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包括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在声乐作品中,以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其中抒情性艺术歌曲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类作品.本人通过演唱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将分别从音乐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以及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来诠释这首歌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冀晓朋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04-106,116
近几年来,京歌逐渐成为了流行歌曲中的一支新秀。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对于京歌这种新型的歌唱方式,一度成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及声乐爱好者的热门歌曲。本人曾经多次在晚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还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唱了此歌曲。现把这首歌的演唱心得分享一下。本文对京歌的代表作品《梨花颂》进行了作品分析,主要对李胜素、霍尊两种不同风格的版本进行对比,并找出了不同之处,希望能为未来的音乐专业的朋友们更好地演唱这首歌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万春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施老先生的创作中,不仅交响乐作品家喻户晓,艺术歌曲也尤为突出。其中代表作有《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橘子熟了》《我们相爱在星光下》等。《啊,梦》是施万春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女中声独唱作品,并被列入各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材。创作中期的施万春在艺术歌曲方面,不仅结合现代音乐创作风格,运用色彩和弦,同时根据自由诗体裁的歌词特点,创作避免规整性律动的旋律。本文从和声调性和旋律歌词的角度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申博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01-202
施万春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施老先生的创作中,不仅交响乐作品家喻户晓,艺术歌曲也尤为突出.其中代表作有《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橘子熟了》《我们相爱在星光下》等.《啊,梦》是施万春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女中声独唱作品,并被列入各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教材.创作中期的施万春在艺术歌曲方面,不仅结合现代音乐创作风格,运用色彩和弦,同时根据自由诗体裁的歌词特点,创作避免规整性律动的旋律.本文从和声调性和旋律歌词的角度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京歌逐渐成为了流行歌曲中的一支新秀。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对于京歌这种新型的歌唱方式,一度成为民族声乐专业的学生及声乐爱好者的热门歌曲。本人曾经多次在晚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还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唱了此歌曲。现把这首歌的演唱心得分享一下。本文对京歌的代表作品《梨花颂》进行了作品分析,主要对李胜素、霍尊两种不同风格的版本进行对比,并找出了不同之处,希望能为未来的音乐专业的朋友们更好地演唱这首歌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敦煌变文集》中有一篇《茶酒论》,藏文中有一本《茶酒仙女》(ja chang lha movi bstan bcos),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篇名为什么如此雷同呢?它们的内容是否相近或相同呢?如果内容相近或相同,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敦煌俗文学对藏族文学有过影响?是否可以推断早在北宋初年敦煌的汉文卷子在卫藏流传过?我带着这些问题,对汉文的《茶酒论》和藏文的《茶酒仙女》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一、内容的比较汉文的《茶酒论》有几种手抄卷子和大批敦煌石室藏书一样,在幽闭的莫高窟藏经洞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直至本世纪初才发现。《茶酒论》篇首署名“乡贡进仕王敷撰”,篇后注明“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行)院弟子阎海真手抄”。可见这篇通俗的文学作品出自文人的手笔,而且北宋初年在行院里演唱的。  相似文献   

8.
《海风阵阵愁煞人》选自歌剧《红珊瑚》,是一首咏叹调的歌曲。要演唱好一首歌剧咏叹调,不仅需要把音唱准,还需理解歌曲的背景、内涵、人物性格、人物的经历以及矛盾冲突,从而投入更多真挚的感情,才能通过尽善尽美的诠释使作品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本文以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唱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自身演唱的深切感受,阐释应如何加强对词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确切地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展现歌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歌,它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江南民歌的曲调柔美、风格突出,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中,耐人寻味.廖勇、赵季平于2006年创作的歌曲《大江南》是一首融入了江南民歌曲调和江南文化的男高音创作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对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像这种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赞颂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爱我中华》《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江南》也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的.本文对歌曲《大江南》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演唱《大江南》的歌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歌,它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江南民歌的曲调柔美、风格突出,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中,耐人寻味。廖勇、赵季平于2006年创作的歌曲《大江南》是一首融入了江南民歌曲调和江南文化的男高音创作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对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像这种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赞颂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爱我中华》《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江南》也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的。本文对歌曲《大江南》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演唱《大江南》的歌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创作特点,对歌曲《在喧闹舞会上》从题材特点、钢琴伴奏、演唱的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出了歌曲《喧闹舞会上》在实际演唱中的应把握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印象主义代表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上开拓出了新的领域。德彪西创作于巅峰时期的钢琴《前奏曲》是他钢琴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本文以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第一集第二首《帆》为例,探究作品的音乐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舞剧《仙女》于1832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作品所讲述的悲剧恋情发生在一位苏格兰男青年与仙女之间。故事在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交错上演。那抒情的风格,绚丽多彩的舞蹈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芭蕾的气息。这部作品首演时,第一次采用了女主角足尖舞蹈的形式,从此足尖舞开始成为芭蕾舞的一个标志。"轻盈的女子脚尖技巧、腾空的跳跃和多圈的旋转等对后代芭蕾舞剧产生深远的影响,使芭蕾艺术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5.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爱尔兰著名的作家,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其主要创作涉及戏剧、小说和诗歌,但尤以戏剧见长,其中《等待戈多》(1953)是其戏剧的代表作。贝克特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一种荒诞的意味,而《等待戈多》则集中体现了其戏剧创作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6.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的作用,更能够放缓人们低头前行的脚步,看看自己的内心.本文从著名作品《千古绝唱》的词、曲出发,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能将作品从内到外真正深刻地进行消化和感悟,音乐作品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歌曲,更是化解人们忧愁的一方良剂.  相似文献   

17.
《残余的探戈》(XT)是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高平教授于2013年创作而成的钢琴独奏曲。XT可谓是一语双关,既是左手的演绎,也是作品中如同记忆残片般萧索情境的暗示。将视野聚焦于该作品的音乐结构之上,只因作曲家赋予作品传统奏鸣曲式三部性及起承转合的布局时,又与之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的作用,更能够放缓人们低头前行的脚步,看看自己的内心。本文从著名作品《千古绝唱》的词、曲出发,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能将作品从内到外真正深刻地进行消化和感悟,音乐作品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歌曲,更是化解人们忧愁的一方良剂。  相似文献   

19.
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音乐经典作品之一,以黄河为创作背景,创作于抗日时期,至今已有70余年,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作为一部广为传唱的合唱经典,对该部作品的分析更是数不胜数,笔者作为合唱团指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之际,排练及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备受感染,特将其中一首作品《黄水谣》排演要点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2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部反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由作曲家雷振邦先生创作而成。后该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代博改编成为二胡独奏曲版本。作曲家根据原歌曲将其改编成了器乐化的二胡作品,乐曲更加绚丽,富有激情。笔者以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基点,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演奏技法,进一步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