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双版纳是继承和保护贝叶经文化和制作技艺较为完整的地区。贝叶经的制作要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其内容除了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还大量记载了傣族的社会历史、民情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傣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老艺人、传承人消逝后,年轻一代的艺人难以担负起传承重任,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难、人才缺乏已成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亓秀鋆  董蓉  邹传军 《职业》2016,(32):33-3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课堂教学作为普及、兴趣课程已经成为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育人阵地的技工院校在技能培养方面的侧重性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面有融合共通之处.本文以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为例,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与技工教育的融合方面探究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能够充分展现出土家族独特的艺术风范,是土家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图案具有抽象化与意向变化特点,留给人们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展现了朴质的艺术文化,将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不仅要保留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所传承的文化元素,同时要强调设计物品的实用性,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科学的结合,能够满足现代人民的审美诉求,大幅度提升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的传承水平。  相似文献   

4.
梧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化取得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效益,也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缺文化龙头产业等缺陷。藤县狮舞文化是广西梧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地域特征鲜明,群众基础深厚,具备龙头文化产业的潜力。推动狮舞文化产业化,一要政府主导加大狮舞文化的开发整合力度,包括打造产业基地、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二要统筹社会力量,重点打造狮舞文化产品,包括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联系功能、引进文化传媒公司、重点拓宽文化产品链;三要加大对狮舞文化的传承保护,包括做好传承人的管理与保护、拓展狮舞技艺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5.
香云纱染整技艺是世界上少有的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一种传统技艺。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技艺保护的必要性入手,以实证调研方法研究香云纱染整技艺发展现状。针对面临传承人"凋零"、专业人才不足、宣传滞后、市场开发有待提升等问题,开展讨论和建议,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集安市玉石资源丰富,由此而衍生的雕刻技艺也源远流长.文章着重论述了集安玉石雕刻技艺,分析了这种传统技艺面临的濒危状况,提出了保护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7.
云南陇川县弄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村寨有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傣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并更深入地了解傣族村寨社区教育以及其影响,包括内心伦理道德的教育、维护村寨和谐建构的思想、传承傣族优秀文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自古以来,傣家人与孔雀结下了不解之缘。神奇美丽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栖息着大量的孔雀,有“孔雀之乡”的美誉。每年的4月中旬,生活在云南的傣族人都会举办盛大的泼水节活动,在此期间他们会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170傣族孔雀舞是德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舞蹈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从前随处可见的窗花、炕围花、顶棚花、纸斗花、门笺等剪纸作品,现在已不多见。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越来越多,而且岌岌可危。少量还保存着某种技艺的民间艺人十分可贵,致力于传承民间技艺的艺人则更值得尊敬。凭着与剪纸的缘,她与剪纸错过又重逢,接过老人的剪刀后,带着嘱托,她致力于剪纸的创作和技艺的传承。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热情,为自身掌握技艺的保存和传承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0.
蒋亭亭 《现代妇女》2013,(11):278-278
曹县花供会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富含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就花供这种民间手工技艺的历史来源、民俗文化内涵及其未来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蒋兆光  林国媚 《职业》2022,(12):29-31
“瓯菜烹饪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瓯菜烹饪技艺”的传承,让公众充分认识瓯菜的重要价值,对“瓯菜烹饪技艺”焕发活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瓯菜烹饪技艺”现状的调查,以传承“瓯菜烹饪技艺”为视角,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传承与弘扬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地方非物质文化技艺逐渐走进学校,成为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为了让设计类专业的办学符合地方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接当地地方艺术类特色产业,尤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设了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特色专业。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搞好校园公共艺术与设计专业的融合研究,在中职学校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这是藏族技艺文化传承的古老传统。如今,这种保守的方式正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为藏域文化的流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外书摘》2009,(10):50-50
学苑出版社多年来始终致力干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近年陆续出版的多种精品戏曲图书不仅是珍贵的戏曲资料,同时具有极强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在国家级评选中屡获殊荣。  相似文献   

15.
华云飞 《职业》2023,(8):31-33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叠石技艺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非遗技艺,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园林专业中开设假山叠石课程,有效保护并传承了非遗技艺,但存在着教学特色不明显、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提出以工学一体化为导向开展教学探索、以产教融合育人为目标共建产业学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陈官短穗花鼓作为山东省东营市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凭借自身魅力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从短穗花鼓的产生背景、鼓艺特色、传承保护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陈官短穗花鼓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保护的途径,挖掘陈官短穗花鼓的文化价值,以期为弘扬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新兴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文章将从徐州琴书的形成与发展和生存现状两个方面分析其今后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徐州琴书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其技艺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作为传承人子女的青年人,对父辈的职业是否热爱关系到技艺的传承。作为传承人子女的青年人,其职业观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微观生态。未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培养传承人及其青年子女自信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满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几项国家级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现状的具体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做一个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朝鲜族洞箫是珲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多年来珲春市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文化冲击、传承人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