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公元6世纪起,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平安时期(794——1192)传入天台宗和真言宗。日本天台宗被誉为“日本文化之母”,发源了后世的净土宗、日莲宗、时宗。一千多年来,佛教在日本方兴未艾。佛教认为人生是瞬间的生命现象,是无常的,终归要消灭的,人们却要求永生,这就是无知。人生是各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因缘凑合而成,因缘一  相似文献   

3.
中西绘画差异在于西方绘画刻画第一自然的写实艺术,中国画是对第二自然的写心绘画。正如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文学观一样,中国画是画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中国文人画重在传达“趣”、“兴”、“意”、“情”、“志”之胸臆。或借绘画抒发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悲愤;或借其鸣热情洋溢、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之情;或借其表明自己归隐山林、陶醉山水的隐居情逸;或借其发国家支离破碎的伤感及对敌国的愤恨之情。但无论是意,是情还是趣,皆发乎于心,以绘事为媒介将其表现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引扬雄的话说就是“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徐复观称“中国以山水为主的自然画,是‘见’的艺术,同时也成为‘感’的艺术”。对中国画的真实——“写心”的探索可以指引那些走入盲区的从艺者或者初学者向着探索艺术最本真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4.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钱占元 《老年世界》2006,(10):10-12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境内)太子,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对当时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经过10多年的苦苦修炼。最终创立了佛教。信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后来被神化为佛祖。公元一世纪始,佛教逐步通过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北,经新疆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刘人寿 《老年人》2004,(1):45-45
壬申春日,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作者王巨农因此而灵感勃发,以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为题,写了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壬申春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并获得首届全国诗词大赛第一名。其诗曰:“久蛰思高举,同怀捧日心。曾教鳞爪露,终乏水云深。天鼓挝南国,春旗荡邓林。者番堪破壁,昂首上千寻。”中华民族素有“龙的传人”之称,王巨农借题发挥,运用形象的语言,歌颂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首联“久蛰思高举,同怀捧日心”,起句既是对九龙壁的生动描绘,又是比拟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无私便是福     
为人在世,总想有福。那么什么是福呢?由于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观.大也会各异。我凭自己的研读和感悟认为:无私便是福。无私,则有德。德泽被众.济世利人。乐善好施,荣辱皆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进人物我两忘之境界,岂不是大福气!《左传》曰:“有德则乐。”有德而无私,是谓福。无私.则有点、心无私念,志当高远。为人处世,豁达大度;孰轻孰重,昭若神明。目标既定,全力以赴,耳无嘈杂之声,眼无障碍之物,心无旁鹜之闲。永存进取,努力开拓,志在事业有成,奉献于祖国和人民,是…  相似文献   

8.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艳芬  向世陵 《国学学刊》2022,(2):99-107+140-141
“复其见天地之心”的生物内涵,在从魏晋玄学到宋代理学的发展中,经历了三方面的变迁:第一,关于天地生物活动的讨论,实现了本体论上的从无到有和生物观上从静到动的变化,明确阳气是生物的动力;第二,关于天地生物之“心”,出现了从玄学以“无”为本,到宋儒从生生理解并以“仁”为内涵的变化,然后程朱指出人事的修养目的也是“仁”,同时,生物的两条路径,即形而下的事物生成路径和形而上的修养路径渐渐显露出来;第三,“仁”是天与人、天道与人道的联通点,进而说明了修养工夫出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张正修 《老年世界》2011,(18):38-39
饮茶自古为养生良方。《神农本草经》即称茶为“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日本曾有高僧云:“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  相似文献   

11.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12.
流水 《现代妇女》2005,(4):34-36
离婚后独自谋生的她,成为广告权威人士的地下情人,保持着密切的肉体关系;而与此同时,为了给漂泊多年的心有一个真正的归宿,她又不惜用尽苦情计而把同乡姐妹的未婚夫抢为己有;结婚生子后,却引起一场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风波:孩子竟然是她与情人所生。当一纸亲子鉴定让她面对着夫走子散、众叛亲离的局面时,她才懂得,在都市打拼的女子,对感情必须专一,用手段与金钱只能伤害人间至情,却永远买不到真挚的一切……A情牵两岸,在拥有亲密情人时另演“夺夫之计”在2002年秋天举办的江苏同乡会上,心情郁郁寡欢的我,参加了一场老乡聚会。我自从在无锡…  相似文献   

13.
征联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5,(9):49-49
世间万物,均寓哲理,领而悟之,则为人生真谛。这次征联,意在以常见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启迪心智,悟明道义。出句“寸短尺长,各含长短”,前半句言实,后半句言虚。前一“长短”为尺度,后一“长短”转义为“优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此出句之立意。应对的难度在于:一“、长短”为一对反义词;二、前后两“长短”异义。入选之作,均较圆满地破解了其中机关。“清浊”、“真假”、“是非”、“圆缺”、“长消”、吉凶”、“因果”等,皆具言外之意,且内蕴哲理。“泾渭分明”者,虽为古语,却非至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谁又能真正讲…  相似文献   

14.
有奖征联     
符笑汀 《老年人》2005,(4):50-50
天下山水名胜多矣,然而登山临水之际,未必人人能“情满于山”,意溢于水”。山水所蕴含的灵气,名胜所牵惹的情思,或许能予人以片时的兴会,却未必能化作文字的因缘,存留永恒的纪念。“事如春梦了无痕”,古往今来,此恨不知有多少。幸而,结文字缘于湖山风月的才人仍复不少。品读他们的山水名胜联语,感悟挹山水之状、名胜之情入联的手法,当可为师为法以出迷渡津。登临之际,往往会游目骋怀。视线———所游之目大多相似,而思路———所骋之怀则因人而异,因思想、感情、生活经历、修养乃至情绪而异,古人所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也。所以,面…  相似文献   

15.
说“格”     
古人的造字命义很有意思,往往暗合着现代哲学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由具体到一般(抽象),或者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就说“格”字吧,“格”傍木,本义为方形的框子,由此很自然地引申为一定的标准和式样,或曰“品格”;及于人,则为人品、风度等,其意义益见重要,直至为人及世间万物存在价值之所系。人们常说的“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更将“格”的神圣与庄严表露无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自然而存在的同时,也是伦理价值的存在。随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法律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对人的伦理价值予以保护,这种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民事立法的通例。中国也遵循时代的潮流,选择以“人格权”作为民法上人的伦理属性的保护手段。1890年,美国法学家布兰蒂丝和华伦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论文,第一次提到了隐私权的概念;1896年,德国学者克思奈出版《肖像权论》,提出了完整的肖像权保护法;“二战”以后,随着“人权运动”的高涨,人的伦理价值所欲涵盖的范围更是急剧扩张,远远超越了近代民法的伦理哲学所固有的生命、身体、健…  相似文献   

17.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 ,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 ;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为了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推动力 ,培养德才兼备的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骨干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最近又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相似文献   

19.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苏曼殊撰 ,悬于舟山普陀寺)尽管既老且病 ;还得勤学苦练。(邓初民自勉联)养性莫若修身 ;至乐无如读书。(明·戚继光)充海阔天高之量 ;养先忧后乐之心。(明·任怀)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清·郑板桥故居厨房联)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清·张之洞)欲除烦恼须无我 ;历尽艰辛好作人。(清·俞)事能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晓岚客厅联)常如作客 ,何问安宁。但使囊有余钱 ,瓮有余酿 ,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白纸 ,放浪吟哦。兴要阔 ,皮要顽 ,五官灵动胜千官 ,达到六旬…  相似文献   

20.
海鳗 《现代交际》2006,(12):20-20
在狼的身上,我们发现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正如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所说:“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情感者,莫过于狼;最具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狼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哲学。狼,遵守一种道——狼道。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解读狼之处世哲学,学着如何做一只能够领悟职场政治智慧的野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