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梅林 《民族论坛》2006,(10):44-45
在男性话语操纵一切的封建社会,李清照恰好处于一条由几个偶然机遇衔接而成的窄缝之中,因此,她得以一方面以女性独特的方式自我言说,另一方面又在一定范围内分享了本来专属于男性文人的话语权利,体现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的士大夫的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叶颇有名望的白族女诗人周馥,虽然传世之作不多,但她用女性的敏感与细腻,为我们展现了白族女性天真浪漫的少女情怀,健康自然的情爱意识,娴淑善良的母亲情怀及对历史上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对家国一统高度认可的大局意识,表现出了白族女性独特而又有个性魅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打马三文”是李清照晚年以“打马”为主题所作《打马图序》《<打马图经>例论》与《打马赋》三篇文章的合称。打马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博戏娱乐活动。李清照在三文中分别详述了个人的博戏爱好、改造后的打马游戏规则以及由小游戏所衍生出的大情怀。“打马三文”是研究李清照一生业余爱好的重要资料。文章从女性视角审视了男人世界的博戏活动,探索了三文内蕴的娱乐趣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三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写作风格,即易安体中女性视角的问题。本文将会例举《漱玉集》中的词,通过时间、空间以及女性主体情感三个部分,从诗歌的用词、意象、情景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李清照词体的独特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在晚唐、五代、宋三时期的婉约词中,“帘”字逐渐延伸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象。随着诗词的流变,“帘”除了表达深层的审美意境外,同时也延伸成为词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李清照作为北宋时期女词人,相较于男词人程式化、单一化运用“帘”这一意象,她的表达方式更为灵活,展现出与李煜不同的风格。二李常以“帘”作为意象用在自己的词作之中,但同中有异。因此,在他们的词作中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探究其在古典文学中的演变过程,成为众多学者极力发掘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淼 《回族研究》2023,(1):35-42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回族村落——东莲花村地方媒介独特的、极具民族特点的媒介“现象”,深入挖掘“现象”背后潜藏的媒介素养与主体意识之间的深刻关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现象学为方法论,考察东莲花村村民作为主体的媒介实践活动,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揭示阻滞文化创新发展的因素,探索媒介激活主体意识的可能和空间。最终确定以“生活世界—媒介实践—心理意识”为研究框架,找到影响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变量和内生力量,为日常生活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等哲学智慧的支撑,并研究如何将观念转化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大众心理、行为规则和内在机制,使主体在生活世界中,自觉地认识到自我价值,自觉形成一套文化准则和共同价值追求标准。  相似文献   

8.
梅卓作为一名藏族女性作家,她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本文主要结合梅卓的小说文本和学界对其小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小说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展现藏族女性的魅力,揭示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变化,向人们展示作者笔下藏族女性的独特美。  相似文献   

9.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意识鲜明的作家。但研究界对她"爱的哲学"思想探究较多,却对其女性意识关注不够。本文从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入手,阐释了其女性意识的内涵及其嬗变过程,为人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冰心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重庆大足石刻的造像中有众多的女性造型,北山石刻因此被人们称做“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在宝顶石刻的众多造像中不乏体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石刻,“吹笛女”、“养鸡女”等女性造型的石刻是宝顶石刻的魅力瑰宝.宋代期间的女性游离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之外,由此女性形象活跃在宗教信仰的想象空间中.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通过译者的主体性传递原文的意义。在译者主体性和主流的文化诗学融合下,译者的主体意识操纵和改写了原文在译文中的形象。赛珍珠作为女性译者主体在翻译《水浒传》过程中,对原文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在协调女性译者和男权主流文化背景之间的矛盾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四喻”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多民族凝聚”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表现手法。作为清代满族著名诗人的纳兰性德,在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中运用“四喻”手法抒发了“多民族凝聚”倾向这一主题,从而构成其诗词抒情的主流。本文阐述了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的具体形式,辨析了“四喻”手法在表现这一主题所起的作用。文章认为,在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是抒情的主流,而“四喻”则是认识这一主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一起创造了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体育,并以民族文化魅力驱使各民族单元体育文化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追求薪的变异、变通和发展,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我国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认为女人是人,女人与男人有平等的尊严、平等的权力和平等的地位.契诃夫女性观的形成和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对传统男权意识下被奴役和奴化的女性的同情和对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发展到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的期待和呼唤,最终认识到独立、自由、斗争才是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傣语名为“勐巴拉娜西”这片魅力而神奇的乐土,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嚼槟榔就是这里流传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民俗。  相似文献   

16.
河州“花儿”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意境,用炽热的情感,苍凉的曲调,高亢、粗犷的旋律,以及独特的风格,丰富着祖国的民族音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河州“花儿”以热烈、淳朴、优美的语言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西北高原女性美与风采。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研究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存在,往往存在着“人学的空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人的意识,根本上要回归作为意识主体的“现实的人”本身。马克思主义人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人的交往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实现机制和价值向度,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之维和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8.
浅析"花儿会"对土族女性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土族女性的社会化进程中 ,“花儿会”对她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1 培养未婚女性的成人意识 ;2 协调已婚女性的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亚女性华文写作中,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发展极为迅速.华裔女性作家的双族性,多地域经历使她们成为了双文化或多重文化人.本土性与华族性的交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广阔而丰厚,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马华女作家的现代生命意识和深层文化体验.写作对于马华女作家,不再只是宣泄个人情感或自我的言说和分辨,而是女作家独特女性意识的确认和自身精神价值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体会蕴含的独特思想魅力,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