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此后,在开创华中新局面的过程中,刘少奇通过巩固皖东根据地,推动八路军南下和江南新四军北上,在黄桥沉重打击了韩德勤顽固派势力,最终开辟了苏北根据地,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巩固了苏北根据地。在苏北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巩固过程中,刘少奇表现了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南下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並与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北渡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以完成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委,在苏北盐阜地区成立新四军军部,继续进行华中的抗日战争。苏北盐阜地区有盐城、阜宁、阜东、淮安、淮阴、建阳、射阳、涟水和滨海九个县。日伪除盘踞几个县城外,广大农村全都  相似文献   

3.
“绾毂中原”是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的重要决策之一。这一决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并力图争取河南战场的必然结果,是抗战后期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绾毂中原”战略的实施,使八路军、新四军南北呼应的局面再次得以巩固,使陕甘宁-华北-华中-华南根据地得以沟通,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战后时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华中地区的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在华中时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切实推进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展华中”战略的实现,通过电报往来与毛泽东在政策上进行了频繁的互动,确定了以苏北为突击方向的战略方针,并着力部署华中、华北和江南三方力量合力开辟苏北的战略规划。毛刘二人的决策互动对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和中共在华中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原局驻苏北期间,面对发展华中战略进程中苏北新战略区与皖东、豫皖苏老战略区之间的取舍问题。围绕华中抗战局势的变化,中共中央与中原局经过战略权衡,在巩固苏北战略区的同时兼顾皖东战略区,以“向西大发展”的方针巩固豫皖苏战略区,通过皖东部队恢复发展皖南战略区。这一行动逻辑锁定以苏北为重心的战略主线,虽未能巩固豫皖苏地区,但苏北与皖东两个战略区得到巩固与发展,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6.
曹晋杰 《中华魂》2008,(8):16-19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1940年7月,粟裕奉命率领主力部队北渡长江,执行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10月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胜利会师,开创了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7.
1944年,我八路军6支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挺进豫西,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并巩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通了华中、华北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共在抗战后期的重要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年七月,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主力部队过江的时候,当时正是苏南、苏北磨擦和反磨擦斗争进入最紧张的阶段。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诱降之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磨擦事件。一九三九年冬,蒋介石在华北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我粉碎后,又将磨擦的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从一九四○年三月以来,华中的反共风云日紧。以盘踞苏北的韩德勤来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为了截断我华中、华北的联系,阻止新四军、八路军南北会师,不断挑起磨擦事件,性质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八路军在抗战初期的作战形式究竟怎样看待,这不仅是一个尊重历史实际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于确定党的军事战略转变实现的问题。为便于论述起见,这里有必要将党的由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首先作一简单说明。有的同志撰文认为,党的军事战略转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八路军出师到太原失陷”。“第二个阶段:从太原失陷后到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第三个阶段: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之后到三八年六月。”只是到这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年十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开辟,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一九四一年一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接着,华中局又在盐城建立。陈毅同志在盐阜区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领导下,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奋战大江南北,坚持敌后抗战,为巩固华中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纪路主要记叙陈毅同志在盐阜区的一些活动,供研究苏北抗战史作参考。一九四○年十月十日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队与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队在盐城以南的白驹胜  相似文献   

14.
新四军建立后,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战场,为了发展自身力量,为了实行和八路军携手作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规定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是东进、北进,即“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在贯彻执行这个发展方针上,陈毅和项英发生了严重分歧。陈毅是坚定的、完全的、彻底的,项英是动摇的、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5.
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对日寇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所取得的第一个大捷。它在整个抗战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但是,近年来史学界有些人提出:平型关大战是一次错误的战役,是单纯的消耗战、阵地战,它违背了我党在抗战初期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原则。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八路军不应该集中重兵进行这场战役,平型关大战从战略上看是失败的。平型夫战役的真相如何?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次战役呢?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刘少奇对“发展华中”战略的制定和实现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并且深刻分析了刘少奇成功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苏南苏北共同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苏南苏北共同发展 ,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实践 ,是江苏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也可以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推进苏南苏北共同发展可实行以下战略对策 :在战略思想上 ,正确处理好共同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共性与个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在战略步骤上 ,分三步推进 ,使苏南苏北两个区域优势互补 ,互利合作 ,在不平衡的动态发展中逐步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发展 ;在战略原则上 ,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行为相结合 ,产业转移与优化结构相结合 ,“先发”带动与“后发”优势相结合 ,文化融通与人才交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为在南方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配合全国各抗日战场对日反攻作战,以及为应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做准备,派遣了以王震、王首道为负责人的南下支队从延安远赴湖南。南下支队试图建立湘粤赣根据地,但是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阻挠和围攻,且该支队在湘北活动时间过长,兵力不足,孤军深入,而东江抗日纵队接应部队行动迟缓,没有及时抵达接应地点,导致该支队在湖南转战半年后最终北返。虽然八路军的南下支队没有直接实现最初的战略目标,但仍然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主要是:积极恢复和发展各地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抗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袭扰日军后方,牵制了部分日军力量,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20.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到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时明确指出:“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概括而确定的表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表述,是有一个前后不尽相同的变化过程的;八路军的这一作战方针,是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提出到最后确定、最终形成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