充分发挥声乐技巧、掌握歌曲的风格、丰富艺术表现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他的许多作品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并多次用于电视大奖赛演唱曲目和音乐会曲目。对我国当代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歌曲《山寨素描》看孟勇老师创作特征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红荔 《职业时空》2008,4(6):52-5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20世纪末英美文学界兴起的生态批评浪潮使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自然文学或绿色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他的作品。他的著名诗歌《水仙花》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作曲家、理论家以及指挥家,也是上个世纪欧洲音乐历史上一位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作曲家。柏辽兹天性浪漫,有自由奔放的情感,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交响曲的先驱型作曲家。其一生有波折的经历,生活的多舛没有消磨他的激情,其创作的作品集合了浪漫主义时期内的所有精华要素,有着标新立异的全新作曲风格,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其重视标题音乐,使用音乐的方式阐述诗和文学间的全新构思,属于新型标题交响乐的先驱创作者。文中对柏辽兹标题音乐进行了分析,并且以《幻想交响曲》为例,简要分析了其标题音乐的提出和对后世浪漫派音乐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抽象绘画的先驱者康定斯基这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作品刻上了环境的烙印。本文将立足于康定斯基的一些绘画作品,从格式塔的角度,去探讨绘画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异质同形的关系;点、线、面这些形式和色彩采用格式塔心理效应如何达到平衡,才能将艺术家的内心需要恰当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西摩·切瓦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在探索创作时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突破传统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单一与刻板,用卡通漫画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作品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他的设计作品明显地受到其同时代的波普艺术和嬉皮文化的熏陶,洋溢着浪漫、幽默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多产作家,故乡是他文学情感的溯源地,对故乡、故事、故人的回忆,以及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考察作家本人的生活习惯、文学追求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动因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诗歌情感相应和,即怀乡之情和迁逝之悲,使他的作品从创作情感上就具有了古典诗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