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世相沿多诡橘,除弊特命金瓶掣;决疑定众顺其情,鸿丈巍焕喇嘛说。此四句诗出自嘉庆皇帝所撰之《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文中对其父皇乾隆所撰之《喇嘛说》颂扬有加,推崇备至。子颂乃父,自古多见,而乾隆之《喇嘛说》(又称《御制喇嘛说)})确实是一份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历史文献。《喇嘛说》撰写于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原文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于碑,保存于雍和宫,迄今已历2O4年矣。《喇嘛说})的产生与18世纪下半叶的西藏社会有着直接关系。此时发生过几件大事:l、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1747年2月,主持西藏政务…  相似文献   

2.
《大金得胜陀颂》建碑八百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吉林省扶余县召开。会上就“大金得胜陀颂”八百年间的保护、管理和研究进行了广泛热烈而又深入的学术讨论和交流,与会的学者都作了发言,讲述了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大金得胜陀颂”碑立石于一一八五年(金大定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通高三米二十,龙首龟跌。正面汉字,碑阴女真文,为追念完颜阿骨打于此地誓师反辽,获胜建金而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1 2月1 3日~1 5日,在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的协助下,中共上林县委员会和上林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及日本、越南等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学术研讨会综述如下:一、上林唐碑唐城概况上林有两块唐碑,一为“六合坚固大宅颂”(以下简称为“大宅颂”碑) ,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682年) ,位于今上林县澄泰乡洋渡村剥庙山山脚的一个岩洞中。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碑文为楷书,竖刻,共382字。另一碑为“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以下简称“智城碑”) ,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697年) …  相似文献   

4.
突厥之君主观〔日]护雅夫著朱悦梅,白牛译本文旨在通过阐明鄂尔浑碑铭,如们调特勤碑》(]豌)、《毗伽可汗碑》(毗)和(欲谷碑》(嘲)中的"qUi"一词的含义来研究突厥汗国的君主观念。突厥人心目中的"美德"一、突厥民族以何为美德,答案可见以下诸文献:文献...  相似文献   

5.
在京城名刹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右前方、高大的饰花歇山重檐碑亭内,矗立着一座享誉中外的清代碑刻,即乾隆御制《写寿班禅圣僧并赞》碑,是乾隆皇帝特为纪念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喜(1738—1780)而建造的。该碑立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后,清净化城塔落成之时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但碑文内容却是由乾隆皇帝完成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前、病重期间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初一日。因《写寿班禅圣僧并赞》为乾隆御诗,故此碑又简称“御诗碑”。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惠安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婚俗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曾经引起台湾、厦门等地一大批学者的关注,随之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惠东人研究的论著文本。其中《惠安民俗》这本书就来源于1992年11月在惠安县举行的"惠安民俗研讨会"的会议文章。在本书之前研究惠安地区的论著已经有了诸如《崇武研究》、《惠东人研究》等,特别是《惠东人研究》和本书,在调查时间与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十分相近,具体描述了惠安  相似文献   

7.
《西藏研究》是藏学研究的核心期刊之一,每年发表几十个作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欲通过91~94年的统计对该刊的论文(作者)及引文进行研究,并就作者对文献的使用状况及该刊的作者队伍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一、概况四年中《西藏研究》(以下简称《研》)共登载论文345篇,年平均发文85.25篇,四年引用文献3473篇,文献后附引文的论文有217篇,无引文的论文有13O篇,占总发文量的35.78%。见表(一)。(表一)二、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是对科学论文的引用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用该方法不仅能了解某学科科技工作者掌握和利用科技文献的…  相似文献   

8.
《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三金石考收有《昆明筇竹寺圣旨碑》一通,著录为碑高四尺五寸,广二尺五寸,二十行,正书,碑阴刻蒙古文,今在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正殿壁中,云云。后有题跋。原碑碑文颇有夺误,新志所收复多讹舛。亦见蔡美彪教授编著的《元代白话碑集录》收载。按所谓碑阴所刻蒙古文即《云南王藏经碑》,过去未见汉译,或以为即圣旨碑所从译出的蒙古字原文,实误。据已故方国瑜教授所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卷八《元时期文物》  相似文献   

9.
保安四屯     
闻名遐迩的“五屯艺术”的五屯,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同仁县隆务镇以北呈带状分布在河东西两岸的五个自然村。在历史上不称作五屯,而叫做四屯或四寨子。乾隆时《循化志》称“保安四屯”,有吴屯、季屯、脱屯、李屯。李屯又分上李屯、下李屯,故民间习称五屯,但当地藏族一直称“汉四寨子”。1929年设同仁县后,称“同仁四寨子”,解放初仍这样称呼。五屯的居民是土族。  相似文献   

10.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一)西汉与西域之关系,一般认为始于张骞首次西使。张骞首次西使启程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中途因被匈奴拘留,十余年后才得脱西走。他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大宛,时在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①。《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闻...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惠安女子,一直作为独特的形象在舞台、银幕和文学作品中被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由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惠安地处福建省泉州市东北部,临海傍山,虽与开放的古城泉州相距不远,但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惠安女子悲剧性的人生为人们所传说.当年一部电影《寡妇村》更使无数观众掬一把同情的眼泪.福建诗人舒婷的那首诗《惠安女子》,将惠安女勤劳、倔强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读过不忘.惠安女子中的汉族人,其衣着、习俗也很奇特,历史上有早婚风俗,婚后不落夫家.惠安女自十四五岁出嫁,至24岁才能与丈夫相会同房,而相会一年只有一次.由于长期的压抑和对爱情的渴求,许多惠安姐妹曾因忍受不了而结伴集体投海、上吊自杀,酿成一个个悲剧……今天的惠安女,境况已有所改变,早婚习俗也在被慢慢摒弃,这当值得人们欣慰.那么,惠安女何以有今天的独特形象?何以形成种种与众不同的奇特风俗?本刊特请陈国华先生撰写《奇特的惠安女风俗》一文以飨读者朋友.陈先生系惠安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惠安各民族的研究并颇有建树.此文对我们理解神秘的惠安女子或许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明 《回族研究》2003,(3):42-43
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存有一块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立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这块弘治碑是济南伊斯兰教明代碑刻中仅存的珍品,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碑。据可靠资料证明,明代碑刻在全国存留为数甚少,而济南的这块弘治碑,可能是全国伊斯兰教现存的第六块碑。据说全国原有三块元碑,其中一块已毁,现存留两块。第一块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杨受益撰。第二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广州《重建怀圣寺记》碑,郭嘉撰。第三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清净寺碑》,吴鉴撰,已毁。明代碑刻现存留有:1.明永乐五年(…  相似文献   

13.
在由余振贵、雷晓静主编的《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河北省民族宗教厅的马祥学同志校点的定州清真寺的元明清三幢古碑错误甚多,抄错词句、遗漏重要内容、点破句子、漏点标点等问题比比皆是,使人不能了解古碑的真正涵义和重要性,尤其使人难以原谅的是马祥学在《中国回族金石录》第14页中对定州清真寺元代的《重建礼拜寺记》碑简介中说:“原碑已佚,拓本现存定州清真寺北碑廊。”《定州揽胜》(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14.
2000年 8月 19日上午,长江上游的通天河畔:《格萨尔》说唱老艺人扎西格来抑扬顿挫颂读着一篇大气磅礴的碑文,来自长江源头的才仁卓嘎、黄河源头的贡松怒周、澜沧江源头的康珠吉等三位藏族小朋友用藏语宣读保护三江源的倡议,数千名藏族同胞载歌载舞,气势宏伟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高高耸立……。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宣告成立。   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全世界现场直播了这一盛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碑体的正面,雕刻着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区名,碑体后面是…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1996年7月4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盼望已久的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经过两年多的积极筹备,今天隆重开幕了。出席本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德国、奥地利、芬...  相似文献   

16.
<正> 湖南安乡县有罕见的“(比干)”姓,当地音贯,祠堂在黄山头南麓的安全乡槐树村(比干)家垱西,所有典籍无载,音义更无考。仅清代《安乡县志》略记,族源无考。(比干)姓居安乡约300多人,外地不到40人。其族中故老称:族人为殷比干的后代,姓以“比干”相切音“贯”。比干,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安乡县志》载:“元二十七学士墓,东高村有碑,为元比干德成,字海涯之墓,二十七或其行也。明初合比  相似文献   

17.
元朝在西藏所封的白兰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元史》《诸王表》的前言说:“元兴,宗室驸马,通称诸王,岁赐之颁,分地之入,所以尽夫展亲之义者,亦优且渥。然初制简朴,位号无称,惟视印章,以为轻重。厥后遂有国邑之名,而赐印之等犹前日也。”表中所记有元一代藏族封王者仅有一人,“白兰王。琐南藏卜,至治元年封,后出家,泰定四年还俗,复封。”(卷108,表第3) 《释老》中又记载:“泰定间,以帝师弟公哥亦思监将至,诏中书持羊酒郊劳;而其兄琐南藏卜遂尚公主,封白兰  相似文献   

18.
《二月二十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诗碑》简称《京县郊南亲劳军碑》,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于良乡建立的御中的制石碑。碑文以汉、满、蒙古、察合台文四种文字合璧书写。通过对四种文字比较发现,碑文满文译自汉文,蒙古文译自满文,而察合台文则是翻译蒙古文而形成的。《京县郊南亲劳军碑》真实反映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出兵西域,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进而一统天山南北这一重大事件。从碑文中汉文、察合台文比较的视角,可以窥见清王朝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南蛮传》及《册府元龟.外臣部》记载吐蕃官吏中有苏论一职,学术界历来无解。今检得拉萨《唐蕃会盟碑》东面碑文有sovi blon pos一词,学者译为边将或边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有so blon sde lnga一词,可译为边吏五部。依此,汉文文献所载的吐蕃苏论应为古藏文so blon的音译,为吐蕃守边官吏的专称。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词(1996年7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绮玲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本届《格萨尔》国际学术会议会期五天,有70余位学者在大会上报告了各自的论文,会议还分小组,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