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悠久的中华文化使得汉语言文学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杰出代表,它的存在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当前形势下,为了有效传播我国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积极改进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实际教培模式,不断完善现代汉语言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2.
郑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74,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度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上除了因循传统人际传播的范式以外,还离不开信息媒介构成的融合传播机制的影响.粤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岭南粤方言区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当前高等音乐教育系统中建立粤剧文化传承模式,无论在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刘容江  廖华 《民族学刊》2023,(11):118-124+169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需要综合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维度深入挖掘,提升海外传播内容的文化吸引力和价值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坚持根植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相适应、与中国具体实际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指向。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内容同质、方法单一与边界模糊等问题,通过把握发展大势、加大技术迭代、培育文化共生,推进海外传播的秩序重塑、队伍赋能与样态革新,推进文化交流与对话、文化教育与传承、文化产品与创意产业、文化外交与国际合作,构建海外传播新的秩序与范式,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在当今的中华文明发展时代,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必须借鉴和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且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和大范围传播,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我国大力发展文化期刊出版行业,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精华,给予人们正向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很多人已经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我们必须强化文化出版行业的建设,在文化期刊出版中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下,一些网络语言开始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本文在阐述网络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为如何借助网络语言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尤其是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分析优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土家族舞蹈传承传播问题展开论述,剖析土家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传承传播价值,揭示其在传承和传播中的传承模式问题,并提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综合传承传播模式、完善传承传播的法制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以推进民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研究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有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发展,同时对汉语文学开展审美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汉语言文学需要深刻把握其本身的特征和时代留下的不同审美特征,以此用来更加深入地研究关于审美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汉语言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研讨了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特性和审美特征以及汉语言文学的审美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论证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发展的重要根基,"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纽带。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中国的观众似乎更青睐于西方的文化与价值观,中国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与西式风格。张艺谋新片《影》的上映,使中国影视作品再次回归到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当中。影片中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全片将中华武术、太极文化、水墨字画、香、琴等元素融入影片当中,在向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高利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54-156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了强大魅力,而之所以能够在当今时代更迭中经久不衰,保持深厚文化根基和价值底蕴,必然有其特殊性存在。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刻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所形成和发展的,并有效结合了中华当代文化,延续和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中对自由、责任、道德的关注,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核心价值观中的深刻内涵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并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性别隐喻始终存在,是主流意识对身份认同和想象的主要体现,除了在东西方比较语境中能够找寻,性别隐喻还充斥在文学发展中,但却是片面的且具有限制性的。纵观汉语言文学发展,要真正探究性别隐喻问题,则要直接追溯到后殖民主义理论。其中除了具有基本的中西关系,也有东方对文学性别的认知与界定。对此,从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着手,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中西关系的性别隐喻,并以此提出了两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设必须要贴近时代发展需求,当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从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人才规格、类型等方面进行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最普通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在为国家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转型的深入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样面临诸多问题。为此,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来发挥原来的教学优势,拓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就当前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而言,其应当以人文素质教学作为核心,对教学理念、方式等作出创新调整,进而实现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在人文素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进一步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袁同凯  赵经纬 《民族学刊》2022,13(12):107-117, 157
近年来,学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方略展开了诸多探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路径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因此,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动力所在尤为必要。以文化选择为视角,传统民间舞蹈的发展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观视:一方面,由传统民间舞蹈发展的过程性,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构性动力;另一方面,基于多元行动主体对传统民间舞蹈的适应性发展,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动力,力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元代回回教育特征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元代多民族教育中 ,东迁回回人同时接受两种教育 ,即回回文化教育和汉文化教育。前者以学习回回自身传统文化为主 ,它是培养元朝所需回回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元代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后者则以学习、研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是随着元代回回人的聚合及汉语言文字的普遍使用而接受的重要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年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对文化自信、传统手工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展开调查,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及发展困境,针对传统手工技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提出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多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素养教育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金林  卞之峣  董佳婧 《民族学刊》2023,(10):20-26+1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族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在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宝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在深入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若想傲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有深远的文化。我国大力重视文化发展,同时,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语言文学在这股知识巨浪下应运而生,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现今,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具有极高人文气息的一个专业,它主要是对中国语言的词语用法进行研究,对古今诗歌、散文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与讨论。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它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若想傲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有深远的文化。我国大力重视文化发展,同时,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汉语言文学在这股知识巨浪下应运而生,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现今,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具有极高人文气息的一个专业,它主要是对中国语言的词语用法进行研究,对古今诗歌、散文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与讨论。语言的出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它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