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成吉思汗的宝藏》继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签约担任艺术总监后,阿维·阿拉德又签约担任制片人,他是目前全球累计票房最高记录的保持者,其《复仇者联盟》、《蜘蛛侠》、《X战警》系列电影都广为各国观众所喜爱。阿维·阿拉德有很深的"英雄系列"情结,加盟《成吉思汗宝藏》后,就提出拍"成吉思汗系列",还特别推荐了前苏联的文学巨著《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其中第二部《拔都汗》是他看好的电影改编作品。为他  相似文献   

2.
博客发声     
《中国民族》2012,(Z1):144-145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拍得比较好有几个类型。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的探索片。郭宝昌的《雾界》是最早的一部。人们普遍认为第五代作品的风格是突出影像的民族特色和视觉冲击力,而《雾界》同样讲求电影画面的民族美学内涵,试图尽最大程度地抛弃故事,而用画面来传达导演的美学主张。郭宝昌曾经说  相似文献   

3.
英雄群像 看过电影《红河谷》,心里沉甸甸的,那种贯穿于全片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燃烧着民族力量的恢宏气势,震撼得我无话可说。这是中国电影的一道新的风景线,是民族史诗般的大片。难怪该片的编剧、导演冯小宁敢说:“要向美国大片挑战!”  相似文献   

4.
万玛才旦导演在藏语电影《塔洛》中表达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同时也表征了藏族在当代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割裂所造成的困顿。《塔洛》作为藏语电影,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塔洛》《清水里的刀子》等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进一步丰满了以汉语为主流的"华语电影"的文化版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少数民族电影,正被电影产业推动着、冲击着传统的"华语电影""少数民族电影"等电影理论观念。《塔洛》和"2017华语电影展"的出现表明了海内外学者、电影导演、观众正试图通过多元对话,逐步促成一种中国电影"文化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2007,(3):30-31
小江(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硕士毕业,中国内地最为年轻的商业片导演之一。2003年,小江编剧导演的影片《电影往事》获国际国内多个大奖。2006年,小江执导的影片《PK.COM》获得广泛关注。小江在《云南影响》新电影项目中拍摄的电影《普洱茶》是关于普洱茶和女人生命中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锹里奏鸣曲》是我国第一部苗族原生态电影,也是韩万峰导演的第四部民族题材影片。在此之前,他相继导演了《尔玛的婚礼》、《我们的嗓嘎》和《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影声音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化配乐的趋向日益明显,成为电影作品中重要的声音构建方式。德语电影《冒牌上尉》使用的电子化配乐成为影片音乐设计上的一大特征,突破了传统配乐的局限,将听觉形象和画面视觉深入融合,构建了视听一体的表现新空间。本文探讨影片中电子化配乐带来的视听审美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再现马背民族的史诗画卷——记蒙古族著名电影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提起塞夫和麦丽丝,恐怕许多人还不很熟悉,但只要一说影片《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看过的就不乏其人了。1993年,对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来说,无疑是...  相似文献   

9.
邹华芬 《民族学刊》2013,4(6):82-86,121-123
围绕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已经形成了多重文本构成的语义丰富的话语场。对1986年詹相持执导的《成吉思汗》与1997年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两个电影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两部影片在影像风格、叙事选择、细节塑造等方面的不同,显示出作为创作主体的导演在构造过去时游走于史实与想象中的姿态,叙事策略的背后展现出的其实是创作者族群、文化身份的差畀以及自我定位等深层次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文本对比分析既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有启示意义,也是文化人类学之于历史、想象、身份研究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10.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由中国导演姜文拍摄,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讲述了一群孩子荒唐不羁、疯狂激情但又有些忧伤惨淡的青春故事.故事放置于70年代文革时期,影片当中暖色调的画面,将青春期的灰暗与阳光、压抑与张扬、内心化与狂欢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欣赏导演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片子中,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以及青春期特有的气氛能用非凡的镜头描绘.  相似文献   

11.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由中国导演姜文拍摄,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讲述了一群孩子荒唐不羁、疯狂激情但又有些忧伤惨淡的青春故事。故事放置于70年代文革时期,影片当中暖色调的画面,将青春期的灰暗与阳光、压抑与张扬、内心化与狂欢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欣赏导演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片子中,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以及青春期特有的气氛能用非凡的镜头描绘。  相似文献   

12.
李二任 《中国民族》2012,(Z1):104-105
是他,首次将爱情作为主题展现在新中国的银幕是他,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首部纯母语电影早在1934年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神女》的吴永刚,在1950年导演了一部由袁文殊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辽远的乡村》,但反响平平。  相似文献   

13.
当世界已经议论了几千年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这些希腊、印度的伟大史诗的时候,而今世界上正越来越多地议论起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它使我们的国家、民族赢得了世界地位和声誉。它的意义不但在于其高度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并且在于非凡的音乐、艺术价值。《格萨尔》究竟与音乐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紧密到什么程度?进而确立研究《格萨尔》音乐在《格萨尔》研究中的地位,以及了解《格萨尔》音乐的具体面貌、全面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牛颂 《中国民族》2014,(6):78-78
一向追求"高端"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到第四届是真正体现了"高端"的。单说电影节三大主题论坛之一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的嘉宾,就有刚获奥斯卡多项大奖的《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美国派拉蒙公司首席运营官弗雷德里克·亨茨贝瑞,英国著名电影制片人彼得·泽宁,法国著名影星让·雷诺……而这一届由北京民族电影展请来的就有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环球影业前首席执行官、《卧虎藏龙》等影片的制片人当娜·史密斯,  相似文献   

15.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6.
韩国爱情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唯美流畅的画面,影片的声音制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画外音,主题音乐,音响的剪辑完美地配合使这部影片更加深入人心,本文分析了影片的声音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康  杨拓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90-193
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大奖。在斩获大奖的同时,该片在豆瓣电影上也获得了9.3分的高分评价。《活着》讲述了徐福贵和他的家人的戏剧性故事,反映了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背景下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在影片中,张艺谋导演在展现福贵生活故事的同时,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这个家庭的风风雨雨,谱写了一部历史,生动地描绘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本文将结合电影《活着》进行分析,探究张艺谋导演在影片表达手法方面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韩国爱情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唯美流畅的画面,影片的声音制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画外音,主题音乐,音响的剪辑完美地配合使这部影片更加深入人心,本文分析了影片的声音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母语     
郑茜 《中国民族》2012,(Z1):72-79
母语,是一种温度;母语,是一种态度。100年的中国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少数民族母语电影里,获得了一个新的高度。1955年由吴永刚导演的《哈森与加米粒》,事实上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少数民族纯母语电影。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一小步,中国文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万玛才旦,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关注西藏,关注藏文化,关注电影的人们都知道——那部获得包括金鸡奖等国内外多项大奖的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是的,我要说的就是电影《静静的嘛呢石》的导演万玛才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