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就业难、就业范围狭窄、劳动收入相对偏低和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等一系列女性就业问题都体现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遭到的社会排斥,更是性别不平等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体现。并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减少甚至避免这种社会排斥不仅需要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改革中劳动力构成及劳动力市场究竟有什么变化,这是国际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具体讨论有关产业和政治的涵义,并就中国劳动力市场所处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备件。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斯宾塞的劳动力市场模型解决了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均衡实现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信息不对称下均衡效率低下、劳动力市场混乱的事实。运用这一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解释,并提出了规范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渐发育。总体而言,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同时,劳动力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日趋固化的市场分割严重损害了市场效率。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劳动力市场规制,加强立法规范,以提高劳动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滞后,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中严重的城乡分隔。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城乡分隔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制度的变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丹麦、德国和奥地利等欧盟国家针对金融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问题,对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了灵活一安全性水平,逐渐实现了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稳定了社会秩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对扩大就业起到积极作用。这对我国抗击金融危机、促进劳动者就业无疑有重要的启示。根据欧盟国家改革中的情况并结合本国基本国情,我国应从加强民主立法,促进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改革、强化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培训、就业的安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我国提高就业水平,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雇主的性别歧视模型对长、短期劳动力市场歧视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短期劳动力市场上歧视性雇主为歧视成本的“消费者”,被歧视的女性劳动力为歧视成本的“买单者”;长期劳动力市场上歧视性雇主和被歧视的女性劳动力都是歧视成本的“买单者”,而离职的不再被歧视的女性劳动力却成为抵抗歧视的“受益者”;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劳动力市场上歧视性雇主获得的利润都低于非歧视性雇主。劳动力市场歧视程度主要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数量、非歧视性雇主数量以及歧视性雇主的偏见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市场融合的重要特征,但制度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在多个层面上存在。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外来劳动力在同酬方面已经基本得到保障,但同工、社保参与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管理的改革。这些措施使不同行政层级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有所加剧,劳动力市场的跨省分割被加强,但鼓励了劳动者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劳动力流动行为因此受到影响。面对中国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愈发重要。建立能够服务于现代劳动力市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统筹,是当前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的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从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之后更多的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近几年来逐步拓展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行为、职业选择、收入水平、迁移与回流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但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失地妇女的非农就业问题;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向城市迁移的影响;三是农村外出务工妇女迁移和回流选择行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实中劳动力市场一些复杂的就业现象为切入点,以中国改革的逻辑为主线,对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就业研究的相关重要文献进行梳理,涉及"转型初期失业原因和就业体制转换问题""劳动力流动问题""农村劳动力问题""女性劳动者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政策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等五个层面的问题,这种从宏观层面到微观维度,再提升到宏观层面的研究反映出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进。最后,文章指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机理,而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进遵循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建立劳动力要素市场,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应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确立供需双方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逐步形成左国家宏观调控下,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劳动力市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在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社会网络虽然能带来效益,但对它的运用会直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并产生一种职业寻求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网络就业有碍市场制度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999年11月国际劳工局理事会推荐的18项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KILM),对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劳动力参与、就业、受教育程度、人工成本及收入分配等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七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古典主义理论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市场达到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等能实现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这是把劳动力作为纯粹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观念.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所有者作为人的利益和需要,那么将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仅仅限于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还体现在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性和安全性的根本保证.我国在优化劳动力配置的同时,应加强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安全,实现劳动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失衡的事实,一是农村一般劳动力总量供给大于需求,而农村技术性劳动力供给难以满足非农产业需求;二是农村优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而导致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村人力资源不足矛盾。通过经济学的一般逻辑分析方法,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指出在劳动力预期收益和政府城镇化行为偏好的制度安排下。会产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村一般劳动力市场失衡现象,同时,大量优质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而产生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失衡的主要技术和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就业歧视作为一种世界普遍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都有极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概述女性就业背景,用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来对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性地提出解决该现象的部分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有关就业歧视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也成为各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招聘歧视作为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在现有研究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找出既有研究在其问题及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招聘歧视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为企业招聘实践、求职者及相关劳动法规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践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就业歧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自二战至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女性就业歧视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 使人类的发展潜能、选择和从事职业、实现个人抱负的自由受到限制, 由此造成了人的才能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反女性就业歧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 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结合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特点, 提出了反女性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