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和新的活力,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措施,以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准。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新产业相结合,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一、隆回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分析1、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1)历史文化深厚隆回县旅游资源结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容和文化要素进行挖掘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民众对旅游文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并以此为契机,在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借力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传播、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还能为旅游业带来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艺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茶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日益密切,借助旅游开发活动,茶叶本身以及茶艺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在我国当代社会的价值愈加深刻,在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茶艺的旅游开发需着重凸显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印州 《城市观察》2016,(4):148-154
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是为广州打造出一个强大的支柱产业。促进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广州实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应有之义。以商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媒介,推进广州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其发展方向是:以旅游、文化促进商贸业发展,保持广州作为全国最佳商业城市的领先地位,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特质,向商贸、旅游资源注入内涵更丰富的文化基因,构建与全球旅游市场高度契合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政府顶层引导,企业创新拓展,城市形象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5.
吕丽 《公关世界》2023,(1):96-97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发展具有跨时代的价值。红色+文化的旅游模式是目前乡镇发展的大趋势。深入挖掘特色古镇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扶贫》2016,(5):80-84
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如何打好旅游"牌",实现村庄发展、农民致富?山东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把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运河文化、餐饮文化、葡萄文化、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将长沟打造成为济宁环城游休憩带上的生态休闲基地、京杭运河上的历史文化名镇,驶入旅游致富的快车道,也给旅游扶贫趟出了路子.  相似文献   

7.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欣  王庆生 《城市》2021,(8):35-45
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多个城市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抓手进行创新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以天津市为例,以马蜂窝游记为研究样本,采用ROST CM6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角度探索天津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整合旅游资源,打响文旅品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旅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2,(11):41-41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首届中华美德大讲堂正式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讲师为兰州民众现场解读了传统道德的魅力与现代文明的需要。当日,兰州市还对评选出的“百名孝星”给予了表彰,对兰州市近年来的爱老、敬老、孝老的先进典型给予肯定,其中既有年轻稚嫩的少年,也不乏白发耋耄老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萨满文化起源于萨满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后,为响应国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这一时期的调查也是更加开放,发展也是更加蓬勃,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则是秋浦先生主编的《萨满教研究》。刘春玲教授(2022)通过研究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发现神秘文化的复苏和传统萨满文化维度的改变,从新角度凸显萨满神秘文化对个人生命体验更深远的意义。从黑龙江省萨满旅游作为切入点,深度融合我国考古事业发展,提出从政府到个人的萨满文化旅游体系,并为黑龙江省萨满文化旅游提供更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明玉 《现代交际》2014,(3):124-124,123
吉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与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主要的问题有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旅游市场营销滞后,产业经费投入不足等。为此,应当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进产业融合进程,建立区域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湖湘文化的独特地域特点使湖南的旅游资源以人文资源为主,突出表现为名山、名城、名人的特点。目前湖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硬实力还没有转化成明显的软实力。因此,打文化牌,以文化引领旅游,以文化提升旅游,是加快湖南旅游文化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王庆生  贺子轩 《城市》2020,(1):13-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应加大乡村旅游中文化要素挖掘力度,以旅游景观为载体,构建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生。通过剖析天津蓟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文旅融合助力蓟州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路径:一是发挥政府作用,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二是创新文化展示手段,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三是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蓟州文化;四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旅游业越来越火的形势下,各地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主题旅游。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不失为明智之举。——观光农业 休闲旅游随着城市都市圈的扩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游览、休闲、疗养等形式,将自然情趣、农业和历史文化融合一起的农业旅游正在苏南地区蓬勃兴起,并初步形成太湖休闲度假农业园;沪宁线上数10个高科技农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智慧旅游作为信息技术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逐渐成为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天津市河西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笔者通过分析河西区智慧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确河西区建设智慧文化旅游的优势及不足,并基于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从"旅""途"两个方向,由"点""线""面"3个层级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管荟璇  林昆勇  陈汇璇 《城市》2015,(10):75-79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通过有效整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形态,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是夯实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塑造广西新形象的现实需要。当前广西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融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文化产品粗糙,缺乏创意;文化企业不成规模,实力欠佳等方面。为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应当以品牌取胜,重点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用创意突破,立体展现广西八桂壮乡民俗文化之美;以工艺为匙,打开民族文化产品自主开发和市场经营之门;抓整合资源,培育和形成广西文化发展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体育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氛围和基础。体育旅游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孕育的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体育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旅游健身活动之中,提高生活质量、寻求健康生活和娱乐休闲的方式,趋向健身、健美、追求刺激和享受的高层次发展。体育旅游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产业开发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其互动影响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事业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馆成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文化事业、助推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旅发展、促进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代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实现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与古镇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以遂宁市安居区黄峨古镇为实证研究,对其古镇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